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行为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大胆回应,对规范经济学研究的重构。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用“利益共同体”这一概念来捍卫自由市场的价值,认为市场不仅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场所,更是促进互惠互利合作的社会机制。由此,作者极富洞见地提出了基于扩展的机会集合而非偏好的分析框架,以此解释市场的合理性。

同时,作者从契约主义这一视角重新审视市场和个人行为,挑战了传统的行为经济学观点,即个体的选择偏差需要通过家长主义的政府干预来纠正。相反,他强调个体选择的自主性,而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以扩展个人的选择范围。

本书不仅是对自由市场秩序的有力辩护,也是经济学、伦理学及社会科学研究者重要的参考书。它为我们理解个体行为、市场运作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对构建一个既尊重个人自由又充满互惠互利精神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比较译丛”序
  • 序言
  • 第1章 自由主义传统和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 1. 穆勒和利益共同体
  • 2. 新古典福利经济学
  • 3. 来自行为经济学的挑战
  • 4. 调和规范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
  • 第2章 本然观点
  • 1. 中立无偏的旁观者
  • 2. 仁慈的独裁者
  • 3. 公共推理
  • 第3章 契约主义观点
  • 1. 霍布斯的契约主义
  • 2. 休谟的契约主义
  • 3. 契约主义观点
  • 4. 为什么契约主义者不能是家长主义者?
  • 5. 四全假日酒店
  • 第4章 内在理性主体
  • 1. 行为福利经济学:新的共识
  • 2. 自主权和内在理性主体模型
  • 3. 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
  • 4. 潜在偏好概念是否包含实证内容?
  • 5. 自助餐厅里的超级推理者
  • 6. 萨维奇和阿莱
  • 7. 净化阿莱悖论式偏好
  • 8. 缺乏自制力
  • 9. 小结
  • 第5章 机会
  • 1. 个人机会标准
  • 2. 偏好满足
  • 3. “单纯的”偏好?
  • 4. 偏好易变时的机会
  • 5. 连续人
  • 6. 责任
  • 第6章 看不见的手
  • 1. 基本思想
  • 2. 交换经济
  • 3. 互动机会标准
  • 4. 强互动机会标准
  • 5. 竞争均衡
  • 6. 强市场机会定理
  • 7. 生产
  • 8. 存储经济
  • 9. 葡萄酒经济和负责任的行为人
  • 10. 看不见的手如何发挥作用?
  • 第7章 规制
  • 1. 新古典主义对规制的分析
  • 2. 过多选择
  • 3. 自我约束
  • 4. 混淆
  • 5. 固定成本和价格歧视
  • 6. 公共品
  • 7. 千分之八法则
  • 第8章 心理稳定性
  • 1. 机会平等
  • 2. 知识分工
  • 3.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 4. 市场为什么不公平?
  • 5. 展望
  • 6. 每个人都能期望从市场中受益吗?
  • 7. 确保互惠互利预期
  • 第9章 内在动机、善意和互惠
  • 1. 对市场的美德伦理学批判
  • 2. 内在动机和挤出
  • 3. 互惠:实验证据
  • 4. 互惠和社会偏好
  • 5. 互惠与社会规范
  • 6. 摆脱信任悖论
  • 第10章 合作意图
  • 1. 团队推理
  • 2. 实践
  • 3. 简单模型中的自愿
  • 4. 一般性的自愿
  • 5. 追求互惠互利
  • 6. 四个例子
  • 第11章 互惠互利原则
  • 1. 道德与规范
  • 2. 道德的契约主义观点
  • 3. 互惠互利原则
  • 4. 互惠互利原则如何自我维持
  • 5. 一个过分的问题
  • 6. 情感对应
  • 7. 利益共同体
  • 资料来源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