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对于心理暴力的定义,心理暴力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内容简介

遭到老师羞辱的学生,遭到所爱之人操控的年轻男子,遭到同学当面评头论足的女孩,或是不断遭到父母“玩笑式”吓唬的孩子……

施暴者可能是你亲和优秀的朋友,受害者可能是你坚强冷静的妈妈,旁观者可能是你一句无心的恶意评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在某个时刻暴露在心理暴力之下,这种无形的痛苦可能不会被注意,有时甚至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它比身体暴力更难识别。

本书基于16个亲历者的自我证言以及23个自卫的心理要诀,指引你对被隐藏的破坏性的关系提出质疑,并制定有效的策略来保护自己免受其害或摆脱这些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什么是心理暴力?
  • 一种试图“消除他人”的暴力
  • 获得社会对心理暴力必要的承认
  • 心理暴力与既有观念
  • 第二章 心理暴力从何而来?如何形成?
  • 教育心理暴力
  • 操控:心理暴力的基础
  • 第三章 心理暴力的机制
  • 不同形式的情感勒索
  • 他人不存在
  • 被动攻击模式,一种不成熟和挑衅的态度
  • 依赖关系的建立
  • 第四章 心理暴力的后果
  • 反复与“复杂性”创伤
  • 创伤性解离
  • “三重痛楚”:创伤在自身的重现
  • 第五章 治愈心理暴力的伤害是可能的
  • 说出来,迈向重建的第一步
  • 学会设置界限并让自己的需求得到尊重
  • 反操控技术
  • 结语 成为心理平定的使者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远离心理暴力从自我共情开始

    这本书围绕 “心理暴力” 这个概念展开讲述,所谓心理暴力用现在大家熟悉的词来指代就是 PUA,这种暴力情景中施暴者通常是想要精神控制他人已获得尊重,来抵御自己内心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来自施暴者的童年甚至来自在子宫中的经历。孩子 6 岁之前,被遗弃的感觉和被遗弃的现实一样严重,因为不成熟的大脑不会对两者加以区分。而被施暴者是很难自己觉察到自己被控制的,在心理虐待的过程中,血液中的皮质醇不断升高,导致将记忆和情绪结合起来的大脑边缘系统萎缩。这就是为什么对于遭受心理创伤的人来说,触及自己的记忆和情绪非常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或至少是复杂和随机的。而且心理暴力会形成一种情感印记,通过我们的感觉和情感运转被躯体重新激活。这些记忆是个人的和无意识的。如果你成年后在夫妻关系或工作中曾是心理暴力受害者,你很可能在童年时期就经历过心理暴力,这种关系模式让你形成了某种形式的情感麻痹并回避清醒的无意识行为,这往往会让你更容易受到支配、愧疚、操控和 “物化” 情境的影响。因此想要摆脱或者觉察到心理暴力,要从自我共情开始。神经科学研究者和教授马克・利瑞(Mark Leary)已经证明,在心理治疗中,练习自我同情的效果比发展自尊的效果更好。能够自我同情就是,比如知道如何宽容自己、接受自己的焦虑想法和困难情绪,把它们看作是生活体验中不可分割的元素。有两件事通过这本书分享给大家,不要养个乖孩子,一个太乖的孩子,也就是说一个从不表达任何需求、对所有指令都毫无怨言地服从,并且从不表达任何异议的孩子,不是个健康的孩子。第二就是尝试自由书写,一方面在书写中觉察到自己被控制,另一方面关爱自己的人不容易被控制,所以请无条件的爱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书是好书,但是这个翻译真是让人看的好痛苦,有很多因为翻译导致语义模糊 / 偏差的句子。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猴面包树工作室

      猴面包树工作室是帆书(原樊登读书)旗下的文化出版品牌,着力于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思想文化领域优质图书,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发现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内容,以虔敬之心、匠人态度做好每一本书,为读者提供与新知、新思联结的可能,与读者一起向心灵的深处探索,向思想的高处攀登,在阅读中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