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涵盖阳明心学三大核心理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内容简介

《王阳明详传》与《传习录》等书并称为研究王阳明的重要资料,对各国阳明学研究者带来巨大影响。

本书作者高濑武次郎从多角度、全方位描述了王阳明尝尽了人生的艰辛,超越了得失荣辱之境,洞悉了生死之理,明白了“尽人事,知天命”的奥义,从而总结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

王阳明本为文臣,却建立了盖世之功,青史留名,永垂千秋,即便历经千秋万代,其事迹依然令人振奋。

目录

  • 版权信息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篇 王阳明的家系
  • 远祖王羲之
  • 《忠义传》中的王纲父子
  • 高洁超脱
  • “欲借人间种”
  • 小结
  • 第二篇 少年时代
  • 奇谈
  • 吴越文化
  • 吴越文化的影响
  • 不出世的缘由
  • 神童
  • 权谋
  • 立志学武
  • 求学经历
  • 小结
  • 第三篇 志向动摇时代
  • 新婚夜出游忘圆房
  • 书法精进
  • 练习词章
  • 变谐谑为严谨
  • 第一次落榜
  • 第二次落第
  • 热衷兵法
  • 舍弃词章,再次立志于理学
  • 进士及第,梦兆变为现实
  • 建言时事
  • 偶遇得道道士
  • 悟得诗文之弊
  • 在阳明洞修习神仙之道
  • 从出世到入世
  • 用孝道点醒禅僧
  • 发表经世思想
  • 以圣学为己任
  • 小结
  • 第四篇 精神磨砺 龙场悟道
  • 国势日衰
  • 替人求情,因言入狱
  • 贬谪龙场驿
  • 被逼投江
  • 死里逃生
  • 夜宿虎穴
  • 再会无为道人,接受鞭策
  • 收徐爱为徒
  • 谪居的困苦
  • 龙场顿悟
  • 夷人来服
  • 谪居中对门人提倡知行合一
  • 奸党全灭正党再生,贬谪获免
  • 离开龙场
  • 小结
  • 第五篇 第一次讲学时期
  • 政绩
  • 收方叔贤为徒
  • 徐爱得悟
  • 游山玩水与教化门人
  • 讲学盛况
  • 省察克治
  • 惜别诸友
  • 教法变化
  • 辨明儒释道
  • 拟《谏迎佛疏》
  • 小结
  • 第六篇 第一次靖乱时期
  • 奉命平定漳南贼匪
  • 晓谕流寇
  • 侦知奸民
  • 十家牌法
  • 谕俗四条
  • 变更兵制
  • 讨贼
  • 立兵符
  • 赏罚严明
  • 平定横水之贼
  • 神秘莫测
  • 用人之妙
  • 乘胜追击
  • 贼首的苦心
  • 平定桶冈之贼
  • 天纵之才
  • 设崇义县
  • 征讨三浰,一兵未动诛灭池仲容
  •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征讨残贼
  • 战后的经营
  • 小结
  • 第七篇 第二次讲学时期
  • 刻《古本大学》
  • 编纂《朱子晚年定论》
  • 《传习录》上卷完成
  • 慰劳宴
  • 三教同异论
  • 乡约保甲法
  • 小结
  • 第八篇 第二次靖乱时期
  • 宸濠的权势
  • 刺探宸濠的举动
  • 贤妃娄氏
  • 二烈士
  • 幸运
  • 踏上征途
  • 宸濠三策
  • 征讨的准备
  • 宸濠攻陷南康和九江
  • 宸濠派人招降王阳明
  • 宸濠发兵
  • 宸濠中计
  • 进攻宸濠
  • 宸濠的末路
  • 慰劳诸将
  • 一难去后,又来一难
  • 智斗三奸臣
  • 本欲施辱却变受辱
  • 遭受谗谤
  • 进退维谷
  • 格物说及学者用力法
  • 作《啾啾吟》
  • 重上捷报
  • 批评
  • 冀元亨横死
  • 祭奠刘养正的母亲
  • 战后的经营
  • 收王艮为弟子
  • 收舒芬为弟子
  • 听讲的盛况
  • 小结
  • 第九篇 第三次讲学时期
  • 提出“致良知”说
  • 关怀陆象山的子孙、陆王二人的关系
  • 将门人汇集于白鹿洞书院
  • 随处体认天理
  • 论众说之异同
  • 论心的动与静
  • 对君父之情
  • 神仙养生论
  • 衣锦还乡
  • 被封为新建伯
  • 盛衰之戒
  • 为避祸,辞封爵
  • 龙山公去世
  • 病中谢绝探访
  • 乞求恩典公平
  • 以平常心面对弹劾
  • 主考官排斥阳明弟子
  • 解释诽谤又起的原因
  • 论讲学的态度
  • 论轻傲
  • 论儒释道
  • 门人南大吉
  • 听讲者三百余人
  • 诗人董澐拜王阳明为师
  • 宴门人于天泉桥
  • 敬畏与洒落
  • 入山养静的可否
  • 论圣学不妨举业
  • 续刻《传习录》
  • 《尊经阁记》
  • 墙上作文勉励诸生
  • 格物致知论
  • 拔本塞源论
  • 从良知上论理
  • 南大吉的致良知的修行效果
  • 讲学与实务
  • 良知与见闻
  • 天地万物一体与良知
  • 死后的门人
  • 惜阴会
  • 良知
  • 致良知的修行方法
  • 关于著书的问答
  • 小结
  • 第十篇 第三次靖乱时期
  • 受命出征
  • 《客座私祝》
  • 劝徐樾勿要禅定
  • 欢迎的盛况
  • 气质动人
  • 大会士友三百余人
  • 鞭策弟子
  • 经略上的建议
  • 文德之化
  • 上报平定叛乱的报告
  • 建学校
  • 征讨余贼
  • 挂念弟子们的学业和家事
  • 病情加剧
  • “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
  • 祭祀增城先祖之祠
  • 激励同仁,嘱咐家事
  •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殁后之事
  • 小结
  • 附 录 朱子学与阳明学
  • 序言
  • 第一节 心即理
  • 第二节 知行合一
  • 第三节 良知
  • 第四节 “心即理”“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关系
  • 第五节 四句教(两种)
  • 第六节 朱熹的宇宙观
  • 第七节 王阳明的宇宙观
  • 第八节 朱熹的性说
  • 第九节 王阳明的性说
  • 第十节 朱熹与陆象山、王阳明的异同
  • 王阳明简要年谱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紫云千阅

北京紫云千阅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自成立伊始便以满足大众阅读需求,打造高效的图书出版发布平台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成为大众阅读市场中领先的出版策划商与高效的出版服务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