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如何通过工坊学习讲故事?创意写作,从故事开始。

内容简介

“做豆腐是有趣的事: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馊了是豆汁;搁臭了,还可以做臭豆腐……”

写作工坊有时候也如豆腐作坊:故事写得有头有尾,可以做小说;故事写得有声有色,可以做剧本;故事写残了,可以做散文;故事写没了,只剩下一些情绪,还可以做诗……

写作工坊是一种源于美国、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作家培养机制。本书作者是工坊式写作的先驱者,在多年教学研究基础之上,总结出丰富的经验与训练模式,对虚构、非虚构故事创作以及影视编剧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书中的工坊式写作课堂,囊括了“故事材质”“从开头到结尾”“故事动力”“悬念”“讲故事的人”“故事逻辑”“故事类型”“故事马甲”等几个部分,系统讲解故事的技巧、方法、练习,并附有设立工坊的实用建议,帮你搭建自己的写作工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故事材质
  • 第一节 故事材质
  • 什么是故事
  • 故事的独立性
  • 故事材质
  • 第二节 讲故事
  • 讲故事
  • 故事来自哪里
  • 故事技巧
  • 工坊活动
  • 一、构思或检查
  • 二、讲述一个“我”的故事
  • 三、整理故事
  • 四、默写故事
  • 五、改写故事
  • 第二章 从开头到结尾
  • 第一节 “叙述可能之逻辑”
  • 叙事之最小要素与组合
  • “叙述可能之逻辑”
  • 第二节 从开头到结尾
  • 从人物欲望开始
  • 设置故事情境,让人物行动起来
  • 设立双向目标,构筑新旧平衡
  • 回答难题,故事从结尾写起
  • 向亚里士多德致敬——常见的结构
  • 对亚里士多德的挑战
  • 工坊活动
  • 第三章 故事动力
  • 第一节 冲突、人物结构及写作动机
  • 故事内动力
  • 故事外动力
  • 第二节 故事动力设置
  • 找到自己的A点
  • 将写作转化为谈话
  • 设置人物关系势能
  • 给主人公的意志加码
  • 设置明确的故事目标
  • 逼迫主人公行动起来
  • 工坊活动
  • 第四章 悬念
  • 第一节 悬念的类别与作用
  • 概念
  • 悬念的类别
  • 悬念的作用
  • 第二节 设置悬念
  • 悬念的内部设置
  • 悬念的外部设置
  • 工坊活动
  • 第五章 讲故事的人
  • 第一节 声音、眼睛与位置
  • 作者
  • 视点
  • 视角
  • 人称
  • 第二节 “聪明的被动”
  • 压低你的视点
  • 写出你的对立面
  • 为反对者而创作
  • 高级文化多元主义
  • 有意味的故事讲述者
  • 工坊活动
  • 一、重述《圣经》
  • 二、给自己的“敌人”写封信
  • 三、作品改写
  • 第六章 故事逻辑
  • 第一节 情理、可然律/必然律及故事逻辑
  • 情理
  • 可然律/必然律
  • 故事逻辑
  • 第二节 检验故事逻辑
  • 重新认识自己的人物
  • 故事与时代
  • 故事与现实生活
  • 与体裁的关联
  • 工坊活动
  • 一、“采访”自己的人物
  • 二、检查上述细节如何体现在情节点和情节线之中
  • 三、列举利用人物表面生活与内部生活的信息细节而“生长”出来的故事
  • 四、写人物小传
  • 第七章 故事类型
  • 第一节 成规与价值
  • 类型
  • 故事类型与类型故事
  • 故事成规
  • 类型与价值
  • 类型与创新
  • 第二节 类型化写作
  • 从成规上路——类型化写作
  • 类型的自我更新——反类型写作
  • 类型的综合——兼类型写作
  • 超类型写作
  • 工坊活动
  • 一、成规抽取训练
  • 二、类型化、反类、兼类写作训练
  • 三、故事情节改写训练
  • 第八章 故事马甲
  • 第一节 故事“马甲”
  • “讲”与“听”的故事
  • “写”与“读”的故事
  • “演”与“看”的故事
  • 第二节 适得其所
  • 故事进小说
  • 故事进戏剧/影视
  • 故事进散文
  • 故事进诗歌
  • 工坊活动
  • 一、个人随笔写作
  • 二、戏剧性提炼
  • 三、将自己的故事改写为诗歌,抒情诗、叙事诗等不限
  • 附录A 简谈创意写作工作坊
  • 附录B 故事工坊活动小贴士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57 本(130)#《故事工坊》🚢《故事工坊》是试图在理论上阐释故事为什么可以教 / 可以学、在实践上引导故事怎么教 / 怎么学的一本书,并在具体的章节安排中渗透了工坊教学方法。各章的第一节尝试构建故事理论,从原理上阐释古今中外故事的结构、要素与形式,试图说明一个被认可的故事 “为何如此”;第二节是写作技巧探讨,主要用于故事设计与写作借鉴;“工坊活动” 用于自修,从开头到结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培育作品。🚢创意写作工作坊,简称 “写作工坊” 或 “作家工坊”,是以创意写作实践或创意写作教育、研讨等相关工作为导向,由若干参与者组合而成的活动组织。由于它是一个由作家领衔的组织或者是作家自身组建的团体、行会或 “community”,因此这些工作坊的命名,大多与 “作家” 相关,更多的是被称为 “作家工作坊”。🚢创意写作,从故事开始。在故事的写作中,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题材,找到属于自己的文体,找到自己的风格,发现自己的声音。下笔有益。要致力于创意写作,你始终要做四件不同的事情。写作,当然是核心部分,但仅仅是一部分。创意作家也需要知道如何阅读,与其他作家一起工作,以及通过向听众高声朗读自己的作品或者提交出版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经典叙事学那里,“故事” 与 “话语”、“故事” 与 “叙事” 存在某种程度的分离(但是,没有 “话语”“叙事”,“故事” 就无法呈现,它们其实保持了某种程度上的 “同时性”),可以 “从话语中抽取出来” 并可以 “按时间顺序重新构造”,这显示了 “故事” 与 “小说” 的重要区别。🚢故事就是事件。什么事件也没发生,不是故事。什么是 “事件”?事件是构成故事的最基本单位,是故事的组成部分。《牛津英语辞典》给 “事件” 下的定义是 “发生的事情”。根据这一定义,施洛米斯・里蒙 - 凯南说:“一个事件就是一件发生的事情,一件能用一个动词或动作名词加以概括的事情。” 西摩・查特曼进一步说:“事件同时是行动(动作)和事故。二者都是状态的改变。行动就是由一个行动原引发的或对一个被动者造成影响的一种状态的改变。如果动作有情节意味,这一行动原或被动者就被称作人物。”🚢在所有行动中有一个核心行动,故事紧扣核心行动展开。一般而言,核心事件由人物尤其是主人公的核心行动参与、完成。许多类型故事就建立在类型化的核心行动之上,比如 “寻宝故事”“复仇故事”“学艺故事”“成长故事”“拯救故事”“逃亡故事” 等,数不胜数。具体故事围绕核心行动展开。🚢故事总是伴随着见解与感情,小说、剧本故事让见解与感情从故事中自动流露,散文或诗歌故事则要通过作者、诗人去揭示。但是,每部成功的作品,都能给这个世界习以为常的世俗生活提供新的感悟。反过来说,这些新的感悟构成了新故事的 “核”。因为这个 “核”,可以生长出新的故事。🚢讲述方式包括:主人公的确定:这是谁的故事?事件顺序的编排:故事是如何发展的?结果如何?经过如何?冲突的设置:事件为什么发生?内驱力是什么?悬念的设置:阻碍事件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主人公实现目标的困难在哪里?视角 / 视点的选择:在文本内,谁来叙述(包括亲历、见证、在场性思考)这个故事比较合适?移情:我们的见解 / 感情寄托在哪里?准备让读者喜欢谁?声音:有必要暴露作者自己的态度吗?类型:怎么样让自己的故事既找到自己的读者、知音,又保证在同类故事中脱颖而出,不至于让听众(读者)生厌、说 “陈词滥调”?“马甲”:故事是独立的,也是可变形的,因此这个故事用什么文体表达效果才最优化?小说、电影、小品,还是散文?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故事工坊

      这是一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阅读章节的指导书,最好的是阅读书籍里面的实例书籍,再与作者的分析进行对照,好的作品是如何构建,如何展开,如何发展下去,又如何收尾。关于故事结构的线索:交代戏、过场戏、高潮、伏笔、潜台词、巧合、误会、故事情境、拐点、闲笔、线索(主线 / 复线)、起承转合等。所有冲突都是麻烦事,但并非所有的麻烦事都是冲突。我们在故事里要寻觅的麻烦是一种特殊的麻烦,称为戏剧性冲突。无疑你必须拥有一个戏剧性的渴望和一个戏剧性的障碍,才能制造出戏剧性冲突。冲突不仅存在于主人公与对立人物(对手)之间,也存在于自己人(帮手、助手)与自己之间、次要人物之间。故事冲突因此可分为主要冲突、次要冲突。与此同时,在一个故事里,可以包含多种冲突,六种冲突可同时存在。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六种基本冲突,它们分别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机器、人与自己关于行动,亚里士多德表述为:“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由此可见,事件,即情节是悲剧的目的,而目的是一切事物中最重要的。此外,没有行动即没有悲剧,但没有性格,悲剧却可能依然成立。”
      构成故事内部悬念,包括:人物的命运(会有好转吗?好的状态会不会遭到破坏?);行动导致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局(后来怎么样?);行动时所遭遇的反常状态(为什么?);关键信息的缺失(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发生?等等);不可预测的前景(该怎么办?);险境(有办法吗?);………… 性格的设置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性格应该好。我们说过,言论或行动若能显示人的抉择(无论何种),即能表现性格。所以,如果抉择是好的,也就表明性格亦是好的。每一类人中都有自己的好人,妇人中有,奴隶中也有,虽然前者可能较为低劣,后者则更是十足的下贱。第二,性格应该适宜。人物可以有具男子汉气概的性格,但让女人表现男子般的勇敢或机敏却是不合适的。第三,性格应该相似。这一点与上文提及的性格应该好和适宜不同。第四,性格应该一致。即使被模仿的人物本身性格不一致,而诗人又想表现这种性格,他仍应做到寓一致于不一致之中。
      如何实现对主人公的移情?陈秋平以编剧为例:(1)有缺点的英雄(十全十美不可爱);(2)有理由地善良(避免抽象概念);(3)令人同情地弱小;(4)犯可以原谅的错误;(5)有底线的出位;(6)美德的收与放(不要一次性表现);(7)找到关键点让观众彻底爱上他。故事讲述方式包括:主人公的确定:这是谁的故事?事件顺序的编排:故事是如何发展的?结果如何?经过如何?冲突的设置:事件为什么发生?内驱力是什么?悬念的设置:阻碍事件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主人公实现目标的困难在哪里?视角 / 视点的选择:在文本内,谁来叙述(包括亲历、见证、在场性思考)这个故事比较合适?移情:我们的见解 / 感情寄托在哪里?准备让读者喜欢谁?声音:有必要暴露作者自己的态度吗?类型:怎么样让自己的故事既找到自己的读者、知音,又保证在同类故事中脱颖而出,不至于让听众(读者)生厌、说 “陈词滥调”?“马甲”:故事是独立的,也是可变形的,因此这个故事用什么文体表达效果才最优化?小说、电影、小品,还是散文?………… 一、构思或检查 1. 构思一个故事。向伙伴介绍故事的主人公、要发生的事件、戏剧性以及你要表达的见解与感情。2. 检查带进工作坊的故事。对照故事元素,考察:(1)这是关于谁的故事?(2)主人公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价值观 / 对世界的认识是否发生了改变?(3)这个故事有无戏剧性,是否值得讲下去?(4)这个故事提供了什么样的见解?除了 “正确” 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启示意义?“戏剧性结构”,具体实施是:人物出场 —— 一个干扰事件发生 —— 一个问题产生 —— 主角决定去解决问题 —— 对手接受了这项行动并开始反抗 ——(转折点,相对温和)角色和故事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 角色遇到风险 —— 主角被迫做出进一步的行动 ——“孤独无助”/“命悬一线”——(转折点,激烈)“真相大白”/“峰回路转”—— 结局以抗日战争为例,十步:(1)介绍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一般是首先讲述战争形势的严峻和战争环境的恶劣);(2)主人公(主要英雄人物)出场亮相;(3)英雄开始行动,旗开得胜,大快人心;(4)敌人魔高一尺;(5)我军道高一丈;(6)我军遇到小挫折:内部出了叛徒,或有暗藏的特务;(7)敌人报复性出击 —— 无可奈何的疯狂;(8)我军更加如鱼得水,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节节胜利;(9)敌人垂死挣扎,取得一点回光返照式的成功;(10)大结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 什么是故事、好故事、创意故事 —— 你的故事值得写下去吗?2.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 —— 故事开不了头、结不了尾怎么办?3. 故事的动力设置 —— 故事写不下去怎么办?4. 故事的引力设置 —— 担心别人看 / 听不下去怎么办?5. 讲故事的人 —— 谁来讲这个故事更合适?6. 故事逻辑 —— 你的故事可信吗?7. 故事类型 —— 你的故事有创新吗?8.“故事马甲”(文体)—— 你的故事适合怎么 “讲”?■故事设计检测要点(一)故事是否成立 1. 故事核是否强壮?2. 故事要素是否齐全:时间、地点、主人公 / 人物、事件 / 行动、见解、戏剧性、世界观?…………(二)结构是否合理 1. 是否以主人公的行动为主线?2. 变化是否完成?3. 主人公的行动次数与难度是否充足?4. 是否遵循 “困难 / 解决困难 — 拐点(1,2,…)— 困境 / 走出困境 — 绝境 / 反抗绝境 — 小高潮 / 反转 — 大高潮 / 结局” 一般性的节奏?5. 开头提出的问题是否在最后的行动中得到解决?6. 行动线、情感线与思想线是否保持联动?…………(三)故事动力是否自足 1. 人物二元对立结构是否形成,即主人公及其他人物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2. 冲突双方是否都有依据,有无 “转念一想” 即可放弃、“幡然醒悟” 的现象?3. 人物目标是否与故事目标形成错位?4. 是否是你自己真正想写的故事?…………(四)故事的设计与讲述是否有吸引力 1. 核心悬念是否以主人公与其对立者的博弈为主线?2. 核心悬念、重要悬念与随机悬念是否形成层次呼应?3. 外部悬念如此设计是否必要?…………(五)视点与视角选择是否合适 1. 故事叙述者的是否是最合适的那一个?2. 视点、视角是否与主题、价值观一致?3. 视角是否统一?…………(六)故事逻辑是否成立 1. 是否建立了自己的完整 “世界观”?2. 人物的行动是否根植于故事的生活逻辑、心理逻辑、文化逻辑或者其他独特设定?3. 核心行动是否建立在主人公的核心细节上?…………(七)故事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与创新点 1. 是否找准了自己的作品类型?2. 创新是否建立在成规的基础之上?…………(八)故事内容是否与文体匹配 1.“讲与听” 的故事。2.“写与读” 的故事。3.“演与看” 的故事。…………■“好故事” 检测点 1. 事件饱满:核心事件强壮;背景事件、起始事件、激励事件、补充事件俱全(声音、文字讲述故事的文体中,背景事件、补充事件可以概述)。2. 行动有力:人物能够自己证明自己,无须强叙述;冲突强烈、充满戏剧性且有根据(但是可以淡化、掩饰,达成 “诗意”“日常化” 表象)。3. 戏剧性强:围绕一个最大 “看点” 展开,但同时又具有多处、多层的反差,超越日常生活,形成 “奇观”(“极好”“极坏” 或者 “极平庸”/“无意义”)。4. 有吸引力:主人公的命运、愿望实现与否让人牵肠挂肚;故事讲述时的信息投放与截留恰到好处,悬念维持到最后一刻。5. 提供了新见解:对生活有新发现,表达了 “正确” 而令人信服的价值观,即提供了 “更好” 的生活图景、人性内容等。6. 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真正将故事当成自己的寓言、与世界对话的方式。7. 人物可信并能产生移情:故事逻辑化,生活化。8. 与文体、载体匹配。……………………

        1
        2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