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在全球视野下分阶段描述中国工业从19世纪迄今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全书以时间脉络为顺序,在全球视野下分阶段描述中国工业从19世纪迄今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工业化每一阶段的突出特征与基本规律,最后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总结,为当前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历史的经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绪论 工业化的思想史审视
  • 一、工业:定义与范围
  • 二、未察觉的革命: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
  • 三、先知们:李斯特、马克思、熊彼特
  • 第一章 1815序曲: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易位
  • 第一节 落日余晖:盛清时代的中国制造业
  • 一、赛里斯人的羊毛:久远的贸易结构
  • 二、“天朝不宝远物”背后的产业结构
  • 三、“天下之本农为重”:清帝国的经世策
  • 第二节 大分流:世界工厂发动的战争
  • 一、茶叶与鸦片:两种贸易品与两个帝国
  • 二、坚船利炮:击败瓷器国的力量
  • 三、天朝的崩溃与世界体系的完成
  • 第二章 国家与市场的变奏:工业化的二元启动
  • 第一节 自强远略:国家推动工业化
  • 一、历史惯性:旧产业结构的延续
  • 二、洋务运动:战略目标诱发工业化
  • 三、千年变局下的停造轮船争议
  • 第二节 开埠通商:市场诱导工业化
  • 一、冲击与嬗变:传统手工业重组
  • 二、丝与茶:国际市场上的变局
  • 三、航运、煤矿、纺织:洋务的扩展
  • 第三节 从甲午到辛亥:工业化动力的转换
  • 一、汉阳铁厂:奠定重工业之基
  • 二、实业救国与发财致富:民间资本的兴起
  • 第三章 从春天步入危机:未能实现的工业起飞
  • 第一节 春天到来:中国工业的凯歌高进
  • 一、辛亥革命与工业化的新氛围
  •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工业的契机
  • 第二节 春天落幕:流产的工业起飞
  • 一、棉与丝:进口替代受挫与国际商战溃败
  • 二、走向最后关头:工业化动力再转换
  • 第三节 战火连绵:战争对工业化路径的塑造
  • 一、战时经济:重工业部门的扩张
  • 二、未完成的复员:战后工业化的顿挫
  • 三、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发展工业的最初努力
  • 第四章 国家意志: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展开
  • 第一节 鼎革:中国工业的恢复与改造
  • 一、人民政府的工业国蓝图
  • 二、工业经济的元气复苏
  • 三、改造:国家意志嵌入工业经济
  • 第二节 计划与动员:中国工业化的新起点
  • 一、重工业优先战略与去依附化
  • 二、156项工程:计划体制下的技术转移
  • 三、大规模工业化的启动
  • 第五章 波动中前进:中国工业化的曲折探索
  • 第一节 “大跃进”:超负荷的急行军及其调整
  • 一、“超英赶美”的雄心与苦涩
  • 二、建立新的能源工业:石油大会战
  • 三、鞍钢宪法:社会主义管理制度的探索
  • 四、“跃进”之后的收缩与调整
  • 第二节 自力更生:封锁状态下的工业化
  • 一、“两弹一星”:奠定大国地位的军工体系
  • 二、三线建设:备战化的工业经济
  • 三、封锁状态下的工业贸易与技术引进
  • 四、继续两条腿走路:小型工业的发展
  • 第三节 缺乏计划性:工业化的波动
  • 一、短缺经济下的工业发展
  • 二、新的“跃进”:计划经济时代的尾声
  • 三、台湾和香港:两个特殊地区的工业化
  • 第六章 找回市场:改革开放与中国工业转型
  • 第一节 回归比较优势:工业化战略的重构
  • 一、春天的故事:中国工业的大转向
  • 二、国营工业体系的调整
  • 三、异军突起:工业企业主体的多元化
  • 四、地方竞争:中国工业发展的新动能
  • 第二节 喧嚣的九十年代:工业转型的深化
  • 一、全球巨变与中国国家能力的重建
  • 二、从短缺到“过剩”:激烈的工业市场竞争
  • 三、国有工业体系的大重组
  • 四、展望21世纪:东亚工业化的重心转移
  • 第七章 新千年的序章: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 第一节 世界工厂的中国时刻
  • 一、世界贸易的新玩家:中国制造席卷全球
  • 二、高速增长:第二轮重化工业化
  • 三、多元工业企业主体的并进
  • 四、自主创新:工业化战略的再转向
  •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的新二元结构
  • 一、富士康:劳动密集型工业化
  • 二、高铁与大飞机:国家工业化
  •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新常态的开端
  • 一、石油与芯片:世界工厂的巨大需求
  • 二、迈向2025:中国制造迎接新挑战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百年积累造就今日中国

    今天中国工业的成就,是近代 100 多年以来,曲折中探索、挫折中不断前进的累积结果。1. 肯定曾经的奋力求索。清末的洋务运动、从甲午到辛亥,李鸿章、盛宣怀等人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开始创设造船、煤矿等行业的企业,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历史性的一步,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百年奋斗征程。2. 肯定曾经的三线建设。三线建设虽然遇到了众多挫折,遭遇了很多弯路,付出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为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为 21 世纪中国工业的腾飞打下了创造了有力条件。3. 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经过最近 20 年的飞跃发展,中国的工业体系、制造体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现在正在 * 双碳 * 目标的指引下,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更加高端、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方式迈进。肯定还会遇到很多新问题,但未来一片光明。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