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8千字
字数
2023-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系统介绍了甘肃丝绸之路文化。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史海钩沉、辉煌文化、节点明珠、未来展望四个篇章。
史海钩沉部分介绍丝绸之路甘肃段简史及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时代价值;辉煌文化部分从建都设郡、佛陀之光、乐舞蹁跹、马背文明、商旅往来、石窟艺术、长城文化、周秦光华、绚丽彩陶九个视角,系统梳理甘肃丝绸之路的宏大文化脉络;节点明珠部分介绍甘肃丝绸之路沿线节点城市的历史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未来展望部分提出甘肃丝绸之路发展的前景及构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本卷主要编著者简介
- 丛书作者简介
- 前言
- 第一篇 史海钩沉
- 第一章 丝路概说:名称来源及发展历史
- 第一节 丝绸之路名字的提出
-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
- 一 西汉
- 二 东汉
- 三 魏晋时期
- 四 隋代
- 五 唐代
- 六 宋元时期
- 七 明清时期
- 第二章 丝路路线:东中西三段及沿线古城
- 第一节 东段丝路
- 第二节 中段丝路
- 一 楼兰
- 二 精绝
- 三 龟兹
- 四 于阗
- 五 大月氏
- 第三节 西段丝路
- 一 撒马尔罕
- 二 波斯
- 三 阿拔斯
- 四 阿勒颇
- 五 大马士革
- 六 君士坦丁堡
- 第三章 丝路申遗:“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及甘肃段遗址
- 第一节 “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概况
- 一 华中
- 二 河西走廊
- 三 天山南北
- 四 七河流域
- 第二节 “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评价
- 第三节 甘肃“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遗产概况
- 第四章 丝路甘肃:发展历史、文化交流及精神价值
- 第一节 时空中的甘肃丝绸之路
- 一 甘肃丝绸之路的开端
- 二 丝绸之路的兴盛
- 三 甘肃段丝绸之路的分布
- 第二节 甘肃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 一 敦煌文化
- 二 佛教东传
- 三 石窟文化
- 四 民族文化
- 五 汉简文化
- 六 长城文化
- 第三节 甘肃丝绸之路的精神和价值
- 一 开放性
- 二 多元性
- 三 包容性
- 四 共赢性
- 第二篇 辉煌文化
- 第五章 建都设郡:甘肃各时期行政建制的发展
- 第一节 夏商周
- 第二节 秦
- 第三节 西汉
- 第四节 东汉
-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
- 第六节 隋
- 第七节 唐
- 第八节 五代两宋
- 第九节 元
- 第十节 明
- 第十一节 清
- 第十二节 近现代
- 第六章 佛陀之光:甘肃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及主要寺院
- 第一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节 甘肃汉传佛教的发展
- 第三节 甘肃藏传佛教的发展
- 一 藏传佛教的发展
- 二 甘肃藏传佛教的主要派别
- (一)宁玛派
- (二)萨迦派
- (三)噶举派
- (四)噶当派
- (五)格鲁派
- 三 藏传佛教的特点
- 第四节 甘肃主要的佛教寺院
- 一 张掖大佛寺
- 二 拉卜楞寺
- 三 白塔寺
- 第七章 乐舞蹁跹:甘肃各时期乐舞艺术的发展
- 第一节 先秦时期
- 一 乐器
- 二 舞蹈
- 第二节 秦汉时期
- 一 音乐
- 二 乐舞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一 音乐
- 二 舞蹈
- 第四节 隋唐时期
- 一 音乐
- (一)大曲
- (二)乐器
- 二 舞蹈
- (一)乐舞
- (二)伎乐
- (三)曲谱
- (四)乐器
- 第八章 马背文明:甘肃境内的古老民族及其历史
- 第一节 戎人
- 第二节 羌人
- 第三节 党项人
- 第四节 匈奴人
- 第五节 月氏人
- 第六节 卢水胡
- 第七节 乌孙人
- 第八节 鲜卑人
- 第九节 回鹘人
- 第九章 商旅往来:甘肃丝路商贸的发展及其影响
- 第一节 汉前丝路商贸的萌芽
- 第二节 西汉丝路商贸的开辟
- 第三节 北魏至隋丝路商贸的发展
- 第四节 唐代丝路商贸的繁荣
- 第五节 元代丝路商贸的中兴
- 第六节 明代丝路商贸的转折
- 第七节 清代丝路商贸的没落
- 第八节 丝路商贸的重要影响
- 一 河西
- 二 秦商
- 第十章 石窟艺术:甘肃石窟的分布、发展及其艺术价值
- 第一节 甘肃石窟的发展
- 一 石窟寺
- 二 甘肃石窟的发展跨度
- 第二节 甘肃的石窟艺术
- 一 石窟形制
- (一)石窟建筑方式
- (二)石窟形制艺术的特征
- 二 壁画艺术
- (一)壁画内容分类
- (二)壁画艺术的时代特征
- (三)雕塑艺术
- 第三节 甘肃石窟的分布
- 一 敦煌石窟群
- 二 河西石窟群
- 三 陇中石窟群
- 四 陇南石窟群
- 五 武山石窟群
- 六 西和石窟群
- 七 陇东石窟群
- 第四节 甘肃石窟的艺术价值
- 一 甘肃石窟造像具有悠久的历史,历经众多朝代,绵延时间较长
- 二 甘肃石窟题记内容丰富
- 三 甘肃石窟能够完美地展现佛教艺术的大体发展过程
- 四 甘肃石窟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 五 保存至今的甘肃石窟,其色彩仍旧保持鲜艳完好
- 六 甘肃石窟艺术中的艺术形象具有世俗化的特点
- 第十一章 长城文化:甘肃长城的历史、类型及其文化影响
- 第一节 长城的修建方式类型
- 一 长城的辅助设施
- 二 长城的修筑方式
- 三 长城的类型
- 第二节 甘肃长城的修筑历史
- 一 春秋战国
- 二 汉隋时期
- 三 明朝
- 第三节 甘肃境内的长城遗存
- 一 甘肃省内著名的长城遗址
- (一)嘉峪关关城
- (二)小方盘城、大方盘城
- (三)敦煌汉长城、古烽燧
- (四)居延遗址
- (五)山丹明长城
- (六)临洮长城坡秦长城
- (七)通渭榜罗镇战国秦长城
- (八)华池战国秦长城
- 二 甘肃境内区域性长城
- (一)河西走廊南境塞墙
- (二)张家川唐长城
- (三)二十四关与甘南明代边墙
- (四)永靖秦长城
- 第四节 甘肃长城文化的影响
- 一 长城对甘肃建制区划格局形成的影响
- 二 长城保障了甘肃境内先进生产力
- 三 长城屏护了甘肃境内“丝绸之路”之发展
- 四 长城促成了甘肃境内民族的融合
- 五 长城文化是甘肃文化的基础
- 第十二章 周秦光华:甘肃周秦文化的特点、遗存及其影响
- 第一节 甘肃周秦文化概说
- 第二节 甘肃先周文化的特点、遗存及影响
- 一 先周文化的特点
- 二 先周文化遗存
- (一)文物遗存
- (二)文化遗俗
- 三 先周文化的影响
- (一)先周文化与中国农耕文明
- (二)先周文化与中国儒家思想
- (三)先周文化与中国的礼乐文化
- 第三节 甘肃早秦文化的特点、遗存及影响
- 一 早期秦的发展
- 二 早期秦文化特点
- 三 早期秦文化遗存
- (一)文物遗存
- (二)文化遗俗
- 四 早期秦文化的影响
- (一)早期秦文化与汉渭文化
- (二)早期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 (三)早期秦文化与其他文化
- 第十三章 绚丽彩陶:甘肃彩陶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历史地位
- 第一节 甘肃彩陶文化的起始期
- 一 陶器的产生与用途
- 二 大地湾彩陶文化
- 三 师赵村彩陶文化
- 第二节 甘肃彩陶文化的兴起期
- 一 仰韶早期彩陶文化
- 二 仰韶中晚期文化
- 第三节 甘肃彩陶文化的繁盛期
- 一 马家窑类型
- 二 半山类型彩陶
- 三 马厂类型
- 第四节 甘肃彩陶文化的衰落期
- 一 齐家文化
- 二 四坝文化
- 三 辛店文化
- 四 寺洼文化彩陶
- 五 沙井文化彩陶
- 第五节 甘肃彩陶文化的历史地位
- 一 甘肃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彩陶的区域之一
- 二 甘肃彩陶文化具有自己独立的发展体系
- 三 甘肃彩陶文化是中国原始艺术的先声
- 四 甘肃彩陶刻画符号是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象征
- 五 甘肃彩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 第三篇 节点明珠
- 第十四章 陇东地区:甘肃丝路的东端要道
- 第一节 陇上码头
- 一 崆峒山佛塔
- 二 崆峒山雪景
- 三 平凉南山生态公园
- 四 泾川大云寺
- 第二节 天水流韵
- 一 伏羲庙
- 二 天水城隍庙
- 三 麦积山石窟
- 四 麦积山石窟艺术
- 五 天水曲溪风光
- 第十五章 陇中地区:甘肃丝路的中转枢纽
- 第一节 黄河母亲
- 一 黄河母亲
- 二 中山桥
- 三 兰州水车园
- 四 兴隆山秋韵
- 五 兴隆山云龙桥
- 第十六章 河西地区:甘肃丝路的战略走廊
- 第一节 武功军威
- 一 马踏飞燕
- 二 武威文庙
- 三 白塔寺
- 四 雷台汉墓
- 五 武威罗什寺
- 第二节 张国臂掖
- 一 张掖黑水国遗址
- 二 张掖彩色丘陵
- 三 硖口古城
- 四 张掖马蹄寺
- 五 张掖大佛寺
- 第三节 河西人情
- 一 锁阳城
- 二 阳关遗址
- 三 酒泉钟鼓楼
- 四 酒泉航天城
- 第四节 戈壁雄关
- 一 嘉峪关关城
- 二 大美祁连
- 三 万里长城第一墩
- 四 悬壁长城
- 五 “七一”冰川
- 第五节 大梦敦煌
- 一 玉门关遗址
- 二 榆林窟
- 三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
- 四 月牙泉
- 五 西千佛洞
- 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 七 敦煌影视城
- 第四篇 未来展望
- 第十七章 历史契机:甘肃勃兴的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
- 第一节 区位优势
- 第二节 资源优势
- 第十八章 战略布局: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
- 第一节 三大平台
- 第二节 五大工程
- 一 基础设施建设
- 二 经贸技术交流
- 三 人文交流合作
- 四 生态屏障建设
- 五 提升金融创新水平
- 第三节 五大联通
- 一 政策沟通
- 二 设施联通
- 三 贸易畅通
- 四 资金融通
- 五 民心相通
- 第四节 六大窗口
- 一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 二 中蒙俄经济走廊
- 三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 四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 五 中巴经济走廊
- 六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 第五节 八大节点
- 一 兰(州)白(银)
- 二 平(凉)庆(阳)
- 三 天水
- 四 定西
- 五 金(昌)武(威)
- 六 张掖
- 七 酒(泉)嘉(峪)关
- 八 敦煌
- 第六节 一大目标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