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的总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华中师范大学多年承担科技史与科技文化课的讲稿,以中华文明史为视角,从文化史的视角出发,论述了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演变、传承和传播,以及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古代科技与近现代科技的流变等,全方位的再现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科技与文明概说
  • 一、基本概念
  • (一) “科技”释义
  • (二) 文化与文明
  • (三) 文明·科技·哲学
  • 二、我的科技观
  • (一) 希望:科技是人类的福音
  • (二) 失望:科技像个“巫婆”
  • (三) 愿望:科技需要精心把控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文献
  • 一、综合类文献
  • (一) 先秦时期
  • (二) 汉朝到清朝
  • 二、专业类文献
  • (一) 地理
  • (二) 天文与历法
  • (三) 农业与栽培
  • (四) 医药
  • (五) 数学
  • (六) 物理、化学与建造
  • 第三章 上古的科技发生
  • 一、中华史前文明
  • 二、科技的发生
  • (一) 科技发生的时间
  • (二) 科技发生的地点
  • 1.中国是科技发生的国度吗
  • (三) 科技的初步成就
  • (四) 科技发生的原因
  • (五) 科学和技术的早期关系
  • 三、科技发生中的心理
  • (一) 科技与心理
  • (二) 科技发生中的正能量心态
  • 四、科技发生中的美学
  • (一) 科技美的发生
  • (二) 上古的科学美与技术美
  • 第四章 中国古代科技的演进
  • 一、夏商周的科技:奠基
  • (一) 夏商科技
  • (二) 周代科技
  • 二、秦汉的科技:发展
  • (一) 秦朝科技
  • (二) 汉朝科技
  • 三、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充实
  • 四、隋唐的科技:繁盛
  • (一) 隋朝科技
  • (二) 唐朝科技
  • 五、宋元的科技:精致
  • (一) 宋朝科技
  • (二) 元朝科技
  • 六、明清的科技:转型
  • (一) 明朝科技
  • (二) 清朝科技
  •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科技传承
  • 一、科技信息的传承
  • (一) 传承的主要信息
  • (二) 道儒的信息观
  • 二、科技传承的方式与特点
  • (一) 以文献为主要载体
  • (二) 以“师法家法”为社会基础
  • (三) 以政府主导为动力
  • (四) “高远其所从来”
  • 三、科学传承中的思想
  • (一) 勤于思考
  • (二) 勇于实践
  • (三) 重视声誉
  • 四、科技传承中的创新
  • (一) 实践中的创新
  • (二) 文献中的创新
  • (三) 在创新中学习
  • 五、科技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对科技传承缺乏足够的重视
  • (二) 丢失了许多科技
  • (三) 没有充分运用科技
  • (四) 重实用轻理论
  • 第六章 中国古代科技的域外传播
  • 一、传播与科传
  • (一) 关于传播
  • (二) 对中国科技外传的研究
  • 二、纵向的回顾
  • 三、在亚洲的传播
  • (一) 东亚
  • (二) 中亚与西亚
  • (三) 南亚与东南亚
  • 四、在欧洲的传播
  • 五、在其他大洲的传播
  • (一) 美洲
  • (二) 非洲
  • (三) 澳洲
  • 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技的方法
  • 一、科技方法的形成与特点
  • 二、古代流行的主要科技方法
  • (一) 观察方法
  • (二) 分类方法
  • (三) 逻辑方法
  • (四) 实验方法
  • (五) 系统方法
  • (六) 信息方法
  • (七) 控制方法
  • 第八章 中国古代宗教、迷信与科技
  • 一、从宗教的童年说起
  • (一) 早期的宗教与科技
  • (二) 巫是最早的科技探索者
  • 二、科技与宗教
  • (一) 早期科技对宗教迷信的消解
  • (二) 道教中的科技
  • (三) 科学与迷信的长期对垒
  • 第九章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科技
  • 一、神话与科技
  • (一) 神与神话
  • (二) 科技是神话的源泉之一
  • (三) 神话是科技的镜子与起点
  • 二、传说与科技
  • (一) 传说的价值
  • (二) 传说是古代科技的渊薮
  • (三) 传说有益于科技的启迪
  • 三、《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与科技
  • (一) 数学、天文历法、物理相关的内容
  • (二) 物理学、化学、信息学相关的内容
  • (三) 生物学、人体学、医学相关的内容
  • (四) 原因与意义
  • 第十章 中华农耕民族的伦理与科技
  • 一、中华农耕模式与伦理道德
  • (一) 中华农耕模式
  • (二) 伦理与科技的关系
  • 二、从大余湾看古代的农业科技
  • (一) 大余湾的科技水平
  • (二) 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对接
  • 三、《论语》中的科技信息
  • (一) 从樊迟学稼说起
  • (二) 《论语》每章都有科技信息
  • (三) 《论语》中十个类别的科技信息
  •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与科技
  • 一、传统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 (一) 注重逻辑思维
  • (二) 流行朦胧意象思维
  • (三) 倡导内在的超越
  • 二、中西哲学之异同
  • (一)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 (二) 西方传统哲学的特点
  • (三) 我国古代有朴素的科学哲学
  • 三、奇谈怪论中的科学
  • (一) 奇谈怪论不是狂言胡语
  • (二) 奇谈怪论的思维形式
  • (三) 奇谈怪论中的自然现象
  • (四) 诡辩名实
  • 第十二章 二十四节气与古代科技
  • 一、二十四节气的发明与意义
  • (一) 二十四节气的发明
  • (2) 二十四节气的发明
  • (二) 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意义
  • 二、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养生
  • (一) 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文化
  • (二)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 第十三章 《周易》与古代科技
  • 一、《周易》中的天人哲学
  • 二、《周易》与天文历法
  • (二) 与时消息
  • 三、《周易》与数学物理
  • (一) 神秘的数字
  • (二) 究物之理
  • 四、《周易》与建筑
  • (一) 建筑思想
  • (二) 城建与园林
  • 五、《周易》与医学
  • (一) 医易同源
  • (二) 医理与临床
  • 六、《周易》与内丹气功
  • (一) 气功与内丹术
  • (二) 易理与内丹术
  • 第十四章 转型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
  • 一、从李约瑟难题说起
  • 二、现代科技文明的由来与特征
  • (一) 古典希腊文化为现代科技文明提供了基础
  • (二) 现代科技文明的特征
  • 三、为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能生成现代科技文明
  • (一) 地理因素
  • (二) 经济原因
  • (三) 政治原因
  • (四) 教育因素
  • (五) 心理因素
  • (六) 传统学术因素
  • (七) 传统科技与当代科技文明的隔越
  • 四、近代中国科技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认识与历程
  • (一) 社会转型中对科技的不同态度
  • (二) 明清时期对西方科技的引入
  • (三) 近现代以来科技的传播
  • 第十五章 世界文明视野的科技史
  • 一、关于世界文明
  • 二、世界文明圈的科技传播
  • (一) 非洲及古埃及的科技文化
  • (二) 欧洲的科技文化
  • (三) 大洋洲的科技文化
  • (四) 美洲的科技文化
  • (五) 亚洲科技文化
  • 三、博物馆与科技传播
  • (一) 博物馆的功能与欧洲经验
  • (二) 希腊的博物馆与科传
  • (三) 英国的博物馆与科传
  • (四) 法国的博物馆与科传
  • (五) 瑞典的博物馆与科传
  • (六) 德国的博物馆与科传
  • 第十六章 人类的未来文化与科技
  • 一、历史上的未来文化
  • (一) 我国古代的未来文化
  • (二) 西方历史上的未来文化
  • 二、对末日论的历史审视
  • (一) 外国的末日论
  • (二) 中国的末日论
  • 三、当代的未来文化
  • (一) 对未来文明的预测
  • (二) 对未来环境的预测
  • (三) 对未来科技的预测
  • (四) 对未来中国的期待
  • (五) 全球化趋势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