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5千字
字数
2024-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介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旷世天才施韦泽德的传奇一生。
内容简介
他是旷世的天才,25岁已是哲学和神学双料博士,38岁成为医学博士,一生共获得10个荣誉博士学位。他是仁厚的医者,热带丛林里救死扶伤的“非洲之子”,20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阿尔贝特·施韦泽,划时代的人道主义者、神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医生。这位生于阿尔萨斯的牧师之子,青年时已饱读经卷,却立志要“直接为人类服务”。他看到政治灾难让文明化作荒野,从而提出“敬畏生命”的原则,以“文化哲学”拯救精神之迷失。
在作者看来,施韦泽崇高,却绝非简单之人:他谦逊又大胆到近乎狂躁,真诚但善于自我表演,无论置身何处,都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施韦泽的伟大在于,他在虔信与务实、伦理与实践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以知行合一为世人指出了一条生存之道。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人物档案馆丛书序
- 人物评价
- 本书获誉
- 前言
- 1 对神圣事业的兴趣——从牧师公馆到学习神学(1875-1905)
- 阿尔萨斯牧师的儿子
- 学校和青少年时代
- 学习神学、哲学和音乐
- 康德
- 助理牧师、博士生和局外人
- 神学家还是神秘主义者?
- 2 拯救整个羊群——从神学到巴赫再到医学(1905-1912)
- 是巴赫,还是演奏管风琴?
- 决定学医的心路历程
- 学习医学
- 忠实的同伴
- 3 一个思想冒险者——从斯特拉斯堡到原始丛林再回到欧洲(1912-1917)
- 出发,去赤道非洲
- 兰巴雷内
- 战争爆发和被送往拘留营
- 4 善就是:维护生命——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文化哲学
- “我们都只是模仿者”
- 敬畏生命
- 文化哲学与宗教
- 动物的意义
- 5 铁门打开了——危机和突破(1917-1932)
- 回到阿尔萨斯
- 滚到家具底下的那枚分币
- 重返兰巴雷内
- 用正确的方法与土著人打交道
- 6 来自中非的问候——在“第三帝国”时代(1933-1945)
- 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 战争时期的兰巴雷内
- 7 驱逐核武器战争的幽灵——冷战中的施韦泽(1945-1957)
- “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 诺贝尔和平奖及其影响
- 施韦泽、爱因斯坦和原子弹
- 东德送来的大钟
- 政治人物
- 8 多么美好!——最后那几年(1957-1965)
- 去殖民化以及对施韦泽的批评
- 90岁生日
- 结束语 神话与现实
- 大事年表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