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0千字
字数
2016-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新思考当代表演艺术的起源与它作为“人学”的可能性。
内容简介
当代表演艺术起源于文化艺术交流和碰撞,但对于这一历史进程,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的看法互有盲区。
一种是把当代表演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主要讨论它与其他当代艺术尤其是视觉艺术的关系。这种立场倾向于将所有在传统剧场中发生的表演排除在视野之外,甚至不讨论一些最具表演革新性但已经被剧场界奉为圭臬的艺术家,比如阿尔托。
还有一种较近的剧场界内部的认知趋势,也倾向于将表演看作戏剧艺术的核心,它梳理出一条从阿尔托等人开始的脉络。
但这些大师似乎都被描述为横空出世的英雄,因为在这些叙述中,其他当代艺术的影响,往往只作为“舞台美术”等具体功能而被提及。
本书试图融合几种视野,将当代艺术的影响、表演的突出地位,与更传统的戏剧影视表演(尤其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问题结合起来,并参照当代思想演进中对“主体/他者”“人之死”等问题的讨论,重新思考当代表演艺术的起源与它作为“人”的可能性。书中涉及许多新老案例,有些国外表演艺术作品在国内还鲜有专著描述和讨论过,而有些国内的剧场艺术作品,则被纳入新的观照视野,获得全新的解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上篇 当代表演艺术的概念辨析
- 下篇 当代表演艺术起源于文化交流和碰撞
- 第一章 人物关系:“朝向他者的无尽冒险”
- 交流对象:角色还是演员
- 没有交流,只有对白
- 为何交流欲望无法达成
- 自我和他我的虚假交流
- 处于动态的共识
- 第二章 表演性身体:反情节的绵延时间
- 当情节作为表演的主体
- 知悉差异下的线性观演时间
- 被表演的时间与表演时间
- 仪式表演:启示与困境
- 丑角的复活:重估小丑表演
- 对抗“化身”的两种方式:脸谱与间离
- 身体性与表演的文本
- 第三章 语言游戏:“改变语言的功能和地位”
- 规训与反诘
- 筋疲力尽的语言
- “环境戏剧”的语音
- 聆听大于言说:从“认识自我”到“关心自己”
- 重回身体的语言
- 第四章 差异语境:反本质主义的表演实践
- 从国别操演到性别操演
- 大众文化心理:从解疆域化到幻想的瘟疫
- “效果得到了保证”?
- 镜像和褶皱
- 第五章 表演艺术的“排练”和“训练”
- 游戏训练与安全感
- 心理线的排练和训练之可能性
- 对行动排练法和表演焦点的反思
- 对行动排练法和观察生活练习的反思
- 解放天性与从自我出发
- 注意力—行动训练
- “感染”与表演艺术的排练
- 参考文献
- 代后记 正在发生:解构“看与被看”的表演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