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9千字
字数
2018-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内容简介
本书四编十二章,第一编考察清统治下的满汉关系,第二编爬梳西方近代知识的传入与再生产,第三编以宗教为视角讨论内在于中国“近代”的自/他关系,第四编涉及历史认识的方法问题。作为诠释中国“近代”轮廓的实证研究专著,本书认为,社会史方法与概念史方法的交互使用,不失为摆脱形而上学纠缠的可行路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辑说明
- 自序
- 第一编
- 第一章 想象的血 ——异姓结拜与记忆共同体的创造
- 一 摹拟亲属:宗族社会的自我/他者
- 二 歃血结盟的理想型
- 三 异姓结拜与歃血结盟
- 四 创造记忆共同体
- 五 结语
- 第二章 太阳的记忆 ——关于太阳三月十九日诞辰话语的知识考古
- 一 楔子:甲申三月十九日
- 二 太阳诞辰公共记忆的创造
- 三 太阳诞辰话语的文本化
- 四 记忆/忘却的再生产
- 五 结语
- 第三章 文本中的秘密 ——《中国秘密社会史》的作者、底本与叙事
- 一 问题所在
- 二 文本之间
- 三 文本之内
- 四 文本之外
- 第二编
- 第四章 “东洋”的变迁 ——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东洋”概念
- 一 小引
- 二 南北坐标轴上的东西洋:传统知识的轮廓
- 三 东西坐标轴上的东西洋:西方近代知识的导入
- 四 附会的“近代性”:大瀛海话语阅读
- 五 余语
- 第五章 连续性与断裂 ——20世纪初历史教科书中的黄帝叙述
- 一 引言
- 二 历史教科书里的黄帝叙述
- 三 历史教科书里的黄帝肖像
- 四 结语
- 第六章 布鲁门巴哈在东亚 ——“人分五种说”在东亚的传布及文本比较
- 一 引言
- 二 来华西人与“人分五种说”
- 三 “人分五种说”在日本的传布
- 四 “人分五种说”在清末民初的传布
- 五 人种概念:一个比较
- 第七章 黄帝自巴比伦来? ——拉克伯里“中国文明西来说”在东亚的传布与文本之比较
- 一 楔子
- 二 从“语言科学”到“历史科学”:拉克伯里的“中国文明西来说”
- 三 在“Orientalism”与“东洋学”之间:“中国文明
- 四 本真性与外来性:“中国文明西来说”在清末中国
- 五 结语
- 第三编
- 第八章 基督教本土化序章 ——《北京条约》第六款中法文本之辨析
- 一 《北京条约》第六款汉文本与法文本之比较
- 二 汉文本《北京条约》第六款之实施
- 三 巴黎外方传教会广东地契文书之初读
- 四 结语
- 第九章 作为他者的“洋教” ——19世纪基督教与中国社会
- 一 引言
- 二 “洋教”:作为他者的基督教
- 三 与他者的距离:宗教感情的龃龉
- 四 他者的回转:宗教组织间的交错关系
- 五 结语
- 第十章 表述宗教 ——“中国宗教”在1893年芝加哥万国宗教大会
- 一 宗教盛宴
- 二 最初儒人海西经
- 三 李提摩太的翻译
- 四 传教士的中国宗教观
- 五 来自日本的声音
- 六 从religion到宗教
- 第四编
- 第十一章 “中国有中国的尺度” ——以橘朴与鲁迅的谈话为中心
- 一 那人是谁
- 二 鲁迅如是说
- 三 新思想与旧思想
- 四 橘朴没有说出来的话
- 五 话外之话
- 第十二章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
- 一 引言
- 二 知识旅行
- 三 概念史的源与流
- 四 历史性基础概念
- 征引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