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3千字
字数
2016-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打破了以往道路研究中的“藩篱”和“割裂”现象,以“路学”为主线,形成一种跨学科创新的学术共同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有关路学的学术论文集,共收有研究性专题论文22篇,来自2014年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持召开的首届“路学“工作坊的会议论文。
这些论文围绕“道路,文化和空间”这一主题,从人类学,民族学、历史、旅游、文化及生态研究的角度,对有关涉及道路的理论概念,研究方法和具体个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引论:道路研究与“路学”
- 一、藏区公路面面观
- 二、生物文化多样性框架
- 三、“弹持论”及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关联性
- 四、研究问题及材料收集整合
- 五、结论
- 汉藏公路的“路学”研究:道路空间的生产、使用、建构与消费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道路的现代性:现有研究框架评述
- 三、汉藏公路的“路学”研究纲要
- 四、结语
- 论古代丝绸之路与国家权力渗透
- 一、历史学、人类学以及两者结合研究
- 二、治边文化软实力是打开丝路秘密的一把钥匙
- 三、丝路体现国家权力渗透的基本原理
- 四、丝绸之路与国家权力渗透关系的演变过程
- 试论葱岭道路与空间关系之变
- 一
- 二
- 三
- 公路、地方政治与社会变迁
- 一、村落社会结构
- 二、争执
- 三、改道
- 四、尾声
- 阿尔泰山区游牧牧道:现代化挤压下的游牧文化空间
- 一、前言
- 二、阿尔泰山区的牧道与游牧文化
- 三、阿尔泰山现代化进程与牧道的嬗变
- 四、讨论
- 历时性视域中的社区过程与道路的隐喻:对甘庄道 路的人类学研究
- 一、路上的甘庄
- 二、道路的嬗变与社区的过程
- 三、人类学视野中的甘庄及其道路
- 四、讨论:社区视域下的路人类学研究
- 路与时空政治:一百年来独龙江地区的路与社会变迁
- 一、导言
- 二、百年独龙江,路的变化
- 三、时空政治
- 四、结语
- 水道开辟、土客互动与区域建构:以都柳江下游 富禄镇商业化为例
- 一、引言
- 二、都柳江河道疏浚与富禄商业发展
- 三、移居高坡的“苗”:土客接触与空间变更
- 四、河滩之争:移民与苗侗“兄弟寨”
- 五、诸神汇集与文化碰撞
- 六、结语
- 方位·记忆·道德:道路与华北某村落的社会变迁
- 一、公路冤魂
- 二、公路的“微观史”
- 三、赶集与进城
- 四、“路学”视角下的村落变迁
- 五、结语:“新型城镇化”作为一种文化自觉
- 道路与地方:以自贡盐业社会为例
- 一、道路:“现代化”与批评
- 二、人类学和地方社会
- 三、自贡的井盐生产和运输
- 四、盐的生产和人的流动:川盐生产、运销和移民
- 五、生产和日常生活:盐业社会的“整体社会事实”
- 六、总结
- 重建史迪威公路:全球化与西南中国的空间卡位战
- 一、全球化、筑路与“卡位”
- 二、时空压缩、时空延伸与时空张缩
- 三、桥梁、桥头堡与空间重塑
- 四、路、地方史,与选择性诠释
- 五、空间品牌化与政府角色
- “走廊”与“通道”:中国西南区域研究的人类学再构思
- 一、“走廊”学说:西南中国区域研究的形塑
- 二、“通道”研究:西南中国区域研究的拓展
- 三、“关系”考察:西南中国区域研究的实质
- 交通廊道对城市社会空间的侵入作用:以北京市德外大街改造工程为例
- 一、城市社会空间的人文生态学关注
- 二、交通廊道侵入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
- 三、交通廊道建设与城市社会空间良性发展
- 四、结论
- 文化线路理论视域下的滇越铁路研究
- 一、文化线路概念与文化线路事实
- 二、作为文化线路的滇越铁路
- 三、当前文化线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滇藏茶马古道线形遗产区域保护研究
- 一、滇藏茶马古道线形遗产区域的特征表现
- 二、滇藏茶马古道线形遗产区域保护的关键问题
- 三、滇藏茶马古道线形遗产区域保护对策
- 四、结论
- 道路生态学研究及其对我国道路生态景观建设的思考
- 一、概况
- 二、发展阶段
- 三、我国道路生态学发展状况
- 四、我国道路生态景观建设案例
- 五、对我国道路生态景观建设措施的思考
- 六、结语
- 交通现代化视角下藏彝走廊人口与产业变动的空间分析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变量测量与数据来源
- 三、分析呈现
- 四、结论
- 台阶的历史与隐喻:人类学时空视角下道路神圣性的构建
- 一、实用技艺:台阶的历史由来
- 二、俗世威权:台阶的时间流变
- 三、不朽之路:台阶的空间转化
- 四、神话修辞:台阶的时空伸缩
- 五、总结:重寻神圣性的古今之道
- “狱路”的力及其隐喻
- 一、导言
- 二、狱路的物质构造
- 三、“狱路”的力
- 四、“狱路”隐喻的追问
- 书评:《道路与人类学:民族志,基础设施和移动/固定性》
- Globaliz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ase of a Chinese Enterprise in Northern Laos
- Introduction
- Research Site and Methods
- Research Results
-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 Trans-Himalayan Transformations: Building roads, making markets, and cultivating consumption between Nepal and China’s Tibet
- Introduction
- Political History of Himalayan Roads
- State of the Roads
- The Status of Trans-Himalayan Roads
- Routes, Markets, and Consumption: Co-producing Roads and Spatially Fixing the Himalaya
- Conclusion
- A Bullet Train or a Paved Road? Local Accounts of High-Speed Rail Reform in China
- Introduction
- Strategy
- Local Accounts
- Discussion
- Conclusion
- 首届路学工作坊合影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重庆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9大教材出版中心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入选“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是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历史久远的“双一流”综合性高等学府重庆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发展壮大,在艰苦中创业,在改革中奋进,在竞争中发展,形成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