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一部别开生面的物质文化史,也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妇女史,

内容简介

本书反对以西方的“科学”标准评估中国传统社会的科技成就,然后得出“中国为什么未能产生现代化”的若干答案。

它力主将科技看作是表达与塑造中国文化、社会形态的有力的物质形式,并采取这样一种视角考察了宋代至清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技术”,从家庭空间到生活、女性的纺织生产、女性生育与保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如何强有力地传播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规则与女性角色。

然而,与我们对于传统女性的传统认识不同,作者认为,妇女并非父权、夫权的被动牺牲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与社会秩序的积极有力的参与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插图与表格
  • 中国朝代
  • 致谢
  • 导言——日常生活的结构:科技、妇女和文化史
  • 第一部分 建筑一种传统:中国社会空间的释义
  • 第一章 房屋的形式和涵意
  • 第二章 编成密码的父权制
  • 第三章 关于中国房屋的文本
  • 第二部分 妇女的工作:织出社会结构中的新图案
  • 第四章 权力的结构——妇女工作的规范意义
  • 第五章 经济增长与劳动分工的变化
  • 第六章 妇女的工作和地位
  • 第三部分 母亲身份的意义:生育科技及其功用
  • 第七章 医学史和性别史
  • 第八章 生育医学与繁衍的双重性
  • 第九章 生育的等级制度
  • 结语 妇女科技与文明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十几万年前,某一个原始人第一次想到要用图像来做标记,这可能是人类最伟大的一次觉醒。符号作为思想的载体,让思想有了超越时空的生命力。随着原始人从非洲迁徙到冰河时期的欧洲大陆,符号逐渐成为一种能够凝聚共识,并且传播、传承这种共识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有 32 个符号从众多的符号中脱颖而出,构成了冰河时期欧洲的符号体系。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人类文明萌芽的标志。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技术与性别》

      《技术与性别》这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一出版就成为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并在 1999 年获得了美国技术史学会颁发的德克斯特奖。《技术与性别》这本书就是想揭示技术在传播观念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它切入的角度是技术对性别的塑造。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书里,白馥兰考察了宋代到清代,和女性密切相关的三个技术领域,分别是建筑、纺织和生育。这三个不同的领域,并不是随意选择的。在她看来,这三个技术领域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空间和身份认同。这本书研究的是普通科技史都会关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然而,白教授却能够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深入发掘出技术背后折射出的价值观念。这本书讨论了由宋代到清代的几百年间,三个不同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女性形象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我们居住的房屋,房屋隔绝外部世界的结构,体现了儒家男性社会把女性禁锢在家庭内部的观念。而专供女性使用的内室,又在某种程度上给女性提供了一点自由空间。限制总是相互的,有时候限制别人的同时,也限制了自己。禁锢在家庭内部的女性,通过从事纺织生产,成为国家经济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女性的角色又一步步被男性所取代。在观念上,女性彻底成为消费者,成为社会发展的包袱。这种情况,让人们更加重视女性的生育能力。保留纳妾制度,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把作为妻子的女性从生育子女的重负之下解脱出来。传统儒家更看重女性社会意义上的母亲身份,而不是生理意义上的母亲身份。相对于自己生育,伟大的母亲更需要伟大的道德作为支撑。技术从来都不是纯粹客观独立的,它总是在塑造人类生活的某些方面。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技术对于观念的塑造,比起强制推行更加有效。技术把观念融于无形之中,悄无声息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部,在一次次的重复中,成为社会共同的习惯。我们甚至都还来不及觉察,就已经把它当作理所当然了。这本书写的是历史上的中国,读完它,我们也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少观念正在被这些技术影响和改变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一出版就成为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并在 1999 年获得了美国技术史学会颁发的德克斯特奖。《技术与性别》这本书就是想揭示技术在传播观念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它切入的角度是技术对性别的塑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