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20世纪战时日本人思想脉络的里程碑式作品,提供理解日本的崭新视角。

内容简介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以“国体”之名,让包含殖民地在内的全日本帝国笼罩在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支配下,对战争、天皇、国家极端狂热,进而深化其大亚细亚主义与玉碎思想。通过考察日本人的锁国性格与自卑感、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国家的强制力,以及国家与人民的关系,鹤见俊辅精辟地剖析日本如何从一个在明治时期走向富强,精神思想自由、开放的国家,转变为保守、狭隘,法西斯主义横行的侵略国。他进而解释日本知识分子对国家主义的挣扎、反省、抵抗为何会失败,又如何在受到压迫后屈服“转向”,成为军国主义的“共犯”,最终在国家发动战争时,宣传并正当化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致使日本走向玉碎之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异端之必要
  • 一 向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趋近
  • 二 关于转向
  • 三 锁国
  • 四 关于国体
  • 五 大亚细亚
  • 六 非转向的形式
  • 七 日本之中的朝鲜
  • 八 以“非斯大林化”为目标
  • 九 玉碎的思想
  • 十 战争时期的日常生活
  • 十一 原子弹的牺牲者
  • 十二 战争的终结
  • 十三 回顾
  • 后记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了解日本二战时期的国民思想

    看这本书就是想了解下这个民族在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时候,他们的脑袋里都在想什么。看完后还是很有收获,了解到了军国主义的抬头与明治维新后天皇的很多愚民政策脱不了干系,是一个先把牛皮吹起来,再想法实现的过程,可惜牛皮吹得太大,都不住了,而所有知道真相的人不得不为了守护不切实际的妄念开着日本这辆战车驶向毁灭。虽然有很多进步思想的日本人反对,却无异于以卵击石。让我值得思考的一个细节是结束二战的原子弹是在日本已经无力再战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扔下的,深究背后的原因竟隐藏着大国见的利益博弈,疯狂资金背后的利益集团,甚至是种族歧视,让我对曾经儿时觉得大快人心的一段历史萌生了无数的思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