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分析明代公侯伯军功勋爵封袭制度以及有爵勋臣在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七点论题:第一,明代勋爵封袭制度的构建与演化。第二,勋臣爵、官及钦差职权的任授模式。第三,勋臣各类军事职权的流变与分化。第四,勋臣在明代礼仪制度中的作用。第五,勋臣对中枢朝政的影响。第六,勋臣与文臣、戚臣、内臣等其他臣僚的职权关系。第七,勋臣制度作为中国传统贵族政治模式与明代皇权统治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前言
  • 一 明代勋臣制度研究的学术意义
  • 二 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回顾与本书内容、史料简述
  • 第一章 洪武“开国”大封与明代勋臣爵、官及职权的概况
  • 一 洪武朝勋臣官爵制度的构建
  • (一)公、侯、伯三等军功爵制的形成
  • (二)勋臣的爵位、勋号、散阶、勋官与品官
  • 二 勋臣的钦差职权
  • (一)勋贵的军事权力
  • (二)勋臣参预军国庶务
  • (三)勋臣钦差的贵族政治特征
  • (四)洪武勋臣神道墓志中特异的兼官记载
  • 三 朱元璋勋臣政策的变化与矛盾
  • (一)从优待到全面削弱的渐进性管控
  • (二)完善封爵制度与重用部分亲近勋贵
  • 四 明代管控勋臣权力的基本规制
  • (一)勋臣“不得预九卿事”原则
  • (二)“以文统武”与“以内制外”机制对勋臣军事职权的限制
  • (三)明前中期勋臣权力的特例
  • 本章结语
  • 第二章 “靖难”大封与勋臣任官五府制度
  • 一 朱棣复授“靖难”勋臣都督兼衔的原因
  • (一)“靖难”大封功臣的官爵概况
  • (二)“靖难”功臣兼官与原燕军五军所属的延续关系
  • (三)《明太宗实录》对“靖难”功臣升迁史事的遮蔽
  • 二 作为勋臣荣誉职衔的五府都督官
  • (一)都督兼衔区别“靖难”功臣地位
  • (二)“靖难”伯爵不领兼衔及部分侯、伯的兼官特例
  • (三)“靖难”大封以后勋戚兼领都督职衔的情况
  • 三 勋臣专掌五府体制的形成
  • (一)勋臣执掌五府的职衔变化
  • (二)明中后期勋臣占据五府职位
  • (三)勋臣府、营兼掌惯例
  • (四)勋臣专掌与五府员缺
  • 四 勋臣带俸五府制度
  • 本章结语
  • 第三章 明初“开国”“靖难”大封以外的封爵
  • 一 洪武十年以后功封考
  • (一)征西、征滇功封的异同
  • (二)洪武十一、十二年西番变乱性质再探
  • (三)“征西”战略目标的萎缩与功臣降等封爵
  • (四)仇成与“征西”功臣同封的原因
  • (五)洪武中后期优抚性封爵的增多
  • 二 永乐朝大功与累功封爵并行机制的形成
  • (一)征南、剿倭大封与封爵的事例法特性
  • (二)永乐十八年及二十年的累功封爵
  • (三)累功流爵机制的利弊
  • 三 永乐朝对西北守将的册封
  • (一)宋晟初封流爵与宋瑄建文忠臣身份的关系
  • (二)宋晟招抚功勋在永乐初年的战略意义
  • (三)宋氏家族的独特地位
  • (四)西北守将的固定封赏模式
  • (五)藩臣与勋臣之间:西北降酋的招徕与封爵
  • 本章结语
  • 第四章 洪熙、宣德、正统朝封爵制度的异变与整合
  • 一 仁宗、宣宗对亲旧大臣的册封
  • (一)洪熙朝旧侍近臣的封爵
  • (二)宣德朝勋封中的旧臣推恩因素
  • (三)外戚封爵限制的突破
  • 二 洪熙、宣德朝土官、达官的封爵
  • (一)土官李英封爵功资考
  • (二)李英“土官勋臣”身份的双重性
  • (三)达官金顺、滕定的传奉封爵
  • (四)永、洪、宣三朝优赉册封达官的策略
  • 三 正统朝大功封爵、累功封爵与冒滥封爵的混杂
  • (一)征阿台、朵儿只伯功封
  • (二)征麓川及征兀良哈功封简述
  • (三)沈清冒功封爵与谭广久镇封爵
  • (四)“中律”封爵与“升”爵考
  • 本章结语
  • 第五章 景泰、天顺两朝时局对军功封爵制度的影响
  • 一 “土木之变”与杨洪、石亨的战时加爵
  • (一)杨洪与石亨北京保卫战前的升爵
  • (二)石亨封爵若干史事辨误
  • (三)刘安朦胧奏爵事件
  • 二 北边守将与南征战将的大功封爵
  • (一)拱卫京师将领的封爵功资
  • (二)平湖广、贵州苗乱将领之封
  • (三)景泰朝勋爵待遇的迟授
  • (四)交还思机发与毛福寿勋爵待遇的补授
  • 三 天顺元年的“乘时”封爵
  • (一)“夺门”功封性质再议
  • (二)辽东镇守三臣功级考辨
  • (三)《明史》记曹义、施聚“冒封”的原因
  • (四)武平伯陈友的少功冒封
  • 四 英宗制衡策略与石彪等四臣的封任
  • (一)“夺门之变”前后石彪、杨能、杨信与李文的官职变化
  • (二)天顺初杨能、李文任总镇而石彪任游击的原因
  • (三)石彪、杨能、李文磨儿山功封考辨
  • (四)石彪封侯与除爵的经过
  • 本章结语
  • 第六章 成化朝封爵制度的蜕变
  • 一 成化五年以前封爵阶序性的强化
  • (一)两广动乱与成化朝大藤峡战役的经过
  • (二)赵辅封伯引发的争议
  • (三)建州之役与赵辅升侯
  • (四)成化初年封爵制度的演化
  • 二 搜套战役对刘聚、赵辅勋爵地位的影响
  • (一)刘聚以延绥轻功升爵
  • (二)河套战局之困与赵辅、刘聚指挥搜套的表现
  • (三)赵辅屡被弹劾失势
  • (四)《明宪宗实录》中对赵辅恶评的形成
  • 三 成化十五年以后的封爵乱象
  • (一)朱永阿附汪直冒封世袭公爵
  • (二)兴宁伯李震旋封旋罢
  • (三)王越文臣威宁伯的封罢
  • (四)京营总兵赵胜的冒封
  • 四 成化、弘治朝军政诸弊与弘治朝不封勋爵
  • 本章结语
  • 第七章 王守仁封爵原委与正德、嘉靖朝的勋封策略
  • 一 恩幸冒滥与文封缺制:嘉靖朝之前爵制的两大积弊
  • (一)正德朝佞幸封爵的加剧
  • (二)文职封爵的制度缺陷
  • 二 王守仁封爵前后的政治处境
  • (一)武宗及群小攘夺江西军功
  • (二)嘉靖朝臣对王守仁地位的压制
  • 三 王守仁入阁之议与世宗对守仁的态度
  • (一)守仁入阁争议辨析
  • (二)制约守仁入阁的政治与制度因素
  • 四 新建伯爵位停袭、复嗣的过程
  • (一)王守仁“因学停爵”
  • (二)“议礼”大臣动向与新建伯停罢的深层原因
  • (三)新建伯爵的复嗣
  • 本章结语
  • 第八章 嘉靖朝以降勋爵的停封与激封
  • 一 世宗对封爵制度的导向
  • (一)世宗整顿前朝封爵与不封新爵
  • (二)平倭之功负信不封
  • 二 晚明封爵的长期停滞
  • (一)军事指挥系统繁复与宁夏平哱之功不封
  • (二)平播之功不封与明廷的消极封爵策略
  • 三 李成梁得封的特殊性
  • 四 崇祯朝及南明诸政权对武将的激封
  • 本章结语
  • 第九章 明代勋爵承袭制度
  • 一 勋臣爵位承袭制度的形成过程
  • (一)勋爵继承的基本制度与流程
  • (二)勋爵优给与教习制度
  • (三)存世明代铁券流传情况质疑
  • 二 勋爵的革除、复录与停袭
  • (一)勋爵的革除与复录
  • (二)吏部等衙门奏停勋爵承袭
  • 三 勋臣的宗族组织与宗族意识的兴起
  • 四 勋臣家族的爵位争袭
  • 本章结语
  • 第十章 明代勋臣的管军职权
  • 一 “靖难”旧勋在“土木之变”前后的统军状况
  • (一)“土木之变”前勋臣管军职权的分化
  • (二)“土木之变”后旧勋勋裔管军职权的维系
  • 二 明中期重旧、重亲的勋贵选任倾向
  • (一)重用“靖难”旧勋的原因
  • (二)皇亲身份对提升勋臣职权的作用
  • 三 嘉靖之前新封勋臣的军权状况
  • (一)宣德、正统两朝新封勋臣的任职特征
  • (二)景泰至正德朝新封勋臣的崛起
  • 四 明中后期勋臣统帅京、团营与专守重镇体制
  • (一)正德、嘉靖两朝新旧勋臣更迭主管营务的格局
  • (二)隆庆以后旧勋后裔总督营政机制的固化
  • (三)勋臣专领两广、湖广总兵规制的形成
  • (四)从万历、天启朝勋臣专领漕帅看明代“祖制”的实质
  • 本章结语
  • 第十一章 黔国公世镇云南体制的衰变
  • 一 沐氏幼镇概况
  • 二 明前中期云南镇守体制的逐步完善
  • (一)镇守太监、文臣对沐氏世镇的补充与制衡作用
  • (二)云南文臣抚、按体制的发展
  • 三 黔国公与云南巡抚权位的此消彼长
  • (一)巡抚对沐氏幼爵的替代作用
  • (二)滇巡赞理军务职衔与沐氏、滇抚权力关系的演化
  • 四 幼镇问题的恶性发展
  • (一)沐朝弼自损世镇尊威
  • (二)万历、天启间世镇体制的紊乱
  • (三)贵族政治弊端与世镇的勉强维持
  • 本章结语
  • 第十二章 明代宫廷侍卫体制与勋臣侍卫职权
  • 一 三千、五军营侍卫的建制与统领体制
  • (一)红盔、明甲将军的建制沿革
  • (二)叉刀围子手向宫禁部队的转化
  • (三)永乐以降侍从军伍的构架与职能特色
  • (四)勋戚、驸马专掌侍卫将军的机制
  • 二 府军前卫侍从体制
  • (一)府军前卫幼军的征佥与勾补
  • (二)府军前卫官军侍从职能的流变
  • (三)勋贵管领府军前卫制度
  • 三 明代的勋卫与散骑舍人
  • (一)明前中期散骑舍人与勋卫制度的演变
  • (二)勋卫授予与勋爵承袭制度
  • (三)明中后期部分勋卫职权的增加
  • 本章结语
  • 第十三章 明代勋臣在国家礼制中的作用
  • 一 勋臣礼制职权的类别与特征
  • 二 从请告到代祭:勋臣在郊庙社稷祀典中的作用
  • (一)请告与代祭郊庙社稷的一般规制
  • (二)正德、嘉靖两朝勋戚代祭的常态化
  • 三 从亲王到勋臣:两京帝陵主祭官员人选的变化
  • (一)亲王、驸马的宗亲身份与陵祭职权
  • (二)勋臣、外戚在祭陵中作用的变化
  • (三)陵寝的分祭与合祭
  • 本章结语
  • 第十四章 勋臣与晚明政局
  • 一 明中后期勋臣参与党争的历史背景
  • (一)世宗勋臣政策的影响
  • (二)诚意伯家族阑入朝局与结怨东林
  • (三)崇祯帝重用勋臣的后果
  • 二 勋臣介入弘光政局
  • (一)勋臣协助马士英“定策”并入阁
  • (二)勋臣对铨选制度的破坏
  • (三)勋臣廷劾张慎言
  • (四)张慎言离朝与阮大铖“陛见”
  • 三 勋臣参政模式的形成
  • (一)勋臣与马士英的政治协同
  • (二)举荐与“内批”相结合的窃政手段
  • (三)奸党控制朝局与勋臣参政的程序化
  • 本章结语
  • 结论
  • 一 明代勋爵封袭制度的基本特点
  • 二 朝廷公器与皇帝私赏
  • 三 明代勋臣权力变化的基本走向
  • 四 明代勋臣权力与地位形成的原因
  • 五 明代勋臣制度引发的弊政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