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0千字
字数
2021-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当代青年的问题入手,结合作者自身的生命经验及经历,融合传统国学知识,从根本上为青年解惑,是一部很好的提升青年修养、教会青年获得内在生命力量及喜乐之法的智慧之书。
内容简介
《国学十六讲》是辛意云在台湾“建国中学”国学社的授课之稿,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用孔子与弟子聊天的方式传授心法,从青年的问题与烦恼入手,提出读书是解决烦恼的途径。
辛意云通过传统经典,教青年认识中国文化之精神,获得人生经验与智慧,获得生命喜悦之道的途径。书中通过《论语》,教人学做人、知爱人,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大学》教人懂修身;通过《中庸》教人学用情,通过《庄子》教人学修养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的话
- 访谈三问——于出版之前
- 辑一 如何唤醒青年力
- 青年的问题与烦恼
- 青春期面临的特点
- “争”与“不争”的立意
- 与生物有别,谈人的进化
- 青春期的情感课题
- 借自身教育——阅读启发思考
- 确立目标向前,更要保持弹性,珍惜现有
- 交友之道
- 调整心态的方式
- 快乐之道
- 善用长处,不受困于低潮
- 成长本身即是礼物
- 时代与人物
- 做知所进退的读书人
- 肯定自我才能重建自我
- 为培育人才贡献一生
- 建立历史性的认知能力
- 透过文字提升灵性
- 献给青年朋友的好书
- 中国最重要的经典——“四书”
- 俯瞰人生的《庄子》《老子》
- 维护人道精神的《史记》
- 概括宋代理学的《近思录》
- 开拓生命力的《大学问》
- 诗歌文学
- 名家批注的小说
- 掌握中国文化的特质
- 青年与文化
- 从政治自觉到文化反省
- 欣见学生怀抱高远理想
- 辑二 经典教你看人生
- 漫谈中国学术特质
- 读《论语》学做人
- 中国学术文化的大前提——从“人”开始
- 什么是“人”?
- “仁”为什么会成为孔子哲学的核心?
- “仁”与《论语》德目
- 开发生命中内在最中心的力量
- 爱、学习与生活——《论语》所探讨的心灵世界
- 以人为本位的文化体系,身心的关系密切
- 生存的心理本能
- 《论语》将人的欲望导向正面发展
- 从“仁”的相互性思考
- 从对偶关系中产生自觉
- 学习人类生存的最高智慧
- 中国文化之精神——《论语·学而》第一章试解
- “仁”可说是一种心灵的自觉
- “圣之时者”与胸怀
- 拥有自觉,时时学习,再以独立精神通往喜悦之路
- 孔子象征人类理性的光辉
- 《大学》——也是大觉之道
- 《礼记·大学》
- 大觉之道,从认识、发现自我开始
- 以“定静”面对挑战
- 客观看待真实、认知世界
- 从人生的情意看中国文化——《中庸》
- 化解纷争要靠教育
- 培养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
- 心怀敬意,创造生活艺术
- 物我感通,开展生活情趣
- 发展个人独特的个性
- 中国人是有情意的动物
- 两千三百年前的情商理论——《中庸》
- 调整情感的能力
- “爱人”是需要学习的
- 靠自觉摆脱命运的支配
- 辑三 处世的智慧
- 闲谈修养
- 了解内在真正的需求
- 摆脱旧有的习惯需要时间
- 民族生机需走出历史的限制
- 把握“修养”的真义
- 《庄子·逍遥游》释义
- 《庄子·逍遥游》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打破人生困境
- 痛苦起因于人类的分别心
- “平等性”为道家思想最特别之处
- “心灵的自觉”即是“仁”
- 中国人喜用“观照”看世界
- 培养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 人生如旅行,各有各的际遇
- 《史记·管晏列传》第一讲
- 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史观
- 太史公的史心
- 以《西方正典》为例
- 《史记·管晏列传》
- 古老的智慧、现代的经营——《孙子兵法》
- 孙子其人及《孙子兵法》中的“大战略”观
- 第一篇《始计》
- 《始计》——我们可从古老的智慧、现代的经营切入
- 优秀的将领需符合五项特质
- 进退存亡不失其正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 从体例着手
- 创作重新找回生命的感动
- 超越表象,看重真实的自我
- 述说个人感觉,通乎人类大情
- 艺术情感可带动文化力量
- 遭遇困顿,才是生命真正的开始
- 敞开心胸,与天地合而为一
- 同学提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道善文化
道善文化成立于2016年,依托母公司北京爱智达人科技教育公司的出版资源,致力于中国传统经典,以及文学、历史、艺术等优秀人文内容的出版与发行推广。 公司先后与东方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与中信出版集团开展更加密切的总发行合作。已出版过的系列作品计有:《王鼎均散文系列》12册、《刘君祖的易经世界》(22种)、王溢嘉的“周边文丛”(20种)、《民国人物小传》(20种)(上海三联)、蒋勋说文学之美系列(5种)、蒋勋说红楼梦系列(8册)、爱新觉罗.毓鋆讲经典笔记系列(20种)、吴怡的我在美国讲中国哲学系列(20种)、何寄彭教授主编的《华夏之美》系列(1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