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历史学家杨念群教授另辟新径之作,跨政治史、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多元领域,融入对五四重要议题的全新思考,展现最为新锐的史学前沿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引入了五四的社会改造面相,指出当时涌现出的各种“社会改造”构想是五四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将五四看作一场具有多维试验角度的社会文化运动,同时,通过把五四发生及延续的时段拉长至20世纪40年代,深度考察了五四一代成长起来的“新青年”面对各种时势变迁做出的反应和抉择。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章 导论:“五四解释学”反思
  • 引言
  • 对自由主义“五四解释学”的批评
  • 修正途径:五四研究的“社会史化”
  • 对“社会”的认知与五四知识精英的行动方略
  • 余论:“社会革命”得失谈
  • 第二章 五四前奏:从国家崇拜到政治疏离
  • “文化普遍主义”如何收缩为局部的政治建设问题
  • “民族”与“国家”概念如何相互分离
  • “文化”作为一场新兴运动是如何出现的
  • 东西文化之争如何演变成了“归约主义”的游戏
  • 第三章 “无政府”构想:“社会”观念形成与传播的媒介
  • 对“国家”偶像化的批判和质疑
  • “社会”观念的引入与新型“自治”组织的建立
  • 以基层“社会革命”替代上层“政治革命”
  • 第四章 “个人主义”兴衰史:“个体”是如何消融于“社会”之中的
  • 五四前后极端“个人主义”论述的短暂流行
  • “群己”界线的重设
  • “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分野与抵牾
  • 人生际遇与“个人主义”:以文学艺术界的争论为例
  • “社会有机体论”:“集团主义”对“个人主义”的取代
  • 对“个人主义”日常生活方式的批判
  • 第五章 践履型知识群体的崛起与社会改造运动
  • 身份认同的难局
  • 边缘政治的鼓动者与地方历史意识的重构
  • 地方自治的含义
  • 个人修养为什么不是自足性的?
  • 地方性责任伦理与社会组织的建构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