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汉代星占学成熟,影响两千年中华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汉代是我国古代星占学及其理论体系的成熟时期,并成为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文化。本书基于天人感应思想,以天文星占为视角,通过总结汉代星占学理论体系和系统解析日食、彗星、流星、北斗、云气、五星等主要天象(尤其是异常天象)的星占占验及象征意义,重点探讨天文星占与汉代政治、祭祀礼仪、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交互作用。并结合汉代社会的历史实际,对星占学本质、作用及文化内涵给以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目录

  • 目录
  • 绪论
  • 一 “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先秦两汉时期天文学的二重功能
  • 二 学术史回顾与梳理
  • 三 研究思路、方法和目标
  • 第一章 汉代的天文机构、职责及星占学在汉代民间社会的发展
  • 第一节 汉代的天文机构、职责及天文官员在政治中的作用
  • 一 汉代天文机构的设置及历史演变
  • 二 汉代天文机构及官员的工作职责
  • 三 天文官员在两汉政治运作中的作用
  • 第二节 天文星占在民间社会的发展
  • 一 天文星占学在汉代民间社会发展的状况
  • 二 政府选官政策的激励作用
  • 三 天人感应思想的泛滥进一步促进了天文星占在民间的发展
  • 第二章 汉代星占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政治中的运用
  • 第一节 十二次及二十八宿分野模式在汉代的发展及其在政治中的运用
  • 一 十二次及二十八宿分野模式在汉代的发展与定型
  • 二 汉代的分野占验与事应
  • 三 十二次及二十八宿分野模式在汉代政治中的运用
  • 第二节 汉代的星官体系及其政治作用
  • 一 汉代的星官体系及其等级特征
  • 二 星官占辞、含义及事应
  • 三 汉代星官体系的政治功能
  • 第三章 汉代的日食及其政治、社会影响
  • 第一节 汉代的日食观测及占辞
  • 一 汉代的日食观测与记录
  • 二 日食占测及事应
  • 第二节 日食发生后汉代帝王的修德、修政措施及禳救礼仪
  • 一 日食与汉代帝王修德制度
  • 二 日食发生后的修政举措
  • 三 针对日食的禳救礼仪
  • 第三节 日食与汉代的权力博弈
  • 一 日食与汉成帝时期的权力斗争
  • 二 日食与王莽重新回朝执政
  • 三 日食与东汉时期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斗争
  • 四 借日食提出政治见解和改革建议
  • 第四章 汉代彗星、流星星占及其政治影响
  • 第一节 汉代彗星星占及其政治影响
  • 一 汉代彗星出现的状况及时人的认知
  • 二 汉代彗星星占的内涵及象征意义
  • 三 彗星对汉代政治的影响
  • 第二节 汉代流星星占及其政治、军事影响
  • 一 汉代的流星观测与记录
  • 二 流星星占及事应
  • 三 流星的政治、军事影响
  • 第五章 汉代的北斗信仰和云气占及其社会功能
  • 第一节 汉代的北斗信仰
  • 一 斗转星移,观象授时
  • 二 主宰生杀,持人命籍
  • 三 人君之象,德行所系
  • 四 北斗所击,不可与敌
  • 第二节 汉代的云气占及其政治功能
  • 一 云气的分类
  • 二 云气占辞与事应
  • 三 汉代占候云气的机构和方术
  • 四 云气占候在汉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 第六章 五星星占及其政治功能——以荧惑、太白星占为例
  • 第一节 五星星占总论
  • 一 五星失行
  • 二 五星色变
  • 三 五星合聚
  • 四 五星失次对汉哀帝即位之初的政治影响
  • 第二节 汉代“荧惑”星占及其政治功能
  • 一 汉代对“荧惑”的占候与崇拜
  • 二 重大“荧惑”失行天象的星占解读
  • 三 荧惑星占对汉代政治运作的影响
  • 第三节 汉代太白星占及其军事、政治影响
  • 一 太白星占及其象征意义
  • 二 重大太白“失行”天象的星占释读
  • 三 太白星占对汉代军事决策、政治运作的影响
  • 第七章 汉代的星神祭祀及其社会功能
  • 第一节 “太一”祭祀
  • 第二节 祭祀日、月、星辰
  • 一 朝日夕月
  • 二 星神祭祀
  • 三 灵星祭祀
  • 四 寿星祭祀
  • 五 风伯、雨师祭祀
  • 六 司命祭祀
  • 第三节 汉代星神祭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涵
  • 一 神化皇权,维护统治
  • 二 祈福禳灾,迎吉纳祥
  • 三 祈祷丰年,时和岁稔
  • 第八章 星占学对汉代文学和社会风俗的影响
  • 第一节 星占学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 一 汉赋中的天文星占意象
  • 二 天文星占与汉代诗歌的生成
  • 第二节 天文星占与汉代社会风俗
  • 一 天文星占与汉代择日习俗
  • 二 天文星占与汉代墓葬习俗
  • 第九章 从“恪谨天命”到“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从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嬗递演变
  • 第一节 从“恪谨天命”到“天命靡常”
  • 第二节 天事恒象
  • 第三节 从“天人合策”到“天人合一”
  • 第四节 两汉时期天人感应思想述评
  • 一 天人感应思想的立足点是为了“民”
  • 二 约束君权,缓和社会矛盾
  • 三 天人感应思想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天人和谐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