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8千字
字数
2015-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自觉地将话本小说的文本诠释与历史构建联系起来,探寻审视小说史的新维度。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上编"文体源流敷演"是对话本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及普遍性问题的综合性研讨;中编"小说专集讲论"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说集加以分析;下编"名篇佳作说微"则以部分经典文本为中心,从小说史角度透视其文体价值与历史内涵。三个部分互为补充,文本诠释引出的普遍现象在综合研讨中得到了理论化的说明,而综合研讨的分析又处处与文本诠释相印证。这一研究思路的有效实践,使文本诠释与历史构建相得益彰,呈现出与以往概论式、赏析性话本小说论著不同的论述形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叙引
- 上编 文体源流敷演
- 入话
- 一、话本小说中的“东京”
- (一)“话说东京汴梁城开封府”:都市特性与话本小说的产生
- (二)“东京”在话本小说叙事中的时空意义
- (三)话本小说与文言小说中“东京”描写的异同
- (四)“东京”与小说中其他城市异同
- (五)不完整的都市面相
- 二、话本的“可拟性”与文人性:关于明代文人话本小说的创作形态
- (一)话本“可拟性”的三个方面
- (二)文人性的多重表现
- 三、明代话本小说地域色彩的凸显
- (一)话本小说家的空间想象
- (二)作为文学语言的方言
- (三)超越南北:近代化的一个表征
- 四、话本小说与文言小说的关系以、:“三言”“二拍”对《夷坚志》的继承与改造为中心
- (一)《夷坚志》影响“三言”“二拍”概述
- (二)语言语境
- (三)叙述方式
- (四)故事的价值
- 附论 关于文言小说的新变化
- 五、话本小说的“韵散结合”:以“三言”署名诗词为中心
- (一)“三言”诗词的分类与署名诗词的界定
- (二)署名诗词的呈现方式、特点及艺术功能
- (三)古代诗词传播中的特殊版本
- 六、话本小说文本的“互文性”
- (一)话本小说叙事传统的互文性
- (二)话本小说与戏曲的互文性
- (三)话本小说与诗词的互文性
- 七、话本小说版本问题的特殊性
- (一)话本小说编刊的特殊性使其版本研究需兼顾表演与文本两个方面的因素
- (二)话本小说版本数量相对较少,校勘、考证存在一定的局限
- (三)话本小说在演变与传播过程中的版本变异、改纂和修订
- 小结
- 中编 小说专集讲论
- 入话
- 一、影响或被影响:《青琐高议》《绿窗新话》《醉翁谈录》
- (一)《青琐高议》和《绿窗新话》
- (二)《醉翁谈录》的价值
- (三)从若干文本的演变看上述三部小说集在话本小说史上的地位
- 二、嘉惠里耳:“三言”的经典品格
- (一)由《清平山堂话本》与“三言”同题材作品推论冯梦龙对话本小说的选择与加工
- (二)冯梦龙的经典意识
- (三)由“三言”所选作品略谈文学经典的接受基础与阐释空间
- 三、无奇之奇:凌濛初的艺术追求
- (一)小说“奇”史
- (二)凌濛初对“奇”的理解与表现
- (三)“二拍”说“奇”
- 四、清浊之间:《石点头》中的复杂人性
- (一)《石点头》成书片议
- (二)《石点头》中的复杂人性及其小说史意义
- 五、《西湖二集》:话本小说的地域性标本
- (一)“西湖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文学基础
- (二)《西湖二集》的世俗文化特点
- (三)周清源的文人气质与批判意识
- (四)作为小说场景的西湖
- 六、风土•人情•历史:《豆棚闲话》中的江南文化因子及生成背景
- (一)解惑豆棚
- (二)数落苏州
- (三)唐突西施
- 下编 名篇佳作说微
- 入话
- 一、话本小说情节艺术的范本——谈《计押番金鳗产祸》
- 二、情感与道德的张力——谈《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 三、天长地久的信义之交——谈《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 四、为市井细民写心——谈《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五、平中见奇的为官之旅——谈《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 六、千年怨气一朝伸——谈《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 七、虚拟的历史公共空间——谈《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 八、衣冠暂解人间累——谈《薛录事鱼服证仙》
- 九、生死两难的屈辱与抉择——谈《蔡瑞虹忍辱报仇》
- 十、宁知钟爱缘何许——谈《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
- 十一、心上人——谈《心坚金石传》及其流变
- 十二、且寻且哭甘酸楚——谈描写王原寻父的三篇话本小说及“万里寻亲型”在清代的流变
- 十三、从才子佳人到风尘知己——谈《七松园弄假成真》
- 十四、一队夷齐下首阳——谈《首阳山叔齐变节》
- 十五、戏梦人生——谈《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
- 十六、因果报应的柔性化——谈《狭路逢》
- 十七、“掘藏”的梦想与现实——谈《桂员外途穷忏悔》和《正交情》
- 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