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阐释告别臣民的演进,浅层次而言,是个人空间不断扩展,所享权利不断生长,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深层根源则在于人类生存方式实现重大变革,以致获得更为优良的政治生活。

内容简介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臣民到公民的艰难求索历经百年,尽管宪法一再确立公民的法律地位,以明晰的条文赋予公民应有的权利与义务,然而现实中个人不可剥夺的生命财产权与现代法权主体却始终难以生成。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无疑提供了现实而有利的机遇。国家通过对所有制进行结构性分解,从经济领域主动退出,为市场交换体系创造了独立生长的空间与条件,个人利益获得释放,从而有利于利益主体与法权主体的形成,为数众多的社会民间组织也因此得到了发育。然而对政府极大的依赖性显示出社会并未获得其自治的力量与程度,因而只有将纵向“集权型”社会结构转变为市场、社会、国家三种力量横向沟通、相互制衡的“分权型”社会结构,才能使社会取得自主性特质与自由空间,政府所让渡之社会自主领域也成为人们学习与实践民主的社会学堂,最终生成具有自由权利意识、民主法制观念的现代中国公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引言
  • 一 “告别臣民的路径”:一个重大的政治话题
  • 二 概念的澄清:“臣民”与“公民”的界分
  • 三 源头的追溯:中西方传统差异之鸟瞰
  • 四 传承与构建:中西方告别臣民的路径差异
  • 五 阐释的脉络:全书的叙述框架与结构安排
  • 第一章 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的二律背反
  • 第一节 “本性”的阐发——关于“自由”的界说
  • 第二节 自由的“定在”——社会秩序中的权利与权力
  • 第三节 权利的生长——在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历史语境中
  • 第二章 传统社会制度下的等级秩序与依附主体
  • 第一节 公民的源头——古希腊罗马作为特权的“民主政治”
  • 第二节 依附的个体——中世纪人们的社会生存方式
  • 第三节 零星的传统——走出中世纪的社会机制与思想资源
  • 第三章 现代社会制度下的自由秩序与自由主体
  • 第一节 凸显个体——市民社会的创生与自由主体的生长
  • 第二节 至上主体——个体自由和权利的正当性根基
  • 第三节 分娩权利——自然法的自然权利转向与市民的生成
  • 第四章 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博弈
  • 第一节 驯服“利维坦”——国家权力的制约与个体权利的保障
  • 第二节 公民的生成——政治秩序的个体构建与公民人格的形成
  • 第三节 扬弃异化——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与共产主义构想
  • 第五章 中国语境中臣民的退场与公民的锻造
  • 第一节 “天盖”的追问——中国传统专制主义的根源与运行机制
  • 第二节 从“帝制”到“共和”——中国社会告别臣民时代的求索
  • 第三节 自主性社会构建——中国现代公民锻造的根本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