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山岳角度探讨汉唐间江南地区的历史变化。通过个案研究的积累,深入山岳自身的文化形成过程,特别是山岳神圣性的构建和山中寺院、道馆兴起的文化意义。

内容简介

在六朝江南社会,“山中”这一地理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随着佛教山寺的兴起、道教洞天体系和山中修道的宫观化,一些山岳成为寺馆集中的宗教圣地,江南山岳完成“名山化”的过程,文化景观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和地理格局。作者立足山岳,全面搜集正史以外的宗教文献、文学作品、石刻史料等,打通佛道二教,透过若干个案的“深描”,细腻地展现了山岳历史自身的发展脉络(从山神祭祀到佛道寺馆的过程),佛道与民间信仰在山岳中活动的复杂关系。名山,特别是江南洞天福地的出现与山中景观的变迁,因此得到了鲜活而饱满的解释。

以往的历史研究多将“山中”这一边缘地理空间置于政治、社会的“外侧”,将其看作与历史主流无缘之物而等闲视之。本书作者挖掘山中世界背后所隐藏的政治、社会问题,研究方法极富新意。实际上,六朝时期的“山中”,以不同于正史等王朝中心叙述的角度,述说着政治权力形态、社会身份秩序、南人和北人的关系、侨民的土著化等六朝史的固有问题。因此,六朝时代,乃至秦到隋唐历史演进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Ⅰ 山岳祭祀
  • 国山禅礼前夜
  • 一 “吴真皇帝”与“太平之主”
  • 二 孙吴政治中的符瑞传统
  • 三 阳羡国山的地理背景
  • 四 结语
  • 宫亭庙传说
  • 一 宫亭庙与庐山庙
  • 二 庙主:山神与蟒蛇
  • 三 庙神传说及其传承者
  • 四 信仰接触与山林空间
  • Ⅱ 神仙、洞天与道馆
  • 句容茅山的兴起与南朝社会
  • 一 普通三年茅山立碑事件
  • 二 “神仙侨民”与江南新乡土
  • 三 茅山道馆的兴起及其信仰图景
  • 四 结语
  • “不死之福庭”:天台山的信仰想象与寺馆起源
  • 一 神仙洞府的想象与误读
  • 二 山中道馆的分布与神仙洞府的关系
  • 三 佛教的早期开拓及其空间特征
  • 四 结语
  • 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
  • 一 “青徐之东海”与“会稽之东海”
  • 二 方诸、句曲与桐柏——神仙“州郡”的空间构成
  • 三 生籍、死籍的运作与仙府、鬼府的关系
  • 四 结语
  • Ⅲ 山寺及其周边
  • 南朝佛教与乌伤地方——从四通梁陈碑刻谈起
  • 一 问题与史料
  • 二 佛教影响乌伤的早期线索
  • 三 头陀、山寺与村邑佛教信仰
  • 四 “影响人王”始末
  • 五 法会与苦行——村邑佛教团体的运作问题
  • 六 结语
  • 钟山与建康东郊
  • 一 建康的都城空间与“郊外”
  • 二 “东田”释义——建康东郊的园宅化问题
  • 三 钟山的建筑累积与“疆界”整理
  • 四 结语
  • Ⅳ 山居与记述
  • 山居与生活世界——读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
  • 一 《山栖志》所见金华山的文化景观
  • 二 石室·精舍·寺馆·田园——“山中”生活场所的拓展
  • 三 “山中”生活与山外世界
  • 四 结语
  • 山岳记述的形成——以“南岳”衡山的早期文献为例
  • 一 山岳记与真形图
  • 二 山中道馆与碑铭
  • 三 本来的历史和写的历史
  • 后论
  • 一 “土地所在”与江南地方性
  • 二 信仰景观的变化及其空间表现
  • 三 山林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关系
  • 四 “山中”文化场与山林记述
  • 五 山岳历史中的六朝遗产
  • 参考文献
  • 一 史料部分
  • 二 论著部分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名山是解决这类史学难题的一个理想的切入点,围绕一座座名山去爬梳史料,能帮助我们把那段历史里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现实和想象的交叠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也是这本《“山中” 的六朝史》最有价值的地方,它不仅给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模版,而且会帮我们普通人建立一种理解历史的观念:现实世界和观念世界,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历史是在观念和现实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如果因为不可信而忽视观念的作用,也同样会遮蔽历史的真实。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评:只缘身在此山中

      汗颜,这本书是得到推给我的,名字叫《“山中” 的六朝史》,我看标题以为是六朝史就点了加入书架,今天才开始读,才发现并非是讲正史的。这本书主要关注江南的名山,一般我们会把这段时间的南方朝代,统称为书名里提到的 “六朝”,也就是孙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六朝以来的江南的名山看作是一种文化磁场,政治、宗教两种力量在这个磁场里发生了复杂的互动,形成了一个想象与现实重叠的名山世界,一个铁拐李曾经居住过的名山世界。想象的神仙世界跟现实的名山重叠。首先是移动,西晋末年,中国历史上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仙山文化也要跟着移民一起向南移动。其次是融合,江南新名山为六朝正在发展的佛教、道教等等信仰提供了融合的舞台。第三是再现,江南的名山成了一个文化的磁场,在政治和宗教两种力量的互动中,再现了想象中的神仙世界。僧人和民间神庙之间不仅要争夺信仰资源,也是在争夺财产。儒家、道教、佛教,他们对庐山本地山神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打压本地山神,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替代本地的神。在六朝时期的庐山,这些故事同时流传,正说明儒家、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同时存在,互相竞争,谁也不能彻底取代谁。这本书是武大的魏斌老师写的。我还是挺好奇我这样小众冷门的宗教民俗学术爱好者,得到是如何做到精准打击的。前阵子读的是庄恒恺的《双翼结构与闽台祠神成神路径》,今天这本《山中的六朝史》也是别有新意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