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3千字
字数
2015-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以北京大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不同以往的是,这本书没有单纯从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史的角度去解读北大的早期历史,而将北大看作是中国古代太学与德日现代大学的融合体。
在近代中国的新旧辩证互动过程中,知识分子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固守自己的精英主义传统,以北大为阵地教化天下。由此,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还是不由自主的教授参政,均在其现代的外壳之下,显现出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中国近代历史的连续性(而非通常所说的“断裂”)在这里也得到充分彰显。
目录
- 版权信息
-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 出版说明
- 中文版序言
- 序言和致谢
- 导论 北京大学之历史定位
- 第一章 19世纪的学校、政治与改革
- 晚清北京的西学
- 京师以外地区对于创新与改造的尝试
- 重提清廷领路
- 筹办京师大学堂
- 孙家鼐的设想
- “戊戌大学”:梁启超的设想
- 政治与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 反动的代价
- 第二章 京师大学堂与清末北京
- 重新开始:张百熙与“壬寅大学”
- 用人的政治
- 转型时期大学堂文化之特征
- 壮志未酬
- 张之洞对大学堂的重组与规训
- 小脚女人般的变革
- 帝制的终结
- 第三章 辛亥革命后的局势不稳与重新界定
- 改革的希望与困难
- 局势不稳、积怨和作为表率的知识分子
- 1913年5月预科生风潮
- 新文化网络的核心
- 国立北京大学的延续与变革,1914—1916
- 学术派系新霸主的崛起
- 游走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 第四章 新旧文化之间
- 机遇之窗
- 蔡元培与浙江帮
- 指挥台的威力
- 利用新的文化网络
- 再造最高学府
- 课外社团的井喷
- 象征意义、规劝与新身份的形成
- 第五章 政治的不断介入
- 大学与社会
- 分歧加剧
- 1918年5月的预演
- 教育与政治之间模糊的界限
- 新闻业及塑造舆论的运动
- 文化的政治:作为政治靶子的北大
- 五四运动与万众瞩目的北大的诞生
- 第六章 五四运动的内在张力
- 五四运动后为确定北大使命的尝试
- 对抗与试验
- 开女禁
- 新文化精英主义
- 直通文化市场
- 生活在首都
- 第七章 被围困的北大
- 争取自办教育
- 最后一线希望
- 新的革命浪潮
- 铸就“北大精神”
- 第一次统一战线的分裂
- 危机中的纪念
- 五四新文化的衰落
- 维系“北大精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