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国内已有民族心理研究成果做了系统总结,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民族心理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中国梦”是56个民族的共同愿景。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民族心理学研究不同民族人们的社会行为、内在心理特点和规律,涉及特定民族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

民族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心理学与人类学、民族学交叉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在民族心理学内部,既有人类学的质性研究取向,又有心理学的量化研究取向,既有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又有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两种研究取向长期相向而行,却较少沟通。本书是整合两种研究取向的尝试。本书包括七编:民族心理学引论、民族意识论、民族认知论、民族语言论、民族动机论、民族人格论、民族交往与民族心理健康论。

本书体系新颖、内容全面、资料丰富、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既重视民族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理论的阐述,又重视具体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介绍,也重视具体研究成果的说明。本书对国内已有民族心理研究成果做了系统总结,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民族心理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编委会
  • 总主编序言
  • 第一编 民族心理学引论
  • 1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1.1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1.2 民族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1.3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 2 民族心理学史略
  • 2.1 民族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 2.2 国外民族心理学思想简介
  • 2.3 民族心理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 3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3.1 民族心理研究的方法论
  • 3.2 民族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
  • 3.3 民族心理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 3.4 民族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
  • 第二编 民族意识论
  • 4 民族意识
  • 4.1 民族意识的概念
  • 4.2 民族意识的结构
  • 4.3 民族意识与公民意识、国家意识的关系
  • 4.4 社会现代化与民族意识的变迁
  • 5 民族认同与民族自尊
  • 5.1 民族认同
  • 5.2 民族认同的理论基础
  • 5.3 民族认同形成的阶段
  • 5.4 民族认同的研究方法
  • 5.5 民族自尊
  • 5.6 民族认同研究的发展
  • 6 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
  • 6.1 文化的概念与类型
  • 6.2 文化冲突与民族意识
  • 6.3 文化融合与民族意识
  • 第三编 民族认知论
  • 7 民族认知的形成与发展
  • 7.1 民族认知与民族文化
  • 7.2 影响民族认知形成的因素
  • 7.3 民族文化影响民族认知
  • 8 民族颜色认知
  • 8.1 颜色心理概述
  • 8.2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关系的理论
  • 8.3 不同民族儿童的颜色命名和颜色偏好研究
  • 8.4 不同民族个体的颜色词概念结构
  • 8.5 不同民族大学生的颜色词联想
  • 8.6 民族语言、文化与颜色知觉
  • 8.7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关系的相互作用理论
  • 9 民族亲属关系认知
  • 9.1 亲属关系的理论
  • 9.2 不同民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研究
  • 9.3 语言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影响
  • 9.4 差序格局、空间隐喻与亲属关系认知
  • 10 民族认知方式
  • 10.1 认知方式概述
  • 10.2 不同民族的认知方式比较
  • 10.3 影响不同民族认知方式的因素
  • 11 民族智力
  • 11.1 智力的概念和结构
  • 11.2 智力理论
  • 11.3 智力与种族
  • 11.4 智力与文化
  • 11.5 我国不同民族智力的研究
  • 11.6 影响不同民族智力测验公平性的因素
  • 11.7 影响不同民族智力发展的因素
  • 第四编 民族语言论
  • 12 民族语言认知
  • 12.1 色彩纷呈的民族语言
  • 12.2 东巴文认知研究
  • 12.3 水书的构造和认知
  • 12.4 不同类型的象形字与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
  • 12.5 维吾尔语认知研究
  • 12.6 蒙古语认知研究
  • 13 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 13.1 语言在民族心理形成中的作用
  • 13.2 语言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 13.3 语言对时间认知的影响
  • 13.4 语言对民族思维的影响
  • 13.5 语言对民族人格的影响
  • 14 双语与双言心理
  • 14.1 双语与双言概述
  • 14.2 中—英双语者与中—日双语者的语言心理研究
  • 14.3 民族语言—汉语—英语三语者语言心理研究
  • 14.4 方言—普通话双言者语言心理研究
  • 第五编 民族动机论
  • 15 民族需要与民族动机
  • 15.1 个体需要和动机
  • 15.2 民族需要和动机
  • 15.3 民族特异的心理需要和动机
  • 16 民族宗教心理
  • 16.1 宗教信仰在民族心理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 16.2 影响民族宗教心理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16.3 巫术与民族心理
  • 第六编 民族人格论
  • 17 民族人格结构和民族人格特征
  • 17.1 人格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 17.2 中西方的人格结构比较
  • 17.3 影响民族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 18 汉族人的人格特征
  • 18.1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特征
  • 18.2 汉族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 18.3 汉族的人格理论与人格原型
  • 18.4 汉族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
  • 19 世界主流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的人格特征
  • 19.1 世界主流民族的人格特征
  • 19.2 我国少数民族的人格特征
  • 20 民族性别角色文化
  • 20.1 性别角色的概念
  • 20.2 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性别角色文化
  • 20.3 西方文化中的“女权主义”性别角色文化
  • 20.4 当代“男女平等”性别角色文化
  • 20.5 丰富多彩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独特的性别角色文化
  • 第七编 民族交往与民族心理健康论
  • 21 民族交往心理
  • 21.1 民族交往的特点
  • 21.2 民族交往的类型
  • 21.3 民族交往的心理要素
  • 21.4 促进民族和谐交往的途径
  • 22 民族心理压力
  • 22.1 心理压力的概念
  • 22.2 少数民族的心理压力
  • 22.3 少数民族心理压力的应对
  • 23 民族心理健康
  • 23.1 心理健康的概念
  • 23.2 少数民族的心理健康
  • 23.3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心理健康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