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0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私人信用下的中国近代企业资本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在近代中国,由于国人储蓄观念淡薄、信用制度不完善、储蓄机关不完备等,储蓄事业不发达,加之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发展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如何将民间资本转化为营运资金,成为近代中国企业面对的难题。
本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近代中国企业如何吸收社会存款以及存款在近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缺乏原始积累的近代工业化
- 一 负债:近代企业资本组织的无奈选择
- 二 信用:近代企业“主动负债”的支撑
- 第二章 民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缺席
- 一 中国证券市场与产业发展的疏离
- 二 借贷市场对民族企业发展的漠视
- 三 小结
- 第三章 高利下的“主动负债”
- 一 商号和企业吸收存款的传统与普遍性
- 二 近代企业吸收存款的新变化
- 三 企业吸收存款的高利率
- 四 企业开办职工储蓄业务
- 五 存款泛滥的典型案例:日夜银行破产
- 六 南京国民政府的存款禁令
- 七 小结
- 第四章 吸收存款的长期资本化
- 一 近代中国企业的组织形式
- 二 存款在企业资本中的重要地位
- 三 企业吸收存款的长期资本化
- 四 小结
- 第五章 私人信用的存款号召力
- 一 对信用的解读
- 二 中国社会的“私人信用”信任传统
- 三 私人信用对企业吸收存款的助力
- 四 小结
- 第六章 无限责任的存款保障性
- 一 有限责任在近代中国的信任危机
- 二 中国社会对无限责任的崇尚
- 三 无限责任对企业吸收存款的助力
- 四 小结
- 第七章 企业资本积累的历史惯性
- 一 储户对企业违约存款的追讨
- 二 “中人”对企业和储户的制衡
- 三 传统经济因素的优势基因
- 四 企业资本组织的历史惯性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阅读 独到的视角·独立的思想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