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用户推荐指数
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4千字
字数
2018-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古代以个人道德修养为主题的“修身”,到近代“道德教育”的格局,再到现代的“道德学习”,本书对德育问题进行了历史的逻辑的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桂生教授针对我国现今引起教育工作者困惑的德育问题和教育舆论中与此相关的似是而非的论调,加以澄清。如今的德育理论尚未脱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刘佛年教授主编的《教育学》的窠臼,问题在于它毕竟是德育知识陈述的框架,而不属于德育“问题研究”之作。在教育学中,德育目标与手段之间,需要从指导实践的角度加以阐明。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德育基础理论研究的旨趣
- Ⅰ 德育基本问题(上) ——前提性的伦理问题
- 前言
- 一
- 二
- 1. 习俗道德与伦理道德——德育实施中不同道德层面的权重问题
- 一、中国古代道德概念
- 二、西方社会近代以来的道德概念
- 三、中西伦理道德概念的融通
- 2. 独立“个性”意义的德性与“个体社会化”意义的德性
- 一、传统德性观念问题
- 二、“独立个性”意义的德性
- 三、“个体社会化”意义的德性
- 四、现实社会中的德性问题
- 五、学校在学生“个性”与“社会性”中的统合
- 3. 德行转化为德性的轨迹——“品德”要义
- 一、善良为正当行为的动机
- 二、良好的习惯可使德行凝结为德性
- 三、智慧有助于把善意提升为道德义务感
- 四、人生理想可能把义务感提升为美德的追求
- 五、理性的判断力将促进智慧与人生理想成为自觉的价值追求
- 4. 价值取向、人生追求与世界观念——未成年人价值取向形成的过程
- 一、未成年学生形成中的价值取向
- 二、学生的人生态度
- 三、学生的世界观念
- 四、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
- 5. 修身、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个人品德修养形态历史性演变的趋势
- 一、现代“道德学习”同传统“修身”的区别
- 二、“道德行为”分析
- 三、“道德学习”指导
- Ⅱ 德育基本问题(下) ——个体社会化的德育要义
- 前言
- 1. 德育演变的轨迹
- 一、古代教化中的社会意识影响
- 二、近代教育的发生
- 三、现代德育内涵拓展的趋向
- 2. 现代学生民族精神的陶冶
- 一、全球化时代的民族精神
- 二、民族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与民族复兴的建树
- 三、志在四方与乡土情结
- 3. 学生爱国情操的陶冶
- 一、爱国情操与“国家主义”的区别
- 二、爱国情操陶冶的要义
- 4. 学生集体观念的陶冶
- 一、“集体主义”原义
- 二、集体观念陶冶要义
- 5. 政治教育的策略
- 一、我国政治教育知多少
- 二、西方所谓“学校政治中立”
- 三、政治基础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 四、学生政治行动的应对
- 五、教师履行公务中政治立场的限定
- 6. 现代德育面临的新挑战——库姆斯《模棱两可的德育》平议
- 一、当代“德育”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 二、道德教育是“时代的错误”么
- 三、德育现状面临的挑战
- 四、德育问题论争中存在的问题
- 7. “德目主义”质疑
- 一、实践中的“德目”泛化现象
- 二、“德目”泛滥的缘由
- 三、“德目”泛滥现象的反思
- 8. 学校德育活动运行机制问题
- 一、从上到下、自外而内的机制
- 二、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机制
- Ⅲ 学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辨析(上)
- 1. 说服学生问题
- 一、“说服”辨析
- 二、以“理”未必服人
- 三、“说服”只是同“压服”对举的概念
- 2. 关爱学生问题——“爱的教育”别解
- 一、私情非公共关系题中应有之义
- 二、矫情之失
- 三、理性地把握情感的分寸
- 3. 学生诚信问题
- 一、诚信原是德育题中应有之义
- 二、德育的实效事关教育本身的诚信
- 4. 学生感恩问题
- 一、现今学生“亲情淡化”的缘由
- 二、可怜天下父母心,而今父母更可怜
- 5. 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的常理常规
- 一、历史形成的批评—表扬、惩罚—奖励的常理常规
- 二、学生行为管理中的离谱现象
- 6. 师生之间信任问题
- 一、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
- 二、信任危机发生的缘由
- 三、按照现代教育常规建立师生互信关系
- Ⅳ 学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辨析(下)
- 1. 学生自由与纪律问题
- 一、“纪律”和“纪律教育”要义
-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 三、“德育”意义的“纪律教育”
- 2. 学生自主选择的限度问题
- 一、以自由与纪律关系的常理常规为自主选择的准绳
- 二、以对学生不同行为的价值判断为指导的依据
- 3. 学生之间竞争问题
- 一、区分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
- 二、区分竞争与防范、竞争与合作
- 三、重在建立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机制
- 4. 榜样影响问题
- 一、对象如何成为榜样
- 二、榜样是一个中性概念
- 三、榜样的选择和运用
- 5. 学生自主管理问题
- 一、学生行为管理现状
- 二、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路、学生组织活动的民主程序
- 三、教师职能及指导方式的转变
- Ⅴ 德育理论源流(上)
- 1. 西方历史上关于“美德是否可教”的议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如此争议的价值
- 三、现代学者的观点
- 2. 德育基础理论演变的过程
- 一、关于近代黎明时期德育的文化
- 二、关于独立“个性”性质德育的立论
- 三、关于“个体社会化”性质德育的立论
- 3. 涂尔干理性价值取向的道德教育说
- 一、道德教育世俗化引起的新问题
- 二、“德性”的分解与统合
- 三、道德教育的实施
- 四、《道德教育论》平议
- 4. 杜威的“学校道德说”
- 一、“道德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的区别
- 二、“学校道德”观念与“道德教育”观念的区别
- 三、教与学过程中的道德训练
- 四、课程的社会价值
- 五、道德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 5. 德育“主智说”、“主情说”与“主意说”
- 一、德育诸价值倾向的理论前提
- 二、理性地审视德育的倾向
- 6. 民国时期训育沿革
- 一、“训育”问题的提出
- 二、“训育”一词的由来
- 三、“训育”的实施
- Ⅵ 德育理论源流(下)
-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见解
- 一、在“人与人关系简单原则”意义上的德育价值判断
- 二、关于道德性质的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 三、期待年轻人在日常生活斗争中经受道德的洗礼
- 四、资产者对民众道德教育态度的变化
- 2. 列宁对“共产主义教育”的见解
- 一、提出“共产主义教育”的那个时代
- 二、锋芒指向学校改革中的“革命空谈”
- 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历史特点
- 四、“共产主义教育”即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教育
- 3. 毛泽东的“德育”见解
-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伦理准则
- 二、兼顾道德品质内涵
- 4. 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德育问题(1927—1949)
- 一、广义“德育”的演变过程
- 二、“思想教育”与“生活指导”
- 三、人民民主教育的本色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