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5G新型多址技术研究、理论基础与典型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第1章概述多址技术的研究历程以及现状;第1章介绍了新型多址技术的理论基础;第3章阐述了进入3GPP标准化阶段的5G候选新型多址技术的技术原理、传输方案、关键技术及评估测试结果;第4章给出了新型多址技术在5G三种场景下的典型应用。

目录

  • 封面
  • 扉页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内容提要
  • 《5G新型多址技术》编委会
  • 前言
  • 第1章 多址技术概论
  • 1.1 多址技术发展历程
  • 1.1.1 频分多址
  • 1.1.2 时分多址
  • 1.1.3 码分多址
  • 1.1.4 正交频分多址
  • 1.1.5 5G新型多址
  • 1.2 新型多址技术研究现状
  • 1.2.1 标准化进展
  • 1.2.2 各国研究现状
  • 1.2.3 工业界研究现状
  • 1.2.4 学术界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新型多址技术理论基础
  • 2.1 新型多址技术概述
  • 2.2 新型多址技术的容量分析
  • 2.2.1 上行多址接入信道容量分析
  • 2.2.2 下行广播信道容量分析
  • 2.3 新型多址技术发端设计
  • 2.3.1 空口设计
  • 2.3.2 与MIMO结合设计
  • 2.3.3 星座设计
  • 2.4 先进接收机设计
  • 2.4.1 最优接收机
  • 2.4.2 IC接收机
  • 2.4.3 BP接收机
  • 2.4.4 BP-IDD接收机
  • 2.4.5 BP-IDD-IC接收机
  • 2.4.6 IS接收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5G候选新型多址技术
  • 3.1 SCMA
  • 3.1.1 技术原理
  • 3.1.2 传输方案和关键技术
  • 3.1.3 仿真评估及性能分析
  • 3.1.4 原型开发和测试评估
  • 3.2 PDMA
  • 3.2.1 技术原理
  • 3.2.2 传输方案和关键技术
  • 3.2.3 仿真评估及性能分析
  • 3.2.4 原型开发和测试评估
  • 3.3 MUSA
  • 3.3.1 技术原理
  • 3.3.2 传输方案和关键技术
  • 3.3.3 仿真评估及性能分析
  • 3.3.4 原型开发和测试评估
  • 3.4 NOMA
  • 3.4.1 技术原理
  • 3.4.2 传输方案和关键技术
  • 3.4.3 仿真评估及性能分析
  • 3.4.4 原型开发和测试评估
  • 3.5 RSMA
  • 3.5.1 技术原理
  • 3.5.2 传输方案和关键技术
  • 3.5.3 仿真评估及性能分析
  • 3.6 IGMA
  • 3.6.1 技术原理
  • 3.6.2 传输方案和关键技术
  • 3.6.3 仿真评估及性能分析
  • 3.7 其他候选多址技术
  • 3.7.1 BDM
  • 3.7.2 IDMA
  • 3.7.3 LSSA
  • 3.7.4 NOCA
  • 3.7.5 NCMA
  • 3.7.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新型多址技术在5G中的应用
  • 4.1 支持eMBB场景
  • 4.1.1 eMBB场景概述
  • 4.1.2 新型多址在eMBB场景中的应用
  • 4.1.3 新型多址在eMBB场景中的性能评估
  • 4.2 支持URLLC场景
  • 4.2.1 URLLC场景概述
  • 4.2.2 新型多址在URLLC场景中的应用
  • 4.2.3 新型多址在URLLC场景中的性能评估
  • 4.3 支持mMTC场景
  • 4.3.1 mMTC场景概述
  • 4.3.2 新型多址在mMTC场景中的应用
  • 4.3.3 新型多址在mMTC场景中的性能评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
  • 名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