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近代史研究扛鼎之作。在这里,读到世界各国眼中的中国。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括:《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本书聚焦于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从满街的人力车和车夫切入,勾连起警察、商人、政客、军阀等,细致描摹了1920年代北京的市民生活、政治秩序、社会变革等。作者还进一步探讨了人力车夫们如何试图走入政治舞台中央,揭示出时代的力量是如何被普通人深刻感受的。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作者对19世纪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做了区域性分析,对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溯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民谣、尚武精神等都做了细致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宏观历史概括,认为鲁西北的社会结构、中西文化冲突和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间的“互动”,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作者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

本书揭示了随着帝国主义暴力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外国人和中国的精英们往往认为,中国人在这些方面都有所缺乏。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卫生怎样在中国的现代性中成为一个矛盾的概念。作者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

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几乎唯一仍采用银本位的国家。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作者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本书围绕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

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目录

  •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导言
  • 公众同情:超越哈贝马斯
  • 公众、消费文化与性别
  • 情的历史及它在上世纪30年代的命运
  • 暴力、正义和情的道德权威
  • 历史和史学研究中的情感:一个全球性的视野
  • 第一章 刺客与复仇: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 大众媒体的时代
  • 刺客
  • 贪婪的军阀
  • 忠诚的军人和冤屈的父亲
  • 复仇:正义和英雄主义
  • 感情、预谋和故事的讲述方式
  • 结论
  • 第二章 媒体炒作:公共正义与城市大众的同情
  • 小说连载,复仇女子和现代道德的主体性
  • 戏剧与公共正义
  • 结论
  • 第三章 精英们的矛盾态度
  • 礼、情和变化中的社会秩序
  • 私人复仇和国家力量
  • 女性之“情”与男性“理性”的对抗
  • 女性出版物和对英勇的女性美德的同情
  • 结论:精英的焦虑、新女性和媒体时代
  • 第四章 审判
  • 20世纪的法律:情、礼和改革
  • 法庭、审判和新公众
  • 辩护:作为官方策略的情
  • 被告:迎合大众同情
  • 原告:以法律为策略
  • 法庭:正当的法律程序
  • 结论:刘景桂之法律案件
  • 第五章 国家特赦
  • 1932—1933年的郑继成案
  • 特赦
  • 传统英雄、孝义复仇、“新生活”的国粹
  • 协会的力量:司法独立和党义
  • 流言、军阀和同谋
  • 结论:徐道邻案
  • 第六章 30年代之后
  • 女性的“情”和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
  • 施剑翘晚年的命运
  •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导论
  • 上卷 通货膨胀与自由放任的年代:1931年之前的经济趋势
  • 第一章 银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
  • 第二章 工业化的到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
  • 第三章 公司负债:资本积累问题
  • 下卷 萧条年代,1931—1937年:经济与政治的转变
  • 第四章 农村崩溃
  • 第五章 工业萧条
  • 第六章 上海金融恐慌(1934—1935年)
  • 第七章 应对危机:1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
  • 第八章 成就与局限:经济政策与国民政府再考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后记
  •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
  • 版权信息
  • 序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致谢
  • 序言
  • 导言
  • 卫生的(全球)转变和(中国)缺陷的产生
  • 天津,超殖民地及半殖民主义
  • 语言、翻译和卫生景象
  • 第一章 “包治百病”:20世纪前的卫生
  • 文献来源:诸子的话
  • 19世纪对卫生的通俗认识
  • 知天时地利而卫生
  • 饮食卫生
  • 中药卫生
  • 房中卫生
  • 运气卫生
  • 总结:包治百病
  • 第二章 天津的卫生与疾病
  • 天津的土地和居民
  • 天津的疾病
  • 卫生和城市景观
  • 天津的医药市场
  • 寺庙和巫医
  • 盐商的善举和城市卫生
  • 总结
  • 第三章 医学的交汇与分流
  • 大沽之战的血与水
  • 英国鼻子来到天津
  • 大分流:“公共卫生”
  • 天津医院的诞生
  • 伦尼医生的疗法:冲突前的西方治疗学
  • 医学交汇Ⅰ:张(Chang)医生和兰姆普瑞(Lamprey)医生
  • 医学交汇Ⅱ:霍乱和天主教徒
  • 总结
  • 第四章 中国通商口岸的卫生翻译
  • 天津和上海的殖民主义形态
  • “傅兰雅”和卫生科学的翻译
  • 《化学卫生论》(1880):化学是健康之匙
  • 卫生编系列(1893—1896)
  • 居宅卫生论(1880)
  • 接受翻译的卫生
  • 总结
  • 第五章 日本明治时期卫生翻译的转变
  • 长与专斋与欧洲的公共卫生
  • 把庄子化入国家职能中
  • 第一部“新的卫生”:《卫生新论》(1872)
  • 现代性的工具:《卫生凡论》(1880)
  • 建构人体的国家
  • 对清战争中的卫生
  • 总结
  • 第六章 缺陷和主权:天津被占领期间的卫生现代性,1900—1902
  • 入侵和混乱
  • 天津都统衙门和卫生现代性的实施
  • 去除污物
  • 消灭细菌
  • 管制霍乱,1902
  • 细菌、种族隔离和民族身份
  • 被占领的天津的统治和霸权
  • 卫生的现代性,清朝主权和日本模式
  • 总结
  • 第七章 可见与不可见:城市景观和卫生的边界
  • 多样化的天津城
  • 中国新城
  • 中国老城
  • 规范流民:在英租界建立卫生
  • 规范气体和臭气:中国城的卫生局
  • 规范水和粪便的流动
  • 混混儿
  • 英租界:液体的独立
  • 日租界:谈判与妥协
  • 驾驭帝国主义的水:济安自来水公司
  • 现代水中的人的因素
  • 私人水对公共利益
  • 总结
  • 第八章 卫生和现代性的渴望
  • 事件1. 顾客
  • 事件2. 国民党医生
  • 提供卫生
  • 谈卫生
  • 事件3. 优生学家
  • 事件4. 中国医生
  • 总结
  • 第九章 日本人在天津的细菌管理
  • 日本殖民主义的体制
  • 卫生和日本的“帝国”
  • 卫生和天津租界
  • 日本人对细菌的“科学管理”:1911年的天津鼠疫
  • 日常干预
  • 天津的医学占领:极端干预
  • 占领对中国医生的意义
  • 占领对中国患者的意义
  • 总结
  • 第十章 细菌战和爱国卫生
  • 隐藏的危险和政治的清白
  • 城市健康
  • 细菌战和爱国卫生运动
  • 总结
  • 结语
  • 参考书目
  •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前言
  • 英文版序
  • 第一章 山东
  • 华北平原
  • 华北地区
  • 山东的社会经济区
  • 义和团的故乡
  • 鲁西社会组织
  • 山东士绅的分布
  • 第二章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
  • 山东秘密宗教起义
  • 官方对异端宗教的禁止
  •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秘密宗教起义
  • 秘密宗教徒和习武者
  • 刀枪不入和降神附体
  • 晚清习拳者和秘密宗教
  • 民间文化和农民村社
  • 第三章 披着基督外衣的帝国主义
  • 洋货进口的影响
  • 中日战争
  • 基督教和西方扩张主义
  • 山东的传教活动
  • 德国的天主教圣言会
  • 天主教
  •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高潮时代的基督徒
  • 第四章 大刀会
  • 金钟罩的早期历史
  • 苏鲁边界地区
  • 金钟罩
  • 大刀会、盗匪和官员
  • 大刀会与天主教
  • 1896年6月起义
  • 第五章 巨野教案
  • 事件起因
  • 德国的反应
  • 攫夺胶州的冲击
  • 第六章 冠县梨园屯:“义和拳”的兴起
  • 背景
  • 秘密教派活动史
  • 教民
  • 梨园屯
  • 民教争端
  • 十八魁
  • 梅花拳
  • 烽烟再起
  • 义和拳
  • 1898年:教民的胜利与拳民的解散
  • 1898年秋:爆发与镇压
  • 第七章 风暴云结
  • 山东的改革
  • 政府的财政危机
  • 自然灾害与内乱
  • 1898—1899年的外国侵略
  • 德国人在山东
  • 鲁东南的反洋教事件
  • 1899年的德国入侵
  • 毓贤的作用
  • 济宁的“红拳”
  • 毓贤的义和团政策
  • 外国的反应:德国与美国
  • 第八章 神拳
  • 鲁西北的民间秘密宗教
  • 鲁西北的洋教
  • 神拳的宗教仪式及来源
  • 神拳的转变与传播:1898—1899年
  • 官员们的态度
  • 义和拳组织及其传播
  • 神拳的社会成分
  • 第九章 冲突不可避免
  • 平原县的神拳
  • 拳民暴力行为和外国人的抗议
  • 在杠子李庄针锋相对
  • 森罗殿战斗
  • 官府的反应
  • 朱红灯的最后日子
  • 拳变蔓延
  • 第十章 烈火燎原
  • 朝廷的政策
  • 蔓延直隶
  • 1900年春天:冲突的加剧
  • 外国的威胁和朝廷的摇摆不定
  • 义和团在京津
  • “宣战诏书”
  • 京津包围战
  • 文明世界的复仇
  • 教训
  • 结语 打破“起源偶像”
  • 附录 清朝中叶的义和拳与白莲教
  • 参考文献
  •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 版权信息
  • 序言
  • 鸣谢
  • 拉丁化拼音及货币注解
  • 第一章 一座20世纪的城郭
  • 摇摇欲坠的国家政权
  • 北京与北平:鸟瞰衰落的京城
  • 无中央政府下的地方政治
  • 第二章 人力车:老少咸宜的谋生方式
  • 人力车
  • 乘客
  • 车夫
  • 第三章 人力车夫:劳苦大众的职业生涯
  • 当街谋生
  • 大杂院中的贫民窟
  • 车厂主与出租人
  • 从市井角度观察权力和地位
  • 车夫与警察
  • 无权势者
  • 集体行动:前兆与先例
  • 第四章 身为和事佬与街头官僚的警察
  • 晚清警察改革
  • 招募和部署
  • 警察言行
  • 暴力执法与道德剧场
  • 家长作风、父权制以及警务权限
  • 北京警察说辞与理念之比较
  • 镇压与调停
  • 官僚扩张的代价
  • 第五章 珠宝商、银行家和饭馆掌柜:京师商会的权力斗争
  • 京师商会的由来
  • 安迪生的大起大落
  • 银行家的商会
  • 孙学仕与社交领域
  • 无人问鼎的一年
  • 第六章 利益与民生:有轨电车发展的政治
  • 各地对技术变革的反应
  • 北京电车公司的创办
  • 关乎民生的政治
  • 北京进入电车时代
  • 第七章 工头、行会和工帮:劳资纠纷和工会主义的兴起
  • 未工业化城市中的无产阶级政治
  • 行会和劳工利益
  • 不和、斗争与派系
  • 工会主义的兴起
  • 第八章 新公共领域下的市民: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
  • 公民集会
  • 自治
  • 五卅运动
  • 职业政客和政治暴力
  • 第九章 兵临城下:军阀的冲击
  • 兵临城下
  • 控制保护成本
  • 第十章 工会与派别:北伐战争后有组织的劳工阶层
  • 干部
  • 工会主义
  • 群众反抗
  • 党派斗争
  • 第十一章 机器捣毁者:1929年10月22日电车风潮
  • 工会与群众
  • 政治意识和阶级意识
  • 风潮序曲
  • 风潮来临
  • 结论
  • 第十二章 城市政治中的秩序与趋势
  • 错位的发展
  • 守势政治
  • 冲突与聚合:一种连贯过程
  •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