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为你介绍中国检察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内容包括第一章检察基础理论、第一节检察权问题研究、第二节检察制度起源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趋向、第三节检察官角色之辩、第二章比较法视野中的检察制度、第一节检察制度的西方源流、第二节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滥觞、第三节中国检察制度的成长路径、第三章检察诉讼职能论、第一节自侦权的解析与构建、第二节羁押权的合理配置与批捕权改革、第三节公诉权的理论与实践、第四节公诉权运行论、第五节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与举证责任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检察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检察权问题研究
  • 一、争鸣:检察权的性质
  • 二、辩点:检察机关的职能
  • 三、释疑:检察权的内容
  • 四、建议:检察权的未来
  • 第二节 检察制度起源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趋向
  • 一、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动因在于权力的制衡
  • 二、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是诉讼模式的演进
  • 三、检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价值基础是国家追诉主义的孕育和发展
  • 第三节 检察官角色之辩
  • 一、组织法上检察官身份定位和办案机制困境
  • 二、诉讼法上检察官角色扮演和职权行使困境
  • 三、检察官的诉讼理念与活动原则
  • 四、诉讼监督:检察官的监督与制衡最佳模式
  • 第二章 比较法视野中的检察制度
  • 第一节 检察制度的西方源流
  • 一、大陆法系检察制度的起源
  • 二、英美法系检察制度的起源
  • 三、两大法系检察制度起源之评析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滥觞
  • 一、苏联检察制度的起源
  • 二、苏联检察制度起源之评析
  • 第三节 中国检察制度的成长路径
  • 一、中国检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二、对中国检察制度起源之评析
  • 第三章 检察诉讼职能论
  • 第一节 自侦权的解析与构建
  • 一、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合理性
  • 二、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完善
  • 三、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监督
  • 四、检察机关自侦权的新发展:技术侦查权的赋权与限权
  • 第二节 羁押权的合理配置与批捕权改革
  • 一、法治国家(地区)羁押权的司法抑制模式
  • 二、我国羁押权控制的主要特征
  • 三、羁押权合理配置视角下我国逮捕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公诉权的理论与实践
  • 一、公诉的价值与衡平
  • 二、公诉人的诉讼地位探析
  • 三、二审程序中的检察机关
  • 四、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检察机关
  • 第四节 公诉权运行论
  • 一、我国公诉方式的改革及其矫正
  • 二、不起诉制度研究
  • 三、简易程序下的检察机关及其应对
  • 四、刑事特别程序中检察权的挑战与应对
  • 第五节 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与举证责任
  • 一、提起公诉案件的证据标准
  • 二、新刑事诉讼法下检察机关的举证责任分担
  • 第四章 检察监督职能论
  • 第一节 侦查监督评析
  • 一、侦查监督: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 二、司法控制:来自域外的经验
  • 三、司法控制:程序与正义
  • 四、中国的未来:由侦查监督走向司法控制
  • 第二节 审判监督探微
  • 一、审判监督的“中国经验”
  • 二、审判监督的制度困境
  • 三、审判监督的比较考察
  • 四、审判监督的中国未来
  • 第三节 监所监督的新探索
  • 一、羁押场所巡视制度的初步尝试
  • 二、构建中国式在押人员投诉处理机制
  • 第四节 司法救济:检察职能的新发展趋势
  • 一、检察机关司法救济职能的确立背景
  • 二、检察机关司法救济职能的内涵
  • 三、检察机关司法救济职能的特征
  • 四、检察机关司法救济职能的完善路径
  • 第五章 检察机关的工作机制
  • 第一节 侦检一体化研究
  • 一、侦检关系的模式
  • 二、侦检关系的反思
  • 三、侦检关系的重置
  • 第二节 检察一体与检察官独立之分野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他山之石
  • 三、法理阐释
  • 四、检察官内部独立的界限
  • 第三节 检察工作一体化及其保障与规范
  • 一、检察工作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二、检察工作一体化的保障
  • 三、检察工作一体化的规范
  • 第四节 检察委员会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 一、检察委员会的定位
  • 二、我国检察委员会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 三、对检察委员会改革与完善的几点建议
  •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机制研究
  • 一、人民检察院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挑战
  • 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中的排除规则与程序构建
  • 三、日臻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人民检察院的应对之策
  • 第六节 检察机关举报机制研究
  • 一、举报的性质及其在检察机关工作中的定位
  • 二、检察机关举报工作的现实困境
  • 三、检察机关举报工作困境的成因分析
  • 四、对检察机关举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 五、展望
  • 第六章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检察改革
  • 第一节 司法改革背景下检察改革的基本路径
  • 一、独立行使检察权: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历久弥新的话题
  • 二、检察权行使的制约机制:一种常被忽视却行之有效的制衡手段
  • 三、主办检察官:一项理顺检察内部关系保证检察官独立的举措
  • 四、检察职能分立:一种顺应检察规律认识检察权的全新视角
  • 五、检察职能司法化:一项需要正确认识全面落实的全新职能
  • 六、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一体化:一条无法绕开的必经之路
  • 第二节 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实践范本
  • 一、改革背景
  • 二、理论依据
  • 三、改革实践
  • 四、不足之处
  • 五、完善建议
  • 第三节 变革中的人民监督员制度
  •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中国实践
  •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致命”缺陷
  • 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造方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