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场关于人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学术之旅。

内容简介

对于很多实现赶超发展的国家来说,人口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挑战,是否存在这样一种政策框架,既能挖掘生育潜力,又能激发经济增长动能?当社会足够丰裕的时候,该如何享受或分享生产率提高的成果?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与增强国家竞争力存在怎样的关系?社会流动与生育率存在极其密切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能促进社会流动?……

著名经济学家蔡昉用11篇文章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我们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应对人口危机也可以成为福利国家建设的催化剂,人口转折期也意味着开启了一个机会窗口期,中国不妨从扩大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角度审视人口和宏观经济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论
  • 上篇 人口与经济关系范式
  • 第一章 万物理论:以马尔萨斯为源头的人口—经济关系理论
  • 一 贫困陷阱理论的直接源头
  • 二 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的思想渊源
  • 三 长期停滞理论的历史逻辑
  • 四 中国发展实践的理论对应性
  • 五 如何活用已故经济学家的思想?
  • 第二章 人口红利: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有益框架
  • 一 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阶段变化
  • 二 在中国语境下认识人口—经济关系
  • 三 人口红利产生与消失及经济影响
  • 四 问题导向的理论创新机会
  • 第三章 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标识性变化
  • 一 界定发展阶段的标识性概念
  • 二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实践
  • 三 刘易斯转折点:提出、判断和争论
  • 四 转折点判断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
  • 五 结语以及待研究的问题
  • 中篇 分享不断提高的生产率
  • 第四章 解读“凯恩斯悖论”:关于生产率分享的思考
  • 一 一个关于子孙后代经济可能性的预言
  • 二 回到未来:凯恩斯说对了什么?
  • 三 合并悖论之间的同类项
  • 四 生产率的提高与分享
  • 五 社会福利作为最高层次的分享
  • 六 趋势展望和政策含义
  • 第五章 缪尔达尔的人口学与马寅初的财政学
  • 一 两个重要学者和两种重要学说
  • 二 缪尔达尔发现和预警的“新人口危机”
  • 三 瑞典模式的诞生:“从摇篮到坟墓”的逻辑
  • 四 福利国家的财政理念和政策
  • 五 “盖国情如此”:马寅初眼中的人口问题
  • 六 人口新政、公共财政新理念和福利国家建设
  • 第六章 重新认识“制高点”
  • 一 关于“制高点”的叙事
  • 二 “弗里德曼周期律”
  • 三 极端化政策及转型的代价
  • 四 新潮涌起和中国的选择
  • 第七章 社会福利的竞赛
  • 一 打造竞争优势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本质
  • 二 国家竞争力的内涵与必然性
  • 三 社会福利之争:理念和政策
  • 四 疫情大流行与社会福利回归
  • 五 促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制高点
  • 第八章 谦虚使人类进步:从《人类发展报告》看发展理念变化
  • 一 关于《人类发展报告》的人和事
  • 二 把思想转化为量化指标
  • 三 HDR的核心理念和开放性框架
  • 下篇 以社会流动提高生育率
  • 第九章 社会流动性如何影响生育率?
  • 一 关于生育率的理论解释及其局限
  • 二 普世的生育率与不对称的“趋中律”
  • 三 社会流动性与生育率关系的一般特征
  • 四 中国社会流动的阶段性变化
  • 五 改变生育意愿的关键政策因素
  • 第十章 如何摆脱“低生育率陷阱”?
  • 一 “低生育率陷阱”之谜
  • 二 传统理论范式的罅隙
  • 三 人口与发展关系新范式的支柱
  • 四 两个重要启示
  • 第十一章 促进社会流动的市场机会、社会政策和家庭养育
  • 一 关注社会流动的经济学传统
  • 二 收入差距与社会流动的内生关系
  • 三 作为社会流动引擎的市场机会
  • 四 关乎人类发展和多重外部性的社会政策
  • 五 超越市场和政府的家庭养育功能
  • 六 基于认识范式变化的政策思路
  • Appendix Abstract of Each Chapter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