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2千字
字数
2016-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描述了中加两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现实,并揭示了中加两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的异同点。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加两国的15位学者共同撰写,全书在探讨中加两国不同的政府体制背景及两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发展的历程、现状、趋势及特征的基础上,选择了中国和加拿大城市公共服务中的若干典型领域(包括城市贫困治理、环境治理、保障性住房、城市新移民及其子女教育等)的公民参与进行案例研究及比较分析。
本书可以作为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公务员和其他读者了解中国与加拿大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情况的教学参考书或一般读物,特别适合作为MPA案例教学的参考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撰稿人
- 第一章 导论
- 一、公民参与
- 二、政府结构
- 三、案例研究
- 第二章 参与悖论——加拿大地方政府与公民参与发展
- 一、引言
- 二、第一阶段:协商时期
- 三、第二阶段:需求参与
- 四、第三阶段:共享政府
- 五、加拿大地方政府与公众参与:领域评价
- 第三章 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与中国特色——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考察
- 一、地方治理与公民参与
- 二、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的沿革
- 三、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中国特色
- 第四章 城市贫民的参与——以加拿大温哥华为例
- 一、引论
- 二、文献综述:从政府到参与式治理
- 三、温哥华的开放式政权:公民、企业和参与
- 四、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历史、地理和人口状况
- 五、为DTES制定的主要计划、政策和项目
- 六、DTES的社区群体、社团和公民参与
- 七、结论
- 第五章 基于社区的城市贫困治理问题研究——厦门市中华街道的案例分析
- 一、引论
- 二、个案情况简介
- 三、调研主要发现
- 四、问题讨论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六章 公众环保参与对地方政府善治的作用——以“厦门环保参与”为例
- 一、中国改革开放与民间社会的发展
- 二、地方环保背景以及地方民众环保参与方式
- 三、厦门公众的PX项目环保参与
-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公众环保参与——以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环保为例
- 一、引论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方法
- 四、伦敦地方环保组织概况
- 五、“斯托尼溪环境之友”:体制内长征
- 六、可持续发展的公众行动:环保组织
- 七、结论
- 第八章 抗争抑或促进——加拿大经济落后地区的社会政策、城市政府与市民社会
- 一、这是一个关于权利的问题吗?
- 二、城市“软权力”:找到靠山
- 三、过程展开
- 四、将利益相关者召集起来
- 五、在并行轨道上前进:自力更生途径
- 六、结论
- 第九章 廉租房政策发展中的公众参与——以厦门市为例
- 一、导论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与建议
- 附录 “厦门廉租房政策发展中的公众参与”问卷
- 第十章 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居民的地域性自主参与——影响村民在村级选举中参与的各因素分析
- 一、相关理论与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设计和变量的测量
- 三、研究发现
- 四、讨论与结论
- 第十一章 推进加拿大学校移民学生参与的途径
- 一、引言
- 二、加拿大移民学生概述
- 三、学校和社区的移民学生参与
- 四、讨论
- 五、结束语
- 第十二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以G市M区为例
-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
- 二、基于G市M区实践的案例研究设计
- 三、研究发现
- 第十三章 城市移民:渥太华市移民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公民参与
- 一、移民的政治参与
- 二、理论框架
- 三、渥太华移民公民参与的个案研究
- 四、制度性参与:社区服务咨询委员会
- 五、渥太华地方移民伙伴关系(OLIP)
- 六、非制度性参与:移民和少数族裔中穆斯林和基督教徒礼拜场所的功能
- 七、非制度性参与:创立组织影响地方政府
- 八、结论
- 第十四章 结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