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对话录。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由两个人的谈话整理而成的小书。

生于1972年、来自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项飙,与生于1986年、担任《单读》主编的吴琦,从2017年起,开始了一场漫谈。两代北大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对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

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谈论、书写和反思自我的经历,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 重建对话的精神
  • 前言 自我是一种方法
  • 北京访谈
  • 访谈之前
  • 童年图景
  • 80年代
  • 北大青年的焦虑
  • 研究“浙江村”
  • 年轻人之丧
  • 边缘与中心
  • 个人危机
  •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 用80年代来批判80年代
  • 什么是批判
  • 理解的学问
  • 牛津访谈
  • 访谈之前
  • 牛津记忆
  • 距离感与直接性
  • 人类学的圈子
  • 非虚构写作
  • 学术不是天职
  • 民族与民粹
  • 新加坡启蒙
  • “盘根”式共同体
  • 跨国性的自洽的小世界
  • 大学应该寻找例外
  • 个人经验问题化
  • 新研究
  • 共同理想
  • 乡绅作为方法
  • 温州访谈
  • 访谈之前
  • 人的再生产
  • 阶层流动的悖论
  • 寻找新的话语
  • 作为中介的人类学
  • 再谈乡绅
  • 尾声
  • 附录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单读

《单读》是单向空间的品牌出版物,它团结着新一代作者和读者,内容以小说、诗歌、文化评论、思想随笔、非虚构报道和艺术作品为主,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致力于成为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 《单读》用全新的视角和文体看世界。我们如此强调文体,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花朵,语言改变了,思维就改变了。 我们珍视作家和读者,特别是拥有全球化视野且兼具新鲜趣味的知识分子,以及思维独立、善于表达的新一代年轻人。我们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在精神世界,《单读》要做不跟随的引领者,思考、记录、审美,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引导进入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世界中,体验“思维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