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4千字
字数
2021-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再现宋代帝王雅好与士夫风尚,感受收藏里的生活美学。
内容简介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过,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五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宋代是我国收藏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本书摒弃了通常的以时间或藏品为脉络的写作方式,从宋人的收藏主体和行为入手,将收藏分为帝王和士大夫两大类,深入系统地分别考察皇家与士夫的藏品搜集、保存、整理以及由此生发的政治功用、文化活动、社会现象乃至历史事件等。同时,又围绕宋人的收藏活动,提炼收藏对宋人美学生活的影响,在收藏的行为逻辑上串联成线,试图勾勒出宋代收藏的图景。
书中引证丰富,大量考据宋人笔记和史料,同时参考最新研究成果,并配了一些文物和书画艺术品的照片,不仅可以窥见宋代收藏活动,而且可以领略影响至今的宋代美学生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收藏史研究的新视野
- 自序
- 导言
- 上部 帝王雅好
- 集藏与赏赐
- 太宗朝的民间淘宝
- 令人咋舌的一次进献
- 历史带来的错觉
- 皇帝的赏赐与恩惠
- 保存与整理
- 藏品的安身之所
- 如何保管和整理藏品
- 以宣和冠名的三部著作
- 分享与展示
- 可以借阅的“国家图书馆”
- 盛大的“艺术品博览会”
- 皇帝宴会上的“主角”
- 皇帝与高参
- 太宗的前朝画师“淘宝队”
- 仁宗的御用布衣“音乐家”
- 徽宗的参谋“天团”
- 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
- 以皇帝为核心的收藏圈
- 嗜古与复古
- 金石的“政治功能”
- 仁宗朝的“造作新乐”
- 哲宗朝的“传国玺”
- 徽宗朝的“大晟编钟”
- 律令与盗掘
- 律令与“掘钱”
- 猖獗的盗墓
- 规定与现实的取舍
- 图谏与权谋
- 一幅画扳倒了王安石
- “流民图”的图画范式
- 另一件不得不说的“艺术品”
- 战争与命运
- 天灾与人祸
- 皇家藏品的浩劫
- 艮岳的文学想象
- 下部 士夫风尚
- 市集与淘宝
- 古代城市的“高光点”
- 交易市场之种种
- 大相国寺:淘宝圣地
- 交换与唱和
- 欧阳修的收藏“朋友圈”
- 苏轼与王诜的交换与唱和
- 王诜与米芾的藏品交换
- 生活方式的雅化
- 书楼与画船
- 万卷书楼,抄阅成风
- 一船书画,载满梦想
- 两处园林,别样风味
- 疑古与正史
- 自号“六一居士”
- “正经补史”的历史使命
- 十八年写成《集古录》
- 考古与图谱
- “蓝田四吕”名不虚传
- 《考古图》开创的“读图时代”
- 寓意与留意
- 苏轼的生活美学
- 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
- 历史的复杂性与生活的多样性
- 存真与作伪
- 作伪泛滥的时代
- 米芾对藏品的鉴定与保管
- 米芾与王诜的“作伪二人组”
- 难以琢磨的作伪心态
- 民风与时俗
- “四般闲事”中的收藏
- 民间趣味与收藏交易
- 士夫与民间的“隔阂”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百花文艺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始建于1958年8月1日,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文艺出版社之一。郭沫若先生欣然为之题写了社名,编辑出版古今中外各种形式的文艺书籍,并以散文、小说为重点,而散文书刊的出版,更形成了一枝独秀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