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政策应对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事实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未必是负面的,关键在于防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利用好“银发经济”带来的新的机遇。

本书从提升老龄人口消费水平、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以及完善养老金制度三大支柱建设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本书也就居家养老产业、社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以及保险资金投入养老产业等热点话题展开论述,为市场主体经营决策提供了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特征
  • 第一节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现状
  • 1.1 人口少子化现象加剧
  •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 1.3 老龄人口中高龄化现象逐渐凸显
  • 1.4 适龄劳动力人口减少
  • 第二节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过程
  • 2.1 我国人口出生情况演变过程
  • 2.2 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过程
  • 2.3 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动趋势
  • 第三节 人口年龄结构的国际比较
  • 3.1 其他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现状
  • 3.2 延迟退休的国际经验
  • 第四节 发达省份城市老龄人口生活现状调查
  • 4.1 江苏城市老龄人口现状调查
  • 4.2 江苏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对策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 2.1 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引起全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 2.2 人口老龄化通过公共收支以及储蓄的变化影响社会资本形成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 2.3 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
  • 第三节 “十四五”期间应对老龄化的对策
  • 3.1 通过多种举措增加全社会劳动力供给以及挖掘人口“二次红利”
  • 3.1.1 通过延迟退休措施减缓劳动力数量下降的趋势
  • 3.1.2 通过鼓励生育的措施增加劳动力供给
  • 3.1.3 通过鼓励人工智能发展等措施挖掘劳动力红利
  • 3.1.4 鼓励“专家型”等各类老龄人口再就业以及老年人创业
  • 3.2 做好不同渠道养老资金的统筹安排从而促进全社会资本形成
  • 3.2.1 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建立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体系
  • 3.2.2 通过参与REITs发行提升养老资金的收益
  • 3.2.3 适时推出“以房养老”试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 3.3 通过消费拉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
  • 3.3.1 通过公共设施改造和降低医疗费用等措施促进老龄人口消费
  • 3.3.2 通过老龄人口消费促进养老相关产业结构升级
  • 3.3.3 以人口老龄化新增需求为契机发展与老龄人口相关的高科技产业
  • 第三章 积极提升老龄人口消费水平
  •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 1.1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决策关系的理论基础
  • 1.2 国内外关于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关系的论述
  • 1.2.1 人口老龄化抑制消费增长的相关研究
  • 1.2.2 人口老龄化促进消费增长的研究
  • 1.2.3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变动无明显正负影响的研究
  • 第二节 我国老龄人口消费现状
  • 2.1 老龄人口消费市场的规模与结构
  • 2.2 老龄人口消费的新趋势
  • 2.2.1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 2.2.2 健康需求消费占比增加
  • 2.2.3 旅游与娱乐消费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 2.2.4 数字经济发展推动老年人消费方式多样化
  • 第三节 影响老龄人口消费的因素
  • 3.1 从可支配收入角度看老龄人口的消费能力
  • 3.2 从消费意愿角度看老年人消费能力
  • 3.3 从消费市场的角度看老年人的消费
  • 第四节 提升老龄人口消费的主要路径
  • 4.1 通过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升老龄人口收入水平
  • 4.2 鼓励延迟退休和老年人再就业提升其收入水平
  • 4.3 提升老年人主观消费意愿
  • 4.4 通过公共设施改造促进老龄人口消费
  • 4.5 规范发展银发经济市场
  • 4.6 巩固银发经济细分市场
  • 4.7 合理健康引导老龄人口智慧养老消费新趋势
  • 4.8 大力发展老年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消费
  • 第四章 合理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
  • 第一节 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的意义
  • 1.1 关于老龄人口再就业已有的讨论
  • 1.2 从微观层面看老龄人口再就业
  • 1.3 从宏观层面看老龄人口再就业
  • 第二节 老龄人口再就业的优势
  • 2.1 老年人在心理方面具有优势
  • 2.2 老年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具有优势
  • 2.3 老年人在人力成本方面具有优势
  • 第三节 老龄人口再就业的影响因素
  • 3.1 影响老龄人口再就业的个人与家庭方面的因素
  • 3.2 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制度因素
  • 3.2.1 再就业的权益保障框架不完善
  • 3.2.2 老年人再就业时用工关系的法律属性认定存在分歧
  • 3.2.3 由工资判定不清晰导致实际用人成本的提高可能抵消了再就业的优势
  • 3.3 影响老年人口再就业的其他因素
  • 3.3.1 由老年人自身与社会文化产生的就业歧视问题
  • 3.3.2 技术变革对老年人再就业产生双重影响
  • 第四节 老龄人口再就业的渠道与路径
  • 4.1 国外促进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
  • 4.2 我国首先应当积极推进延迟退休政策
  • 4.2.1 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
  • 4.2.2 延长退休年龄带来的优势
  • 4.2.3 延长退休年龄可能带来的问题
  • 4.2.4 延迟退休年龄的实施路径
  • 4.3 老龄人口再就业的岗位选择与实施路径
  • 4.3.1 老龄人口再就业的岗位
  • 4.3.2 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路径
  • 第五章 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与应对
  • 第一节 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与内涵
  • 1.1 国内文献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讨论
  • 1.2 国内政策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表述
  • 1.3 “居家养老”的概念与内涵
  • 第二节 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背景与意义
  • 2.1 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背景
  • 2.2 社区居家养老的意义
  • 2.2.1 社区居家养老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 2.2.2 社区居家养老可以缓解专业养老机构供求矛盾与成本高昂的困境
  • 第三节 社区居家养老的案例与模式
  • 3.1 国外“社区居家养老”的典型模式与案例
  • 3.1.1 东亚国家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探索
  • 3.1.2 欧美国家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经验
  • 3.2 国内城市在“居家养老”方面的探索
  • 第四节 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和应对
  • 4.1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目前面临的困境
  • 4.1.1 社区居家养老的人员缺口分析
  • 4.1.2 社区居家养老的资金缺口分析
  • 4.1.3 社区居家养老的其他缺口
  • 4.2 促进社区居家养老的解决措施
  • 4.2.1 强化政府主管部门职责
  • 4.2.2 充分发挥社区的主体功能
  • 4.2.3 积极引导社会机构参与社区居家养老
  • 第六章 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一节 发展社会养老机构的背景与意义
  • 1.1 促进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背景
  • 1.2 促进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意义
  • 1.2.1 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养老服务需要
  • 1.2.2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蓬勃发展
  • 1.2.3 与政府公益性养老事业形成有效互补
  • 1.2.4 作为传导社会福利的重要载体
  • 第二节 我国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与典型案例
  • 2.1 社会养老机构定义
  • 2.2 促进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演进
  • 2.3 我国社会养老机构发展历程
  • 2.4 我国社会养老机构发展基本情况
  • 2.4.1 近年来取得的成效与进步
  • 2.4.2 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
  • 2.5 当前社会养老机构主要经营模式
  • 2.5.1 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养老机构
  • 2.5.2 不同定价层次的养老机构
  • 2.5.3 不同投资主体的养老机构
  • 2.5.4 不同养老服务组合延伸的养老机构
  • 2.6 国内社会养老机构的典型案例
  • 2.6.1 公寓型养老机构发展典型案例:上海亲和源
  • 2.6.2 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机构典型案例:泰康之家燕园
  • 2.6.3 消费产业集团投资养老机构的典型案例:星堡长者公寓
  • 2.6.4 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典型案例:无锡海阳养护院
  • 2.6.5 公建民营福利中心典型案例:长沙市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
  • 2.6.6 以PPP模式建立养老机构的典型案例:武汉市九州通人寿堂养老院
  • 第三节 国外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经验
  • 3.1 美国的养老机构典型模式分析
  • 3.2 日本的养老机构典型模式分析
  • 3.3 德国的养老机构典型模式分析
  • 第四节 发展与展望
  • 4.1 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边界
  • 4.1.1 促进形成政府与市场相互协作的养老服务体系
  • 4.1.2 在政府端强化兜底保障作用
  • 4.1.3 不断推动机构发展专业化和多元化
  • 4.2 增加社会养老机构有效供给
  • 4.2.1 促进相关要素投入,支撑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
  • 4.2.2 为社会养老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4.2.3 在举办养老机构过程中引入更多公益组织与社会捐赠力量
  • 4.3 推动社会养老机构与各类养老服务产业协同发展
  • 4.3.1 以科技赋能为导向推动养老产业与数字经济结合
  • 4.3.2 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资源协同发展
  • 4.3.3 推动养老机构与地产企业协同发展
  • 4.3.4 推动养老机构与金融服务以及教育培训机构协同发展
  • 4.4 促进各类社会资源与养老机构协调发展
  • 4.4.1 优化养老机构空间布局
  • 4.4.2 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文体设施的配套衔接
  • 4.5 在全社会范围内促进适老化改造
  • 第七章 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 第一节 促进医养结合的意义
  • 1.1 能够提升患病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
  • 1.2 能够缓解患病老年人的家庭压力
  • 1.3 能够提升医疗系统的运转效率
  • 1.4 能够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效率
  • 第二节 国内外医养结合发展的现状
  • 2.1 国内“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 2.1.1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医养结合”
  • 2.1.2 社会主体参与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热情高涨
  • 2.1.3 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分类逐步清晰
  • 2.2 国外医养结合现状
  • 2.2.1 美国的“医养结合”现状
  • 2.2.2 日本的“医养结合”现状
  • 2.2.3 德国的“医养结合”现状
  • 2.2.4 瑞典的“医养结合”现状
  • 2.2.5 澳大利亚的“医养结合”现状
  • 第三节 发展医养结合面临的困境
  • 3.1 发展医养结合存在制度障碍
  • 3.1.1 医养结合监管存在部门壁垒
  • 3.1.2 制度障碍还体现在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缺口
  • 3.2 市场主体投入积极性不高
  • 3.2.1 在资金投入方面,医养结合机构面临资金不足的困难
  • 3.2.2 在产出方面,医养结合机构盈利困难
  • 3.3 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支撑要素供给不足
  • 3.3.1 医养结合养老行业的人力资源十分缺乏
  • 3.3.2 用于医养结合机构发展的土地资源也十分匮乏
  • 3.4 制约医养结合机构发展的其他阻碍
  • 3.4.1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服务无法与真实需求匹配
  • 3.4.2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 第四节 促进医养结合的路径
  • 4.1 增强监管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协作
  • 4.2 推行医养结合的长期社会保障制度
  • 4.3 建立专业化人力资源储备体系
  • 4.4 明确医养结合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 4.5 拓宽医养结合资金来源渠道
  • 4.6 促进养老观念转变,提倡医养结合理念
  • 第八章 促进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建设
  • 第一节 三大支柱的基本框架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外三大支柱养老金体系建立情况
  • 2.1 美国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的特点
  • 2.1.1 美国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特点
  • 2.1.2 美国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特点
  • 2.1.3 美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特点
  • 2.2 英国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的特点
  • 2.2.1 英国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特点
  • 2.2.2 英国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特点
  • 2.2.3 英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特点
  • 2.3 德国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的特点
  • 2.3.1 德国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特点
  • 2.3.2 德国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特点
  • 2.3.3 德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特点
  • 第三节 我国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建立的现状与问题
  • 3.1 我国第一支柱发展情况
  • 3.1.1 第一支柱发展历程
  • 3.1.2 我国第一支柱具体制度模式
  • 3.1.3 我国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取得的成绩
  • 3.1.4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状况
  • 3.2 我国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发展情况
  • 3.2.1 我国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发展历程
  • 3.2.2 我国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具体制度模式
  • 3.2.3 我国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发展现状与基金运营状况
  • 3.3 我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发展情况
  • 3.3.1 我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发展历程
  • 3.3.2 第三支柱具体制度模式与发展现状
  • 3.4 我国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的现存问题
  • 第四节 完善三大支柱建设的路径
  • 4.1 强化征管与统筹,巩固“第一支柱”建设成果
  • 4.2 完善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相关制度,促进第二、第三支柱健康快速发展
  • 4.2.1 完善第二支柱相关制度,扩大参与规模
  • 4.2.2 提高公司准入门槛并优化激励措施,促进第三支柱健康发展
  • 4.2.3 普及民众金融保险意识,加强养老金第二、三支柱宣传教育
  • 4.3 坚持基金投资的安全、审慎、长期、稳健原则
  • 第九章 促进保险资金投入养老社区发展
  • 第一节 保险资金投资及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 1.1 保险资金投资发展现状
  • 1.1.1 保险资金的总规模
  • 1.1.2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总规模
  • 1.1.3 保险资金运用结构
  • 1.1.4 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
  • 1.2 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二节 商业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的优势
  • 2.1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稳定的优势
  • 2.2 能够促进保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 2.3 能够与原有客户资源有效结合
  • 第三节 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的不利因素
  • 3.1 投资养老社区投资周期较长
  • 3.2 投资模式过于单一
  • 3.3 专业化人才紧缺
  • 3.4 缺乏定价评估标准
  • 3.5 缺乏其他行业经验
  • 3.6 相关政策的支持不足
  • 第四节 促进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的对策
  • 4.1 推动保险资金投资开发养老相关衍生项目
  • 4.2 加大宣传和专业化人员培训力度
  • 4.3 增强对于保险资金投入养老行业的政策支持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并不是简单地放开生育或者延长退休年龄,而是应该从宏观经济运行、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以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事实上,发达经济体由于发展起步早、发展水平高,比我国更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许多发达国家在应对老龄化方面做出了较多的探索,但是也都没有很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国外应对老龄化的实践中有些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也对国际上比较好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归纳。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应该说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的作品。本书分为九个章节,分别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特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积极提升老龄人口消费水平、合理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居家养老的困境与应对、社会养老机构发展、促进医养结合、养老金制度三大支柱建设、保险资金投入养老产业发展等角度展开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的论述。本书不仅包含了国内相关部门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政策的演进,也包含了一些国内外经典的案例分析。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