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非洲被发现、被破坏的残酷史诗。三位冒险家的非凡旅程,揭开非洲混乱与贫穷的序幕。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三位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的旅程,展现了欧美殖民者对赤道非洲地区残酷掠夺的历史。

外部力量的介入,使赤道非洲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雨林分权统治)分崩离析,代之以殖民酋长制度、自治邦等殖民统治方式,殖民者以科学和人道主义的名义,利用贸易、欺骗等手段对原住民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剥削。

全球化使西方国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却使赤道非洲变得面目全非。迄今这一区域仍然是全球贫穷、混乱的地方之一,还在饱受内战、恐怖主义、贫困和海盗的困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马涅马
  • 1 1876年6月,坦噶尼喀湖,乌吉吉
  • 2 1876年9月12日,王宫,布鲁塞尔
  • 3 1876年10月,马涅马地区
  • 4 1874—1876年,美国康涅狄格州,艾沃里顿
  • 5 1876年10月5日,马涅马地区,里巴-里巴
  • 6 1876年11月5日,马涅马地区,尼扬圭
  • 第二章 大西洋海岸的角逐
  • 1 1877年2月7日,刚果河上游
  • 2 1877年3月13日,刚果河,马莱博湖
  • 3 1877年8月,奥果韦河上游
  • 4 1877年6月20日,布鲁塞尔
  • 5 1878年3月30日,巴泰凯高原
  • 第三章 贸易大通道
  • 1 1877年9月17日,布鲁塞尔
  • 2 1879年1月24日,巴黎
  • 3 1880年8月28日,巴泰凯高原,姆佩
  • 4 1880年9月14日,刚果河上游,恩甘楚酋长的小镇
  • 5 1879年9月27日,刚果河下游,维维
  • 6 1881年7月27日,刚果河,马莱博湖
  • 第四章 归途
  • 1 1882年6月23日,巴黎
  • 2 1882年9月29日,布鲁塞尔
  • 3 1882年11月22日,桑给巴尔
  • 第五章 条约的洪流
  • 1 1883年3月,马莱博湖
  • 2 1883年,奥果韦河,弗朗斯维尔站
  • 3 1884年4月29日,马莱博湖北岸,姆富瓦
  • 4 1883年11月25日,斯坦利瀑布
  • 5 1884年12月13日,斯坦利瀑布,瓦纳西隆加岛
  • 第六章 创造刚果
  • 1 1883年4月3日,伦敦,下议院
  • 2 1883年4月29日,布鲁塞尔
  • 3 1883年12月4日,华盛顿特区,众议院
  • 4 1884年2月26日,伦敦,外交部
  • 5 1883年5月4日,柏林
  • 6 1884年9月18日,英格兰,曼彻斯特市政厅
  • 7 1884年11月15日,柏林
  • 第七章 营救艾敏
  • 1 1886年11月17日,刚果自由邦,马莱博湖,金沙萨
  • 2 1886年9月27日,刚果河上游,斯坦利瀑布站
  • 3 1886年9月25日,桑给巴尔
  • 4 1887年6月28日,刚果自由邦,扬布亚营地
  • 5 1887年6月17日,刚果自由邦,斯坦利瀑布区
  • 6 1889年12月4日,印度洋海岸,巴加莫约
  • 第八章 分崩离析
  • 1 1888年5月18日,刚果自由邦,斯坦利瀑布
  • 2 1888年7月1日,巴黎,圣叙尔皮斯教堂
  • 3 1890年6月,刚果自由邦,斯坦利瀑布区
  • 4 1894年7月,康涅狄格,艾沃里顿
  • 1893年3月4日,马涅马地区,尼扬圭
  • 第九章 特许公司和殖民暴力
  • 1 1888年2月14日,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宫
  • 2 1890年12月,刚果自由邦,赤道站
  • 3 1900年1月,恩多博,安特卫普特许区
  • 4 1898年1月13日,法属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
  • 5 1897年6月27日,比利时,安特卫普
  • 第十章 “红橡胶”的丑闻
  • 1 1902年,班加拉区,安特卫普特许区
  • 2 1903年5月20日,伦敦,下议院
  • 3 1904年12月,巴林加,英国-比利时印度橡胶公司特许区
  • 4 1905年2月16日,巴黎
  • 5 1906年,英国,教会教区礼堂
  • 第十一章 终结
  • 1 1906年2月20日,布鲁塞尔,众议院
  • 2 1906年2月19—21日,巴黎,法国国民议会
  • 3 劫后余生:1908—1929年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橡胶、象牙,到铜、白银

    当我们谈论殖民主义的罪恶时,往往想到的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但在政治和社会结构较为原始的赤道非洲,殖民者长驱直入的后果,是当地人的血和泪。热带雨林中各部落的传统生活被裹挟进工业化的大潮,赤道非洲沦为西方工业原料产地,原住民受到残酷剥削和迫害。《泪之地》就讲述了这段历史。本书作者罗伯特・哈姆斯是耶鲁大学历史系非洲史亨利茨・J.・海因茨讲席教授,享誉全球的非洲研究专家,他在书中以全球史的宏观视野,综合运用了亲历者的叙述、旅行者的游记、非洲人的口述史材料等大量资料,讲述了欧洲殖民者对赤道非洲的开发和剥削。刚果盆地雨林面积近 80 万平方英里,是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几个世纪以来,地理因素一度阻止了外人进入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的原住民以小部落的形式分散定居,其政治组织普遍规模不大,由此形成了雨林分权统治的传统。19 世纪末,这一隔绝状态被打破。从东非海岸前来的阿拉伯商人和斯瓦希里商人深入刚果雨林寻找象牙和奴隶。同时,斯坦利、布拉柴等西方探险家也来到非洲,展开探索尼罗河源头的激烈竞争,其成果是摸清了这片地区的地貌,并绘制了地图。三股不同的殖民势力最终在此汇集。最初吸引殖民者的是象牙,之后则是橡胶。阿拉伯商人和斯瓦希里商人组成的联盟控制了被称为马涅马的雨林东部,通过袭击当地村庄获取象牙和奴隶。法国政府控制着雨林西部,即法属刚果。位于这二者之间的是 “刚果自由邦”。三股殖民势力相互作用,逐渐构建了赤道非洲最早的殖民统治体系。但最终是欧洲人主导了这一殖民进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赤道非洲的血泪史。什么是文明?贪婪做种子,杀戮做根,权力博弈做枝丫,结出美丽的经济之花,文明之果实。蓝星上的这个族群真的不可思议,科学昌明,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如此蒙昧。突然意识到解构一件无法弥补的罪行的方式不必掩盖或隐藏,只需要让后代脱敏,泛娱乐化,一切沉重的历史都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1
        1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