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0千字
字数
2020-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刻剖析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制度环境,探讨政社关系新特征及挑战。
内容简介
本书将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进行深刻剖析,并基于此对当代中国政社关系发展的新特征以及中国社会力量进一步成长面临的深层挑战进行理论研判。与同类书籍不同的是,我们并不简单地沿用传统的“国家与社会”理论框架以及笼统的“治理”视角来看待中国的政社关系,而是更贴近当代中国治理转型的实践,将“社会组织成长”这一话题置于中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创新以及城市基层政府改革等多重制度主线交互影响的历史时空中,从而揭示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独特机会结构与约束条件。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导论:治理转型中的社会组织及其复杂制度环境
- 一 多维治理转型与社会组织的复杂制度环境
- (一)党建引领的制度设置
- (二)基层政府治理创新
- (三)激发基层社区自治活力
- (四)多线程改革下的社会组织
- 二 当前社会组织的深层发展特征
- (一)规模日趋壮大,体制内资源是组织发展的主要依赖
- (二)功能涵盖社区治理主要领域,但专业化水平有限
- (三)有效嵌入社区多元治理网络,公共性水平仍有待提升
- (四)对未来发展空间有较大预期,但缺乏清晰发展思路
- 三 进一步的讨论与本书篇章介绍
-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时代脉络
- 一 “社会建设”语境下的“社会细胞”
- (一)“社会建设”的政策内涵
- (二)作为“社会细胞”的社会组织
- 二 “创新社会治理”政策背景下的社会治理主体
- (一)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基本脉络
- (二)作为治理主体的社会组织
- 三 社会自主性的呈现
- (一)社会生活的自组织:超越正式制度的格局重构
- (二)个体权利意识的兴起
- 第二章 对中国社会组织成长条件的再思考
- 一 引言
- 二 社会组织的功能与条件:一个总体性理论视角
- (一)治理主体与公共性诸条件
- (二)服务主体与外包诸条件
- (三)回归总体性理论视角
- 三 探析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条件:以“购买服务”为例
- (一)购买决策的体制内化与公共性弱化
- (二)特殊主义的服务者搜寻机制与缺乏竞争的外包体系
- (三)缺乏支持的落地实施与“悬浮型”制度位置
- (四)进一步的讨论
- 四 结语:超越技术治理
- 第三章 多层级政策执行与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深层特征
- 一 问题意识
- 二 “模糊发包”治理模式与政策执行链条
- (一)宏观政策的模糊发包特征
- (二)地方政府的风险控制与技术治理
- (三)基层政府工具主义的制度执行逻辑
- 三 制度后果与社会组织的深层发展特征
- (一)制度筛选与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为主体的构成特征
- (二)技术治理与社会组织非稳定的发展预期
- (三)公共权力体系的分割机制与社会组织的公共性弱化
- (四)激励“打包”与高度嵌入地方行政网络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
- 四 结语:模糊发包——一种亟须深入研究的政府治理机制
- (一)治理转型中的深层难题与模糊发包治理机制
- (二)作为分析工具的模糊发包
- 第四章 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
- 一 研究问题
- 二 多层级行政发包理论视域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 (一)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组织发展
- (二)基层政府认知中的社会组织角色图谱
- 三 从“行政吸纳社会”到“行政借道社会”:一个微观案例
- 四 结语
- 第五章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新特征
- 一 党建引领与社会治理创新
- (一)多元治理中的活力与秩序双重把关:党建引领的核心要义
- (二)“整体治理结构”与跨体系协调:党建整合机制的制度性优势
- (三)公共性构建中的社会领域赋权机制:党建吸纳的深层机理
- 二 党建引领制度网络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 (一)以构建公共空间吸纳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 (二)以搭建多元治理网络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成长
- (三)以组织建设引导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 三 党建引领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新特征
- (一)组织边界日趋模糊
- (二)“双向赋能”的互动特征逐步显现
- (三)多元互动生态环境初现雏形
- 四 当前党建引领制度体系面临的深层挑战
- (一)缺乏系统的支持保障体系
- (二)党建引领多主体参与治理面临内生活力不足的难题
- (三)党建引领机制的有效运行缺乏相应观念、文化体系的支撑
- 第六章 “策略性应对”:理解社会组织自主性的新视角
- 一 问题意识
- 二 非协同治理的制度环境:一个新理论视角
- (一)分析概念的操作化
- (二)构建理论解释框架
- (三)进一步的讨论
- 三 非协同治理下社会组织的行动策略
- (一)案例背景
- (二)初期的生存策略
- (三)进一步的发展策略
- (四)策略行动的社会意义
- 四 结语
- (一)理论框架的解释力度与局限
- (二)拓展的讨论:社会组织自主性生产的结构特征
- 第七章 迈向系统治理:政策选择与理论思考
- 一 设置清晰的改革路线图
- 二 形成党建引领下的高水平社会组织发展格局
- 三 营造社会利益表达的多主体组织网络
- 四 形成多样的社会组织培育路径
- 五 形成自我支持的社会组织发展生态体系
- 六 推动公共性发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