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3千字
字数
2024-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SD(Stage Door)社交宝典,揭秘西区那些时髦事。
内容简介
在连续创作了三部“霍桑探案”系列作品之后,侦探小说作家安东尼·霍洛维茨受够了这一切,决定终止与前侦探霍桑的合作。事实是,他在规划别的项目。他的新惊悚舞台剧《心理游戏》即将在伦敦西区的杂耍剧院上演。该剧受到《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家哈丽特·斯罗索比的严厉批评。
第二天,斯罗索比被一把装饰匕首刺入心脏。警方证实这把匕首属于安东尼,因为上面布满了他的指纹。于是,安东尼被他的宿敌卡拉·格伦肖探长逮捕并关进监狱,对自己的未来和写作生涯感到担忧,他是斯罗索比谋杀案的主要嫌疑人。当第二位戏剧评论家被发现神秘死亡时,安东尼觉得自己完蛋了。更加绝望的是,他意识到只有一个人可以帮他。然而,霍桑会接电话吗?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要人物表
-
第一章 分道扬镳
-
第二章 《心理游戏》
-
第三章 首演夜
-
第四章 第一篇评论
-
第五章 剑拔弩张
-
第六章 一通电话
-
第七章 拘留时间
-
第八章 帕尔格罗夫花园
-
第九章 七个嫌疑人
-
第十章 五号化妆间
-
第十一章 明星气质
-
第十二章 另一把刀
-
第十三章 祸不单行
-
第十四章 不祥之兆
-
第十五章 克莱肯威尔夜遇
-
第十六章 弗罗斯特和朗赫斯特事务所
-
第十七章 《坏男孩》节选
-
第十八章 莫克翰庄园
-
第十九章 阴魂不散
-
第二十章 过去的罪行
-
第二十一章 贾玛哈尔
-
第二十二章 安全屋
-
第二十三章 对事不对人
-
第二十四章 重返杂耍剧院
-
第二十五章 最后一幕
-
第二十六章 虚线处签字
-
致谢
展开全部
48小时 ——「霍桑系列」第四部(无泄底)
【补一个一年前的书评】读完半年多了,「霍桑系列」第三部都出版了中文版,终于记起要为本书补一个书评了。作者霍洛维茨身上,有太多我喜欢的元素,除去「霍桑系列」和「庞德系列」(「苏珊・赖兰系列」)两个极其喜欢的推理小说系列不谈,还有:官方授权的福尔摩斯故事续写者、《大侦探波洛》的编剧、007 原作伊恩・弗莱明授权的续写者等等,在此前的多个书评、剧评中做过多次介绍,在此不做赘述。本书出版的 2022 年,霍洛维茨获得了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也算是对他在英国文化领域所做贡献的肯定。书名 The Twist of a Knife,对于英文很好理解,Twist the knife 本身就是对本书受害者那讨厌性格的直接阐释。但一语多关可能会导致中文翻译的困难,无论直译还是意译似乎都不是很完美。出版社把第三部作品 A Line to Kill,译作《一行杀人的台词》。按照这个句式,难道本书 The Twist of a Knife 会被译作《一把转动的匕首》?以上是玩笑。在下拭目以待官方翻译。故事发生在 2018 年,时间是第三部《一行杀人的台词》中,两人从奥尔德尼岛归来的几个月后,此时书中的安东尼正准备写「庞德系列」的第二部《猫头鹰谋杀案》。读过「霍桑系列」前作的读者都知道,书中的侦探和华生 —— 霍桑和安东尼,只有三部小说的合约。实际上,在本书开篇,因为「霍桑系列」第一部《关键词是死亡》出版后的热卖和好评,霍桑想要安东尼继续写他探案的第四部推理小说,安东尼拒绝了。那作为第四部作品的本书,是源于什么契机呢?这也是我翻开本书后,最初的疑问。安东尼拒绝霍桑的同时,总结了前几部作品中,霍桑身上的众多谜团:霍桑和里斯这个地方的关系,他的家人,为什么喜欢模型,为什么很少吃东西等等。这些谜团,在本书中有了很大程度的解答 —— 虽然也算不上什么清晰具体。安东尼和霍桑的关系,同时也是读者和霍桑的关系,近了一大步。可气的是,随之而来又有了新的谜团,真是谜一样的男人。前作中熟悉的人物,也有登场。例如患有肌肉萎缩症的黑客天才少年凯文,安东尼的经纪人希尔达,以及讨厌的苏格兰场二人组…… 不出意外地,作者在书中又 “宣传” 他的作品。这次重头戏是作者早在 20 多年前,就创作并搬上舞台的剧本 Mindgame。书中把该剧 2018 年在伦敦的演出,设定成首度被搬上舞台,并以此为背景展开故事。Mindgame 本身的故事也很精彩,本书中介绍了剧中第一幕的故事梗概,但在没有提到的第二幕中,有着更精彩的剧情和更戏剧性的多重反转。原作剧本很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下。读过之后就会发现,和在其之后出版的、被改编成电影并大获成功的另外一部悬疑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自然也少不了介绍霍洛维茨的其他作品,除了在前作中频频提及的《少年间谍》系列,英剧《骇人命案事件簿》《正义与否》等,这次 “宣传” 的还有《戴蒙德兄弟》《格洛沙姆庄园》,童书《祖母》(Granny),以及早期创作的、面向青少年观众的短剧 A Handbag 等。本书的行文和前三部都不同。即不像第一部、第二部那样有开篇开门见山的案件;也不像第二部、第三部那样有一眼看穿的推理 —— 这一点其实还是有点小失望的,同样有点小失望的,是本书中没怎么有作者擅长的 “文字游戏”;也不像第三部开篇那样有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叙述的重点,变成了围绕情节的发展。在每一个案件中,安东尼总是显得笨拙又可怜,曾经两次受伤住院。而在本书中,也好不到哪里去…… 行文至 20%,案件发生,这一次是安东尼自身被卷入了案件,且成为了主要嫌疑人,要面对在第二部《关键句是死亡》一案中发生了过节,讨厌的警探卡拉・格伦肖和助手达伦・米尔斯。所有证据都指向了安东尼:带有指纹的凶器,留在死者身上的头发,监控拍下的体型相近的可疑人物…… 并且不断还有新的证据涌现,例如死者家附近罕见品种的樱花,花瓣落到了安东尼车子引擎盖的缝隙里。安东尼肯定无比庆幸他认识了霍桑,不然被指控谋杀是逃不掉的了。霍桑成为了安东尼洗刷嫌疑的救命稻草,这也无疑就是作为「霍桑系列」第四部的本书出现的契机。霍桑在凯文的帮助下,给安东尼争取了大约 48 小时的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也是书评标题「48 小时」的来由,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自然是想到了那部暴露年龄的 “古老” 美剧 ——《24 小时》。虽然 48 小时的设定,令书中的安东尼很紧张,但「霍桑系列」的风格总是轻松愉悦的,读者总能时不时感受到来自霍洛维茨的英式幽默,让人忍俊不禁。例如,当霍桑为了安东尼的案件奔走,带着他全天打车时,作者写道,“我发誓,我打出租花的钱,比写霍桑的书赚的钱还要多。但这一次我没有抱怨。” 又例如,在安东尼被通缉而无处可去之后,只能投奔霍桑。霍桑在对讲机中拒绝让安东尼上楼,用的是开篇安东尼拒绝霍桑下一部书的请求时,相同的回答…… 当时真的笑出了声。当然了,拒绝只是霍桑的幽默。安东尼上楼后,请求留宿,霍桑说不能确定,因为担心违法…… 安东尼委屈到不行,疯狂吐槽霍桑根本不是一个守法的人。还说自己因为霍桑曾经两次住院…… 太惨了,但是好好笑。虽然很不情愿,霍桑还是留宿了无处可去、走投无路的安东尼,还说道:“但这仅仅因为是你,我不会为其他任何人这么做。” 呵,英剧的那种腐味又来了。其实霍桑认真地反问安东尼,他是不是凶手时 —— 这里的举动,很像神夏中的福尔摩斯。本书对死者的设定,和第三部《一行杀人的台词》一样,是一个十分不讨喜的角色,一个被谋杀也是情理之中的角色。与第三部不同的是,嫌疑人的数量重新回归少数,当然 10 个嫌疑人,在推理小说中也不算少了。本书的风格非常欧美古典,标准的 Whodunit。和「霍桑系列」的前作一样,虽然是福尔摩斯的模式,却有着阿婆的故事和风格。这和日式本格有着很大的不同,日式本格的拥护者也许不会很喜欢。更何况,和许多欧美古典推理小说一样 —— 当然也包括了阿婆的很多作品,本书并不算有一个明确的诡计。充其量算是作者在写作方面的诡计,并且同时也有些中规中矩。喜欢 “诡计至上” 的读者,恐怕也不会很喜欢。至于推理和伏笔方面 —— 尤其是伏笔方面,本书像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一如既往的出色。霍桑在解答环节之初,总结了案件中直到最后都未解决的六个问题,其中有一些在阅读过程中一直记在脑海,而有一些则印象不深、快想不起来了。解答环节很难不让人想起那句歌词:“每个人为不同的理由戴着面具说谎”。而针对每一个谎言,作者都在书中非常精巧地埋下了对应的伏笔,甚者给人一种 “均匀” 撒下的感觉。有的伏笔很隐晦,并且重复出现。作者对于伏笔的把控力,是有目共睹的,又想起了《猫头鹰谋杀案》最后关于伏笔的 “炫技”。而本书中,也有很多读者 “炫技” 的伏笔在,同样是直到解答环节才被揭晓。有的伏笔却很大胆,甚至作者在书中已经都重点强调过了,作为读者我也看出了强调之后的 “异常之处”。但无奈仍是没有察觉作者隐藏其后的推理和背后的真相。而关于这一段的推理相当精彩,应该算是全书最佳。解答环节更是完全古典:在剧场的舞台上,侦探在十个嫌疑人中公布推理并指认凶手。但如此似乎和作者致力营造的 “现实感” 相违和,随后霍桑解释道,这只是为了给安东尼提供一个阿婆式的解答环节,方便他写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说到 “现实感”,全书最后以假乱真的「致谢」,也是服气了。本书结尾,安东尼和霍桑又有了 4 本书的合约。这意味着,在本书之后,至少还有 3 本书的续作。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下一部也是「霍桑系列」的第五部 Close to Death,预计 2024 年出版,还要等一年,不开心…… 霍洛维茨作为编剧的,「丁丁历险记」的第二部大电影《太阳的囚徒》,预计上映日期也已经是 2025 年了,已经等了好久好久了…… 书中有一章是来自 “书中书” 的摘录,不禁让人怀念起书中书模式的「庞德系列」,不禁想问,「庞德系列」还会不会有第三部了呢……
作家在应对真相、处理真实发生的事时有多么无能
安东尼・霍洛维茨是英国知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和编剧。他的作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神秘小说和悬疑小说等。他的代表作品有《丝之屋》(2011)、《莫里亚蒂的算计》(2014)等。其中,《丝之屋》畅销全球三十五个国家,秉承了经典福尔摩斯故事的风格,为著名的维多利亚时期的故事结案,是柯南道尔产权会唯一认证的福尔摩斯新故事。安东尼・霍洛维茨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擅长将古典推理模式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充满悬念和惊喜的故事。其作品风格独特,情节复杂且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他对侦探小说的热爱和卓越的叙述技巧使他在文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把扭曲的匕首》是安东尼・霍洛维茨 “霍桑系列” 的第四部作品。作品的名称依然延续了前面三部的风格,双关语,英语的双关语。我用 “豆包 APP” 搜了一下解释,小说的英文名是 “the twist of a knife”,常见的释义为 “一把转动的匕首” 或 “匕首的扭转”,译文翻译为 “一把扭曲的匕首”。而 “twist the knife” 本身是一个英语习语,表示 “雪上加霜” 或 “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我想应该可以理解为小说中安东尼的遭遇。这部小说,安东尼的身份有了一个转变。之前几部小说,小说中的安东尼,是像 “华生” 一样,为了写出关于霍桑的小说,跟随着霍桑去调查一个一个的案件。但是,作为作者,他又不甘心一直跟在 “侦探” 后面,他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推理,然后脱离 “侦探” 自行调查。当然,就像一般的读者一样,往往推理有一部分是对的,但就是因为一些细节上面的忽略,导致判断错了凶手,他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 多次受伤住院。而在这一部中,小说中的安东尼,一开始只想着解除和霍桑的合作,无心再跟随霍桑探案。但是后来,因为自身陷入到案件之中,不得不摆脱霍桑帮他洗脱嫌疑,而他自己虽然仍然有自己的判断和自己的推理,确实没有精力独自调查。感觉小说中的安东尼跟着霍桑探案,要么是身体上受到创伤,要么是精神上受到创伤,难怪他不想继续和霍桑合作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依然融入了许多真实存在的人物,事件等,我是经常性的读到一个地方就打开搜索页面查看小说中提到的人物和事件,真假掺杂,真假难辨,也是一种别样的乐趣。小说中,作者对于写小说时各种限制的吐槽。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说第十五章中的一段,“我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吗?那我还能写什么?按照你的逻辑,我不能写阿赫梅特,不能写普冉奈(注:前文中提到这两人一个是土耳其人,一个是印巴基斯坦人),那我大概也不能写莫琳或斯凯…… 因为她们都是女性!幸运也不行,因为它是只狗!到最后,如果我听了你的话,我就只能写我自己!一本中年白人作家描述中年白人作家被中年白人作家谋杀的书!” 这部小说的最后,小说中的安东尼不得不答应签下系列作品的协议,在《一行杀人的台词》后还有四部小说,也就是除了这一部,还有三部。不管现实中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我还是有点期待的这个系列的后续作品的。小说中的安东尼在这部小说一开始不想再继续写霍桑这个系列的小说,而在小说的结尾又不得不签下协议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如果他不继续与霍桑合作写这个系列的小说,他不得不支付给霍桑几千英镑,作为这次霍桑帮助他摆脱嫌疑的费用,这大概也是安东尼最崩溃的理由吧。另一个理由对应着他不想写的原因,就是他一直想深入的了解霍桑这个人,但是霍桑对于他个人的方面一点也不像透露,这让安东尼有一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而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加,尤其是这次安东尼甚至住到了霍桑家里,甚至见到了霍桑异父异母的兄弟(霍桑的兄弟说霍桑是他父母收养的孩子),这些都让安东尼感觉到自己离霍桑越来越近,这应该是他最有动力继续的理由吧。这部小说其实不能算是我最喜欢的那种类型,就是那种蒙受不白之冤,每当看见一点希望,就马上被扼杀掉,周围的人都不站在你身边,甚至站到了你的对立面…… 虽然我知道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最终的结局不会太差,但是阅读的过程还是会有一点不爽。这部小说我还是读完了,经历过种种磨难,当真相大白的时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推荐阅读。
这本书是 “霍桑探案系列” 的第四本,个人感觉是这个系列中比较好看的一本。第一本《关键词是谋杀》也好看。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成立于1989年,新星以精品立社。旗下拥有“午夜文库”“幻象文库”两条重点产品线,是国内推理和科幻文学出版的领先平台。同时,策划推出了《重新发现社会》《传家》《失控》等一批非虚构类精品图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强大的作者、译者队伍。目前已经签约海内外作家、学者数百人,国际上近90%的推理小说大师均落户新星。新星拥有专业的翻译、编辑和设计团队,不懈努力,为读者持续推出图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