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奇葩说》人气辩手、中央民族大学青年学者,为你幽默讲述“哲学进化论”。

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杀死疑问的速度比任何时代都快。“习以为常”成为最流行的品质,“确定性”也成为我们普遍的追求。在这种追求之下,我们共同塑造了一个“答案社会”,也正在失去一种起源于惊奇的古老智慧:哲学思考。

本书用十章的篇幅来展现哲学思考的独特之处。这个独特之处便是:哲学没有确定的答案。哲学家试图给出的是更好的回答,而不是确定的答案。从“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每当我们审查让思考得以成立的前提,哲学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与新的领域,于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这些内容在本书中依次展开。可以说,正是我们对哲学的追问,形成了哲学本身。

正是哲学的追问,打破了人们对“确定性”的迷恋,使人成为人群中的他者。不过,自我的出现,恰恰是从认识他者开始的。就像城邦审判之于苏格拉底,周游列国之于孔子一样,哲人只有走出洞穴,才能遇到真正的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强调的是怀疑与反思,而不是接受与满足。对哲学家最好的尊重,是去批判和发展他们的观点,而不是把他们的话奉若真理——正如历史上每一个成为哲学家的人对先哲的态度一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哲学无法概论
  • 第一编 哲学:追问智慧之名
  • 第一章 哲学的本义
  • 技术知识,那不是哲学:机心与智慧的区别
  • 做生活的观众:智慧、灵魂与哲学家
  • 追寻灵魂真理:哲学,从“爱智慧”开始
  • 小结
  • 第二章 哲学的命名
  • 舶来的“哲学”:西周与日本的“东洋哲学”
  • 从抵牾到受容:中国接受西方哲学的五个阶段
  • 哲学作为理解方式: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回应
  • 小结
  • 第三章 哲学的诞生
  • 对世界的双重认识:经验世界与本质世界
  • 构建本质世界:个物崇拜、巫术、宗教
  • 诸神跌落人间:从宗教到哲学
  • 从天命到德性:中国哲学如何诞生
  • 小结
  • 第二编 世界:最初的思考
  • 第四章 探讨世界本质的哲学
  • 是水吗,是火吗:古希腊哲学家眼中的万物本原
  • 藏在特征之下的本质:实体与亚里士多德的“质形论”
  • 本质能与事物分离吗:柏拉图的“理型论”
  • 小结
  • 第五章 探讨万物运转的哲学
  • 中国也有本原说:五行生克
  • 万物变化的认识系统:八卦
  • 原力的觉醒:《老子》与《易传》中的阴阳
  • 基质与属性:天人感应下的阴阳
  • 万物化生的本体:宋学中的理气论
  • 小结
  • 第三编 意识:自我的认知过程
  • 第六章 观念与经验中的哲学
  • 感官无法触达的世界:古希腊哲学的认识论
  • 知识源自天赋观念:近代唯理派的认识论
  • 用感知连接世界:近代经验派的认识论
  • 信仰的归信仰,知识的归知识:康德的认识论
  • 小结
  • 第七章 心灵与意识中的哲学
  • 从圣人生知,到格物致知:儒家的认识论
  • 人不需要钻研世界:道家的认识论
  • 觉悟世间的虚妄不实:佛教的认识论
  • 小结
  • 第四编 道德:人之为人的关键
  • 第八章 道德中的哲学
  • 人之为人,需要的是什么:道德
  • 下意识的道德判断未必准确:义务论与后果论
  • 撞向工人,但不能推下胖子:电车难题中的道德选择
  •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道德直觉:道德场景
  • 每个选择都有遗憾:道德两难与善的现实性
  • 小结
  • 第九章 情感中的哲学
  • 别人看不见,还要遵守道德吗:美德伦理学
  • 仁爱源于恻隐之心:孔孟对美德的说明
  • 君王可以放走犯罪的父亲吗:爱有差等引发的道德问题
  • 人之为人,可以不要道德吗:魏晋风流与道德消解
  • 存在永恒的道德吗:顺应自然与习俗错认
  • 小结
  • 第十章 政治中的哲学
  • 如何过上最好的公共生活: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
  • 他人是地狱吗:群体生活与权力
  • 权力从何而来:神授与契约
  • 权力应该如何运作:正义、城邦秩序与分配原则
  • 权力应该交给谁:哲人王、圣人王与乌托邦
  • 打造稳固的现实政治:公共权力与制约机制
  • 小结
  • 结语 哲学的追问永无止境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