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7千字
字数
2022-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和开创者谭其骧,代表作精选精编。
内容简介
都说巍巍汉唐,汉朝、唐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中国范围如何划定、依据什么标准?七大古都是哪七个,它们凭什么成为首都?黄河以经常泛滥闻名,为什么在东汉至唐朝会有八百年安流?《楚辞》中浪漫的云梦泽到底在哪里?上海又是怎么从一片滩涂变成坚实陆地并逐渐繁盛的?……
作者葛剑雄教授从谭其骧先生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篇章,汇为《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其中还包括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历代政区、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地图等精彩内容,更有谭先生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对这一学科所做的根本性定位与思考。
书前设导言“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学”,书后附录“历代疆域政区概述”,各朝代政区一目了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学
- 第一讲 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 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
- 二、理由与标准
- 第二讲 中国历代政区制度演变概述
- 一、两千多年来政区的演变
- 二、演变的规律
- 三、近今的巨变
- 四、几个应予注意的问题
- 第三讲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
- 一、七大首都述略
- 二、首都变迁的原因
- 三、为何提七大古都?
- 第四讲 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发凡与举例
- 一、上篇 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 二、下篇 人口、政区、文化探讨举例
- 第五讲 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
- 一、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
- 二、中国文化的地区差异
- 三、中国文化的共同性
- 第六讲 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图及其说明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
- 一、古地图碎片的拼接复原
- 二、绘制水准
- 三、详确程度
- 四、这幅地图所说明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
- 第七讲 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
- 一、汉以前黄河下游改过几次道?
- 二、两条见于先秦文献的黄河下游河道
- 三、《汉书·地理志》中的河水下游河道形成于什么时候?
- 四、春秋战国时代的黄河下游
- 五、结论十二点
- 第八讲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从历史上论证黄河中游的土地合理利用是消弭下游水害的决定性因素
- 一、历史上黄河水灾的阶段性特点
- 二、黄河下游决溢改道的根本因素
- 三、战国以前:畜牧为主的生产方式
- 四、秦与西汉:汉族移民及农业开垦
- 五、东汉:汉族人口的急剧衰退和羌胡人口的迅速滋长
- 六、东汉末年:变农为牧的成熟阶段
- 七、北魏至隋:农耕区域逐渐向北扩展
- 八、唐:安史之乱前后土地利用的变化
- 九、结论及对未来的瞻望
- 第九讲 云梦与云梦泽
- 一、“云梦”不一定指云梦泽
- 二、云梦泽在什么地方
- 三、云梦泽的变迁
- 第十讲 上海的建镇、得名年代和海陆变迁
- 一、建镇年代
- 二、得名年代
- 三、海陆变迁
- 附录 历代疆域政区概述
- 秦时期
- 西汉时期
- 东汉时期
- 三国时期
- 西晋时期
- 东晋十六国时期
- 宋、魏时期
- 齐、魏时期
- 梁、东魏、西魏时期
- 陈、齐、周时期
- 隋时期
- 唐时期(一)
- 唐时期(二)
- 唐时期(三)
- 五代十国时期
- 辽、北宋时期
- 金、南宋时期(一)
- 金、南宋时期(二)
- 元时期(一)
- 元时期(二)
- 明时期(一)
- 明时期(二)
- 清时期(一)
- 清时期(二)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