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在海外声誉卓著,历史社会学、社会生活研究等学术领域的扛鼎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了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失衡以及由此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作者桑内特对众多历史材料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他恢恢乎游刃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完美地解答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何以人们会把陌生人视为威胁?为什么时至今日,普通人参与公众生活的惟一方式和途径就是保持沉默,充当听众?而这些反过来又给人们的精神性格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桑内特的结论是,孤独是现代性不可避免的后果,致令个人向私人生活靠拢,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公共人的衰落。

目录

  • 版权信息
  • 献词
  • 名言
  • 中文版序
  • 致谢
  • 第一部分 公共问题
  • 第一章 公共领域
  • 公共领域之外的爱
  • 死亡的公共空间
  • 公共领域的变化
  • 现在中的过去
  • 第二章 角色
  • 角色
  • 公共角色
  • 城市中的公共角色
  • 证明或者可信性?
  • 第二部分 古代政制时期的公共世界
  • 第三章 观众:陌生人的聚集
  • 谁到城市来?
  • 他们住哪里?
  • 城市布尔乔亚的变化
  • 宫廷和城市的相互影响
  • 第四章 公共角色
  • 身体是服装模特
  • 话语是标志
  • 充满激情的非人格领域
  • 第五章 公共与私人
  • 公共表达的范围
  • 自然表达处在公共领域之外
  • 公共和私人就像社会的分子
  • 分子破裂
  • 第六章 作为演员的人
  • 普通人对作为演员的人的看法
  • 狄德罗的表演悖论
  • 卢梭对作为戏院的城市的控诉
  • 卢梭的预言
  • 第三部分 19世纪公共生活的混乱
  • 第七章 工业资本主义对公共生活的影响
  • 19世纪城市人口的新变化
  • 城市的区域划分
  • 城市变化和布尔乔亚的生活
  • 公共商品
  • 第八章 公共领域中的人格
  • 巴尔扎克的看法:人格是一种社会规则
  • 公共领域中的人格:身体的各种新形象
  • 戏台展示了街道不再展示的真实
  • 人格和私人家庭
  • 推翻过去的革命
  • 总结
  • 第九章 19世纪的公共人
  • 演员
  • 观众
  • 第十章 集体人格
  • 1848:个体人格战胜阶级
  • Gemeinschaft
  • 德雷福斯事件:破坏性的Gemeinschaft
  • 谁是真正的激进主义者?
  • 第四部分 亲密性社会
  • 第十一章 公共文化的终结
  • 第十二章 卡里斯玛的去文明化
  • 卡里斯玛理论
  • 卡里斯玛和仇恨
  • 电子技术加剧了过去的沉默
  • 造星系统
  • 第十三章 共同体的去文明化
  • 建筑在共同体周围的壁垒
  • 建筑在共同体内部的壁垒
  • 共同体的人性代价
  • 第十四章 失去演技的演员
  • 游戏能力是公共表达的能力
  • 自恋削弱了这种能力
  • 自恋的调动和一个新阶级的出现
  • 自恋是当今时代的新教伦理
  • 结论 亲密性的专制统治
  • 附录 “我控诉!”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事情,其他所有人的命运都和他无关。对于他来说,他的孩子和好友就构成了全人类。至于他和其他的公民的交往,他可能混在这些人之间,但他对他们视若无睹;他触碰这些人,但对他们毫无感觉;他的世界只有他自己,他只为自己而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脑海里就算还有家庭的观念,也肯定已经不再有社会的观念。” 引自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被置于全书的开头。可见该书的作者理查德・桑内特是极度赞同托克维尔认为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公共事务的极度冷淡,对公共参与的忽视,而这也被桑内特概括为 “公共人的衰落”。在研究公共生活的理论家中,理查德・桑内特和哈贝马斯、汉娜・阿伦特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学派。正像桑内特自己在该书的中文序言中所说的:如果可以把西方对公共生活的理解当成一个精神的等边三角形。其中一条是哈贝马斯的边,“公共” 的构成要素就是人们试图超越他们的自身的物质利益的斗争;第二条是阿伦特的边,“公共” 由一些特殊的市民组成,这些市民彼此之间进行非人格的、平等的对话,他们拒绝他们同一性语言来交谈。第三条是以我和我的学派为代表的边,“公共” 是形象而具体地;它主要研究人们和陌生人说话的方式、他们在街道上所穿的服装以及室外空间的对比;并且通过对日常行为和艺术领域中经过精心组织的表达进行比较,它厘清了这些具体行为的含义以及它们的表达性。正如上文中桑内特对自己研究理论的方向所定为的一样,本书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现代社会普遍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的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对此观点进行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 18 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都有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此书主要探讨了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失衡以及由此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桑内特对众多历史材料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详细地解答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何以人们会把陌生人视为威胁?为什么时至今日,很多普通人参与公众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保持沉默,充当听众?桑内特的结论是,孤独是现代化不可避免的后果,令个人不断向私人生活靠拢,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公共人的衰落。基于作者在历史以及建筑学方面的专长,本书绝大部分的引证和论述读起来都显得很陌生,所以读起来难免有些晦涩和陌生,也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和之前设想中作者所要论述的问题有所出入,但内容和主题却放之四海皆准,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