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写给每一个普通人的生命之书,学会更好地活着、创造、体验。

内容简介

“晚年可能是人生最好的阶段,也可能是人生最坏的阶段,究竟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行动。”布兰迪斯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施瓦茨认为,晚年生活虽然可能充满挑战,但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最有价值的时光。

在本书中,莫里为“恐老症”开出一剂良方,邀请我们走出自己的小天地,闯向更大的世界,探索未知、解锁惊喜,抵达幸福的彼岸。莫里绘制了一张导航未来的路线图,鼓励我们接受生命的馈赠,大胆去爱、去创造、去体验、去联结,在衰退、失落和死亡的前景中找到意义和快乐。

任何时候为自己的晚年做打算都不为过。本书不只是一本写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指南,更是写给每一个普通人的生命之书。无论年龄几何,我们都可以拥有无尽的活力、创造力和洞察力,活出最大的精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豁然开朗
  • 恐惧衰老
  • 保有生活的动力
  • 第二章 平衡情绪
  • 热情与绝望
  • 安心与担忧
  • 年龄焦虑与永葆年轻
  • 诚实面对与自欺欺人
  • 入世与出世
  • 缓慢老去与快速蹉跎
  • 深刻感受与麻木体验
  • 第三章 化解内心的矛盾
  • 独处与社交
  • 我很孤独
  • 与他人建立联结
  • 积极社交与离群索居
  • 直面现实与逃避真相
  • 依靠他人还是自力更生
  • 希望与绝望
  • 第四章 延展你的意识
  • 观察周遭的一切
  • 洞察每一处细节
  • 深入体会
  • 反思自我
  • 留存记忆
  • 客观与超然
  • 建立独特的视角
  • 冥想与祷告
  • 培养幽默的心态
  • 第五章 摆脱年龄歧视
  • 刻板印象
  • 识破谎言
  • 第六章 解答晚年的困惑
  • 应对变化
  • 未了的心愿
  • 挥之不去的恐惧
  • 遗憾和后悔
  • 欣然接受(或矢口否认)自己正在老去
  • 坚忍不拔
  • 随时调适自己的状态
  • 体力下降
  • 明晰自我认知
  • 过去、现在与未来
  • 放弃与拥有
  • 光阴荏苒
  • 第七章 达成和解
  • 悼念亲人/亲情的逝去
  • 承认过往,接受现实
  • 学会原谅,善莫大焉
  • 难得糊涂
  • 学会释怀
  • 自我安慰(真的没什么大不了!)
  • 找人倾诉
  • 弥补过失
  • 保持耐心,保持宽容
  • 寻求集体的支持
  • 追忆往事
  • 回顾人生
  • 第八章 安享晚年
  • 成长、适应、进步
  • 真、善、美
  • 保持开放,灵活应变
  •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 融入生活,感受人生
  • 快乐人生
  • 勇于探索
  • 傲霜斗雪
  • 勇往直前
  • 充实人生
  • 融入社会
  • 投身事业
  • 利用闲暇时光
  • 身心健康
  • 积极向上
  • 高风亮节
  • 激情和性感
  • 接受现实
  • 正视死亡
  • 第九章 成为更好的自己
  • 培养智慧
  • 挖掘人性之美
  • 建立精神联结
  • 为当下和未来尽绵薄之力
  • 后记
  • 附录 团结友爱
  • 创意退休中心
  • 芬德霍恩生态村
  • 老年大学
  • 百岁老人重返校园
  • 人心所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5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乐观变老

    本书作者是美国社会学教授,他的著名是电影《相约星期二》的原型,那个电影是讲述罹患渐冻症的作者,他学生一名著名体育记者,对他最后 14 个星期的相处采访,而本书是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整理出版的他生前的手稿。本书讲的是他 67 岁突然哮喘入院后(现在看这已经是渐冻症的前兆),才感到自己进入老年,思考如何面对年老和死亡。美国资本主义是个崇尚年轻,青春活力的文化氛围,如果不是从懂王睡王二老开始的迅速衰老,在本书(1994)年的上个世纪,漂亮国从上到下确实展现的是动力十足,克林顿,奥巴马都是不到 50 岁的总统。在美国老人面临的比较偏重对老年人的歧视,和老年人的孤独感。对中国来说可能会更严重,过去中国大家庭,现在解体为小家庭,而且中国退休年龄比美国早(美国 67 岁),平均寿命更长,农耕民族的危机感,过去老人担心的是财产保障,现在看最大的畏惧是死亡,西方有宗教信仰,多少好一些,从对死亡话题的禁忌可以看出中国这方面的问题最严重,老人群里传播最多的是如何保健防病的消息。作者 在 1995 年 77 岁去世,留下的《相约星期二》书和影视剧都在心平气和的谈论衰落和死亡,核心就是身体的衰落不代表心智的衰落,衰落最大的标志是不敢面对未知,儿童和少年从来不会为未来发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才是是否衰落的标志。当然道理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个人的性格大部分人 30 岁就定型了,我看到周围太多 80 岁以后的老人 “没苦硬吃”,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在 80 岁以后有个可以依托的人(孩子),可信赖和依靠,陪伴面对死亡。乔丹 - 彼得森(《人生十二法则》作者)说,“如果你害怕死亡,看看你是如何生活的,看看你是否全身心投入,也许如果你已经全身心投入,那就足够好了。如何你全身心投入(if you're all in and death visits,and you konw it's impending,you could say to youself, I did everything that I was here to do.)当死亡来临时,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完成了我的使命。”

      2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当我老了…不存在的

      老去后,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身份的转变与适应。这种变化体现在亲缘与职业关系的逐渐淡化,从职场步入人生的休整与再探索阶段。关键在于如何顺利适应这一身份转化,它往往让老年人感受到较大落差。为此,需结合外在引导与内在调适,帮助老年人平稳过渡,避免陷入困境。实际上,书中的智慧不仅可用于自我调适,也适用于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积极沟通能给老人带来极大的心灵慰藉,进而促进与长辈关系的和谐转变。这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实用。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优雅的老去

        在人生的黄昏时分,晚年生活如一幅细腻的画卷缓缓展开,它不仅是岁月的低吟,更是灵魂深处的觉醒与绽放。当岁月的风霜雕刻出额头的纹路,却也雕琢出内心的深邃与从容。衰老,不再是畏惧的源头,而是生命智慧的沉淀,是探索新天地的勇气。在这个阶段,我们学会了放下,与岁月和解,拥抱每一个变化带来的惊喜。晚年,是自我实现的黄金期,是创意与梦想再次翱翔的天空。我们不再是社会的旁观者,而是智慧的传递者,用一生的积累照亮他人的道路。家庭,成为晚年最温馨的港湾,与伴侣、子女的深情相伴,让每一刻都充满爱的温度。我们珍惜相聚的时光,用心感受亲情的温暖,让这份爱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晚年生活的道路,引领我们勇敢前行。它汇聚了智慧与温情,融合了理论与实践,为每一位读者提供心灵的慰藉与成长的启示。让我们在晚年的旅途中,不仅优雅地老去,更活出生命的精彩与辉煌。无论你是何许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