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用户推荐指数
小说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8千字
字数
2019-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生死攸关的战斗,惊心动魄的决策,多年来长销不衰的战争经典。
内容简介
如果说长征是震惊寰宇的壮举,那么,红军突破湘江战役,便是这一壮举中令人瞩目的巨大红色惊叹号,它因惨烈、悲壮和辉煌而格外令人刻骨铭心。《湘江之战》则记录了这一战役的全过程。
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红军牺牲3万人,被俘6千人,红八军团、红三军团六师18团、红五军团34师几乎全军覆没,中央红军总兵力锐减为3万人。红军将士以空前巨大的牺牲,粉碎了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保护了在颠沛流离中寻找出路的中国革命。鲜血染红了湘江。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湘江之战》以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主线,真实再现中央红军突围以来的军事现实,以及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该书不仅描写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更站在历史发展和历史思辨的立场上,看待长征的伟大精神,看待革命取得成功的征途上,曾经有过的牺牲、挫折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对青少年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人物表
- 第一章 1934年11月30日 湘江西岸
- 一 李德的希望
- 二 目标不改
- 三 博古与李德
- 四 博古的推理
- 五 拯救全军的上帝在哪儿
- 第二章 1934年11月30日 湘江西岸阻击阵地
- 一 林彪的一军团
- 二 兴国壮士
- 三 战争沉醉
- 第三章 1934年11月30日·黄昏 湘江东岸
- 一 “我们贻误了战机”
- 二 “的确很被动”
- 三 “向着火线上去”
- 第四章 1934年12月1日 湘江西岸一军团阻击阵地
- 一 打硬仗
- 二 小计划成功
- 三 军事与政治
- 第五章 1934年11月29日 湘江东岸黄土崖高地
- 一 担架上的毛泽东
- 二 建议不被接受
- 三 遵义会议的预演
- 第六章 1934年12月1日 湘江西岸界首
- 一 最高三人团
- 二 博古叫屈
- 三 二、六军团的行踪
- 第七章 1934年11月·中旬 南昌行营
- 一 “共军在哪儿呢”
- 二 “聚歼于湘江潇水之间”
- 三 视察是为了统一
- 四 “他是个好军人,但还不是好政治家”
- 五 与何健“函电交驰”
- 六 追剿计划
- 第八章 1934年12月2日 新圩、文市之间的三十四师阵地
- 一 阵地即将陷落
- 二 陈树湘之死
- 三 万世松突围
- 第九章 1934年12月2日 油榨坪资水河边
- 一 血战之后
- 二 博古与毛泽东
- 三 博古与洛甫
- 四 周恩来讲故事
- 第十章 1932年10月 中央苏区宁都
- 一 周恩来与陈毅
- 二 周恩来夜不能寐
- 三 宁都会议
- 四 推迟表决
- 第十一章 1932年10月 江西宁都北郊李园村
- 一 红色十字架
- 二 前后方的严重分歧
- 三 陈毅
- 四 变通之法
- 第十二章 1934年9月·中旬 于都竹沟村
- 一 翻放的墓碑
- 二 《周易》之辩
- 三 《土地法》
- 四 为政之难
- 第十三章 1934年12月4日 越城岭山中(上)
- 一 徐特立与毛泽东
- 二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 三 毛泽东与贺子珍
- 第十四章 1934年12月6日 越城岭山中(下)
- 一 披蓑衣的战士
- 二 是战士,更是农民
- 三 灵渠与战争
- 四 不可预卜
- 第十五章 1934年10月7日 中央苏区瑞金
- 一 项英的叮嘱
- 二 让安泰离开大地
- 第十六章 1934年12月—1935年1月 宝界岭山中
- 一 山林游击队
- 二 毒蕈
- 三 何去何从
- 四 向回走
- 第十七章 1934年10月28日 于都河畔
- 一 留守苏区
- 二 安置伤员
- 三 陈毅与项英
- 第十八章 1934年11月10日 于都竹沟村
- 一 大屠杀
- 二 中央给项英的最后一次指示
- 三 危险与希望
- 四 相见
- 第十九章 1934年12月 南昌行营
- 一 “可恨的地方实力派”
- 二 宋美龄
- 三 国事顾问端纳
- 四 《七千俘虏》
- 五 真理与信仰
- 第二十章 1934年12月11日 湘南通道
- 一 通道争议
- 二 都是假定
- 三 李德的痛苦
- 四 悲剧
- 五 历史应该是公正的
- 第二十一章 1978年10月 北京——宁都
- 一 毛泽东故居前
- 二 “记住……”
- 三 何处是归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