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4千字
字数
2020-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普通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教材,基于《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编写而成。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基本知识概述,桥梁震害与抗震概论,场地、地基与基础,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作用计算,桥梁延性抗震设计,桥梁减隔震设计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的抗震设计。
本书内容时效性强,基于新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编写,并吸收了作者多年来在桥梁结构抗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成果。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参考,也可供结构健康监测相关专业人员研究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1章 地震基本知识概述
- 1.1 地震发生机理
- 1.1.1 地球的构造
- 1.1.2 地震的类型和成因
- 1.1.3 地震波
- 1.1.4 地震强度
- 1.1.5 常用术语
- 1.2 地震活动与地震分布
- 1.2.1 世界地震活动
- 1.2.2 我国地震活动
- 1.2.3 我国严重的地震灾害
- 1.3 地震震害
- 1.3.1 地震中地表的破坏
- 1.3.2 地震中工程结构的破坏
- 1.3.3 地震次生灾害
- 1.4 地震震害启示
- 第2章 桥梁震害与抗震概论
- 2.1 桥梁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 2.2 桥梁各部位的震害
- 2.2.1 桥梁震害原因
- 2.2.2 桥梁上部结构震害
- 2.2.3 桥梁支座及连接部位震害
- 2.2.4 桥梁下部结构震害
- 2.2.5 桥梁基础震害
- 2.3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
- 2.3.1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
- 2.3.2 桥梁的抗震设防分类
- 2.3.3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目标
- 2.4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流程
- 2.4.1 桥梁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 2.4.2 桥梁抗震体系选择
- 第3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
- 3.1 地震地面运动特性
- 3.1.1 地震记录
- 3.1.2 场地对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影响
- 3.2 场地的划分
- 3.2.1 场地的选择
- 3.2.2 场地类别的划分
- 3.3 地基的承载力
- 3.4 地基土的液化和抗液化措施
- 3.4.1 地基土的液化
- 3.4.2 地基土的液化判别
- 3.4.3 液化地基的评价
- 3.4.4 地基抗液化措施
- 3.5 桩基础的抗震设计
- 3.5.1 桥梁桩基的震害现象和破坏机制
- 3.5.2 非液化土中桩基抗震验算
- 3.5.3 液化土中桩基抗震验算
- 3.5.4 桩基础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4章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作用计算
- 4.1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演变
- 4.1.1 静力法
- 4.1.2 反应谱法
- 4.1.3 动力法——动态时程分析法
- 4.2 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和线性振动响应
- 4.2.1 单自由度振动体系的自由振动
- 4.2.2 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分析
- 4.3 地震反应谱
- 4.3.1 定义与计算
- 4.3.2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 4.4 多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 4.4.1 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动方程
- 4.4.2 多自由度体系的结构动力特性计算
- 4.4.3 多自由度结构的线性地震响应计算方法
- 4.5 桥梁地震作用计算
- 4.5.1 桥梁结构考虑地震作用的原则
- 4.5.2 常规桥梁地震作用计算
- 4.6 桥梁的抗震措施
- 4.6.1 一级抗震措施
- 4.6.2 二级抗震措施
- 4.6.3 三级抗震措施
- 4.6.4 四级抗震措施
- 第5章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 5.1 延性的基本概念
- 5.1.1 延性的定义
- 5.1.2 延性抗震的意义
- 5.1.3 结构类型延性定义
- 5.1.4 延性指标
- 5.1.5 曲率延性系数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
- 5.1.6 延性与变形的关系
- 5.2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方法
- 5.2.1 延性设计中的材料性能
- 5.2.2 能力设计方法
- 5.2.3 塑性耗能机制的选择
- 5.2.4 能力保护构件设计
- 5.3 桥梁延性抗震计算
- 5.3.1 强度与变形验算
- 5.3.2 支座抗震验算
- 5.3.3 延性构件细节设计
- 5.4 特殊桥梁抗震设计
- 5.4.1 特殊桥梁抗震设计现状
- 5.4.2 特殊桥梁一般规定
- 5.4.3 特殊桥梁抗震概念设计
- 5.4.4 特殊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
- 5.4.5 性能要求与抗震验算
- 5.4.6 抗震措施
- 5.5 双柱墩简支梁桥延性抗震设计实例
- 5.5.1 工程概况
- 5.5.2 计算模型
- 5.5.3 纵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 5.5.4 横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 5.5.5 防落梁构造设计
- 5.6 双柱墩连续梁桥延性抗震设计实例
- 5.6.1 工程概况
- 5.6.2 计算模型
- 5.6.3 纵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 5.6.4 横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 5.6.5 防落梁构造设计
- 第6章 桥梁减隔震设计
- 6.1 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 6.1.1 工作机理
- 6.1.2 功能要求
- 6.1.3 延性抗震设计与减隔震设计的比较
- 6.2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6.2.1 国外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6.2.2 我国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6.2.3 国内外减隔震设计规范发展历程
- 6.3 减隔震装置
- 6.3.1 橡胶支座
- 6.3.2 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
- 6.3.3 液体粘滞阻尼器
- 6.3.4 金属阻尼器
- 6.3.5 连接构造和防护措施
- 6.4 桥梁减隔震设计
- 6.4.1 桥梁减隔震技术适用条件
- 6.4.2 减隔震装置选择
- 6.4.3 减隔震装置布置
- 6.4.4 其他构件和细部构造的设计
- 6.4.5 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
- 6.4.6 性能要求与抗震验算
- 6.5 减隔震计算实例
- 6.5.1 工程概况
- 6.5.2 地震动的输入
- 6.5.3 基于单振型反应谱方法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6.5.4 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验算
- 6.5.5 防落梁构造设计
- 第7章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的抗震设计
- 7.1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抗震设计现状
- 7.2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抗震设防标准
- 7.2.1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防分类
- 7.2.2 抗震设防类别要求
- 7.2.3 抗震性能目标
- 7.2.4 抗震设计中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 7.3 梁式高架区间结构的抗震计算
- 7.3.1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 7.3.2 地面结构地震反应计算
- 7.3.3 支座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 7.4 抗震性能的验算
- 7.4.1 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
- 7.4.2 钢管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
- 7.4.3 基础
- 7.4.4 支座
- 7.5 抗震构造细节及抗震措施
- 7.5.1 钢筋混凝土桥墩
- 7.5.2 钢骨混凝土桥墩
- 7.5.3 钢桥墩
- 7.5.4 抗震措施
- 7.6 轨道交通简支桥梁抗震计算实例
- 7.6.1 工程概况与地震动输入
- 7.6.2 计算模型及动力特性
- 7.6.3 地震反应计算
- 7.7 轨道交通连续梁桥抗震计算实例
- 7.7.1 工程概况与地震动输入
- 7.7.2 计算模型及动力特性
- 7.7.3 地震反应计算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