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详细分析了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地域分布对创新力的影响,也分析了各个主要国家在人口创新力方面的优势、劣势、政策的机会和陷阱。

内容简介

本书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用大量数据和新的经济学理论,论证了人口与创新以及经济的关系。与传统的人口经济学观点侧重点不同,本书在剖析了人口对于环境、资源、财税等方面的经济影响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口成为影响创新力的根本因素,也就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的因素。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与政策
  • 第一章 全球人口发展趋势
  • 超低生育率背后的因素
  • 对各国的人口预测
  • 文化、宗教与生育率
  • 老龄化趋势
  • 城市化
  • 第二章 人口与创新
  • 创新的经济理论
  • 创新的类型
  • 创新的历史趋势
  • 创新驱动的社会变革
  • 不同国家的创新能力
  • 如何促进创新
  • 创新的三个人口因素
  • 其他可以促进创新的因素
  • 创新和教育
  • 第三章 人口与经济
  • 低生育率与养老
  • 低生育率和人口红利/赤字
  • 高生育率能降低人均资产水平吗
  • 低生育率能减少失业吗
  • 机器人、失业与创新
  • 老龄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 人口与通货膨胀
  • 人口和不平等
  • 第四章 资源与环境
  •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 清洁能源
  • 世界粮食生产
  • 水会变得稀缺吗
  • 人口与环境
  • 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
  • 北京的人口太多了?
  • 规划3000万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
  • 第五章 公共政策
  • 发达国家最近鼓励生育的政策
  • 亚洲生育政策的逆转
  • 鼓励生育政策的分析
  • 构建鼓励生育的文化
  • 女性的结婚率与未婚女性的生育率
  • 鼓励生育政策的未来
  • 移民
  • 关于人才的战争
  • 城市规划政策:城市规模有没有限制
  • 国家间的竞争:大国与小国
  • 语言障碍与英语优势
  • 贸易与移民
  • 英国脱欧和特朗普执政
  • 教育改革
  • 第二部分 创新竞争
  • 第六章 日本
  • 日本经济的老龄化
  • 失去的几十年
  • 日本企业的老龄化
  • 日本社会的老龄化
  • 第七章 美国
  • 美国的创新史
  • 美国拥有创新的固有优势吗
  • 生育率优势
  • 移民优势
  • 收入不平等会是问题吗
  • 中国和美国
  • 政策建议
  • 特朗普总统任期前瞻
  • 超级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
  • 第八章 欧洲
  • 昔日的创新之王
  • 现在断言德国出局是否为时过早
  • 英国会有所不同吗
  • 俄罗斯属于欧洲吗
  • 欧洲创新前景
  • 生育率和老龄化
  • 生育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 移民
  • 英国脱欧和欧盟的未来
  • 政策建议
  • 其他发达国家
  • 结论
  • 第九章 印度
  • 印度的历史
  • 印度能否实现持续增长
  • 规模优势
  • 印度的基础设施问题
  • 出口和贸易平衡
  • 政治体系
  • 贫困和不平等
  • 人才流失还是人才增益
  • 自然资源
  • 环境
  • 经济前景展望
  • 其他发展中国家
  • 第十章 中国
  •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 人口众多是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势
  • 人才规模的优势
  • 科技创新大国正在崛起
  • 中国未来经济展望: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吗
  • 中国经济的风险
  • 未来人口政策的建议
  • 中国的人口创新优势能够保持多久
  • 结论
  • 后记 人口、创新和文明的竞争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口是大国之本

    没有海量的人口,不可能有大国立国之本。提高人口生育替代率是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提高人口基数,人口基数与创新的关系。

      因缘嘉健同学而种草的书,也是我在得到电子书唯一一本完全看完没有跳过章节的一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与生育意愿有相关关系的因由。如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科技的进步,造成的便利和压力,完善的社会制度,宗教逻辑道德,受教育程度,过多的政策干预,社会固化老龄化,老年人延迟退休,年轻人继续躺平,更自由包容的社会和更多的人生选择等等等等等等。作者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创新力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人口,包括人口规模和年龄还有聚集程度。我赞同人口和创新力有相关关系,但不是根本上的必然关系。你没有办法否认权力和创新力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历史上也不乏小国家、小政权发展成为日不落帝国,也有因为一个人的权利和创新力就足以改变全世界的例子。“人口增长” 一直都在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引起量变,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来保持这种平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创新和文明进步的关键要素,是巨大的商品交换市场和思想创意的海量碰撞。正因为如此,创新中心将位于商品和人员流动的枢纽核心。纵观历史,由于运输和通信方面的技术进步,这些中心的位置发生了迁移。由技术进步引致的枢纽位置之变,可以用来解释包括西方崛起在内的主要文明兴衰。三千年前的原始航海技术时期,欧亚大陆的地理中心是埃及和中东。这两个地区成为最先进文明和创新中心的家园,同时也是世界主要宗教的诞生地。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地中海成为商品和人员流动的高速公路。希腊和罗马恰恰位于地中海区域的中心,因而成为商品、人员流动的枢纽,也是当时的创新中心。比较罗马帝国和汉代中国的规模。罗马帝国的人口峰值估计为 8000 万,大于汉朝约 6000 万的人口规模。人口为 100 万的罗马,也比人口为 50 万的长安大得多。因此,罗马帝国的人口最多、贸易量最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创新中心。后来,罗马帝国和汉朝相继解体,四分五裂为人口和贸易量都很小的诸多小国。在黑暗的中世纪,欧洲仍然分崩离析,而中国在历经一段时期的分裂后,终于在唐宋时期重新统一。据估计,唐朝人口为 8000 万至 1 亿,宋朝人口估计有 1.2 亿,这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都更为庞大。宋朝不仅有最大的国内市场,还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广泛的贸易。宋朝有 20 多个通商口岸,关税收入一度占财政收入的 15% 以上。当时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领先于世界,典型例证是火药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5 世纪,海上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横跨大西洋不再是妄想。西欧位于大西洋与非洲和美洲之间贸易路线的前沿,重要的战略性地位使其成为世界中心。中国在 15 世纪的航海技术实际上更为先进,但还不足以跨越比大西洋更广阔的太平洋。可惜的是,中国的著名航海家郑和没能领先于欧洲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再之后,中国皇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完全隔断与外部世界的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西欧在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位于该地区的国家竞相成为世界领导者。通常的模式是,短期内小国可以取得新技术或组织形式的突破,发挥引领作用。然而,从长期看,大国会实现技术赶超,取而代之成为领导者。起初,仅有数百万人口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是领军国家,后来被拥有几千万人口的英国和法国所取代,再后来,又被人口更多的德国赶超。最终,人口超过 1 亿的美国取代了德国之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印度、中国和苏联三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超过美国。这时,1 亿人口的日本异军突起,在创新竞赛中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但受制于人口老龄化,日本很快被甩到了后面。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衣钵,但是人口只有苏联人口的一半,生育率又低,不具备与美国展开创新竞争的实力。即使以欧盟为例,欧洲国家由于语言和文化不同,迄今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一市场。此外,许多欧洲国家特别是南欧国家,饱受严重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之苦。唯一有机会与美国竞争的国家只剩下了中国和印度。时至今日,得益于现代通信和航空技术的襄助,跨国旅行也不过一天航程,因此当今世界已经不存在自然地理中心的概念。竞技场上呈三足鼎立态势的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和美国。虽然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规模大于美国,但美国的独特优势是能够吸引全世界最具天赋的创新者。这三个国家的人口之和接近世界人口的一半,如果中国、印度和美国都成为创新中心,世界将会大不同。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将在创新的竞争中相互学习,人类文明也将随之提升到新高度。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