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9千字
字数
2014-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由前沿、五章和结论组成。
第一章介绍自卫权的概念与特征、性质及其渊源,自卫权的历史演进与法律意义。
第二章是自卫权行使的实体规范,包括武力攻击、自卫的必要性和比例性、安理会的作用、集体自卫权以及国家责任。
第三章讨论的是自卫权行使的程序规范,如自卫行动的对象、地点、方式及其合法性评价。
第四章探讨了自卫权在几个现实新问题中的适用性,这些问题是:预先性自卫,先发制人,武力反恐,计算机网络攻击,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暗杀或定点清除,保护海外国民,防止环境退化,以及第51条的修改。
第五章分析了我国自卫权的确立及其内容、有效自卫及其行使、我国和平发展中自卫权行使与该战略的关系、我国行使自卫权的实践以及现行适用自卫权的问题与完善建议。
最后结论特别强调我国应该重塑自卫安全观,在坚持后发制人的同时,树立积极、有效自卫观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自卫权基本理论
- 第一节 自卫权概念与特征
- 一、自卫权概念起源及其相关概念
- 二、自卫权的特征与类型
- 第二节 自卫权的性质
- 一、自然权利或实在法权利
- 二、习惯权利或宪章权利
- 三、权利、义务或事实
- 四、和平时期或战时
- 第三节 自卫法及其渊源
- 一、自卫法
- 二、自卫法渊源
- 第四节 自卫权的历史演进
- 一、正义战争论时期
- 二、“卡罗林”时期
- 三、国际联盟时期
- 四、联合国时期
- 第五节 自卫权行使的法律意义
- 一、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
- 二、国际和平与安全
- 第二章 自卫权行使的实体规范
- 第一节 武力攻击
- 一、武力攻击作为前提条件
- 二、武力攻击的定性
- 三、武力攻击的开始
- 四、武力攻击的甄别
- 第二节 自卫的必要性与比例性
- 一、合法自卫的双重标准
- 二、自卫的必要性
- 三、自卫的比例性
- 四、武装报复
- 第三节 安理会的作用
- 一、安理会事先同意
- 二、安理会必要办法
- 三、向安理会报告
- 第四节 集体自卫权
- 一、集体自卫权的性质
- 二、集体自卫权的表现形式
- 三、集体自卫权行使的特别条件
- 第五节 国家责任
- 一、自卫解除行为的不法性及其限制
- 二、责任形式
- 第三章 自卫权行使的程序规范
- 第一节 自卫权行使的对象
- 一、国家或国家集团
- 二、非国家行为者及其支持或庇护者
- 第二节 自卫权行使的地点
- 一、被攻击国
- 二、攻击国或庇护国或支持国
- 三、第三国
- 四、非国家领土
- 第三节 自卫权行使的武力形式
- 一、非战争性武力措施
- 二、战争
- 第四节 自卫权行使的合法性判断
- 一、自卫主张国与第三方
- 二、两阶段评价
- 三、安理会和国际法院平行评价
- 四、自卫主张合法性的判断标准
- 第四章 自卫权行使的新问题
- 第一节 预先性自卫
- 一、预先性自卫概念的提出
- 二、预先性自卫的可接受性
- 第二节 先发制人
- 一、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
- 二、先发制人的性质及特点
- 三、先发制人的合法性
- 四、先发制人的未来地位
- 第三节 武力反恐
- 一、最严重恐怖主义袭击构成武力攻击
- 二、自卫反恐的比例性
- 三、自卫反恐的例外性
-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攻击
- 一、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与脆弱性
- 二、计算机网络攻击的形式与特点
- 三、计算机网络攻击与自卫
- 第五节 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 一、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机制
- 二、公海阻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运输
- 三、轰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产设施
- 第六节 暗杀
- 一、暗杀的定义
- 二、暗杀国家元首
- 三、定点清除
- 第七节 武力保护海外国民
- 一、武力保护海外国民概念
- 二、武力保护海外国民的实践与自卫主张
- 三、武力保护海外国民自卫主张的理论反应
- 四、武力保护海外国民的自卫范围
- 第八节 防止环境退化
- 一、环境退化及其预防的自卫主张
- 二、自卫不能适用于防止环境退化
- 第九节 《宪章》第51条的修改
- 一、修改问题的提出与争论
- 二、第51条无需修改
- 第五章 自卫权行使与中国和平发展
- 第一节 中国自卫权的确立与内容
- 一、中国自卫权的确立及其阐述
- 二、有效自卫及其行使
- 三、中国自卫权行使与和平发展战略的关系
- 第二节 中国行使自卫权的实践
- 一、抗美援朝
- 二、中印边界冲突
- 三、珍宝岛冲突
- 四、西沙海战
- 五、中越边界战争
- 第三节 中国自卫权适用机制的完善
- 一、中国现行适用自卫权的问题
- 二、中国自卫权适用机制完善路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