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9千字
字数
2021-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第一本关于中国移民在日本的历史的英文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的是日本港口城市横滨的人口从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到1972年及以后中日关系正常化期间的转变。
作者韩清安讲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故事,即在战争与和平时期,中国移民如何在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中找到一个持久的位置。这一研究对中日身份认同的建构和中国移民定居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利用当地报纸、中日两国政府的记录、回忆录,以及直接从横滨居民口中采集的信息,在中日关系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常见的中华民族建设的故事。
但它以现有作品为基础,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非精英阶层的横滨华人,这些人庇护了革命活动人士,并成为他们宣传的民族主义的听众。
作者还强调了这些中国人的民族身份和地方身份之间的矛盾,他们自称为横滨人(hamakko),但没有声称自己是日本人,也没有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在横滨丰富多样的国际化历史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可以让我们洞察未来更具包容性的日本文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引言
- 矛盾的日本中华街
- 民族建构与横滨
- 横滨的中华儿女
- 建造横滨中华街——“我的乌托邦”
- 超越终极认同
- 本书梗概
- 第一章 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团结,1894~1895年
- 前近代的赴日华人移民
- 华人在通商口岸横滨
- 华人形象的崩溃
- 战争在横滨
- 民族国家之镜
- 小结
- 第二章 流亡民族主义者与杂居地政治,1895~1911年
- 横滨的民族主义者和泛亚洲主义者
- 学校、派系与民族分裂
- 1899年关于杂居的争论
- 文化多元性与杂居时代
- 小结
- 第三章 一个国际港口的合作、冲突与现代生活,1912~1932年
- 中华料理、棒球与近代日本文化
- 中华料理与多元文化美食家
- “跨国界”娱乐
- 侨民融合:关东大地震与九一八事变
- “老横滨之死”
- 中日社区的新机构
- 华侨与九一八事变
- 小结
- 第四章 中日战争、“中日亲善”与横滨人认同,1933~1945年
- 华侨身份与日本政府
- 华侨责任,“滨之子”认同
- “亲善”的公开记录
- 矛盾的隐藏面
- 小结
- 第五章 分裂之城:冷战时期的横滨中华街,1945~1972年
- 华侨身份认同启示录
- 冷战与横滨华人
- 华侨经济的崩溃与中华街的兴起
- 中日邦交正常化与“熊猫热”
- 从侨民到少数族裔
- 小结
- 结论 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族裔及日常生活中的微观政治
- 历史视野中的横滨华人身份认同
- 比较视野中的横滨华人身份认同
- 附录
- 鲍博公《白菜扒鸡》菜谱
- 缩写说明
- 参考文献
- 档案
- 报刊
- 专著及论文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