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5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预防性监禁制度:犯罪预防、社会防卫、矫正犯罪人。
内容简介
预防性监禁制度是指以预防犯罪、防卫社会、矫正犯罪人为目的,主要针对犯有暴力犯罪、性犯罪以及多次犯罪的行为人,基于其较高的社会危险性对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造成的威胁而在刑罚执行完毕后采取的以预防犯罪、矫正犯罪人为目的的措施。预防性监禁措施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中都有体现,主要用以规范累犯、性犯罪人、恐怖犯罪人等再犯率较高、难以矫正的行为人。两大法系分别采用了不定期刑和保安监禁两种制度形式来适用这一刑罚理论,侧重点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有所差异。由于此问题和人权保护密切相关,在联合国的个人来文处理和欧洲人权法院的判例中都有所涉及。本书通过对预防性监禁措施的理论基础、发展过程、法律实践以及国际判例的分析,梳理两大法系以及国际社会对这一理论的实践态度,并对这一制度的具体实践领域和我国的规定讨论和反思。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一
- 序二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的现状
- 第二章 预防性监禁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正当性根据
- 第一节 预防性监禁制度的刑罚价值基础
- 第二节 预防性监禁制度的刑罚目的基础
- 第三节 正当性基础——社会防卫论和人身危险性
- 第四节 风险社会理论
- 第三章 预防性监禁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
- 第一节 大陆法系的表现
- 第二节 英美法系的表现
- 第三节 回顾与总结
- 第四章 预防性监禁理论的国际视角
- 第一节 国际人权理事会对预防性监禁制度的态度
- 第二节 欧洲人权法院对预防性监禁制度的态度
- 第三节 预防性监禁制度与国际人权保护的反思
- 第五章 预防性监禁理论的适用探讨
- 第一节 行为人角度
- 第二节 中国路径的理论分析
- 结语
- 附录 其他国家预防性监禁相关制度的法律实践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