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从机器人视角剖析人类本质,展望技术主导、人机共生的未来。

内容简介

如果今天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传达些什么?

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在机器人眼中看“何为人类”,探讨人与机器人共存的世界和未来。

“创建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人形机器人支撑起来的未来社会”,是这位执着于人形机器人的科学家的大胆宣言。让机器人变得更像人,从它们的“思考”中探寻身份认同和意识根源,或许正是通过技术理解人类的一种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1章 用机器人创造人类
  • 我想创建的未来社会
  • 需要人形机器人的原因
  • 能与人聊天的机器人服务
  • 机器人将会加速普及
  • 如果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维持生活品质,就需要机器人
  • 机器人会像计算机一样降价
  • 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登场
  • 是广而浅,还是深而专
  • 独立自主的人形机器人偶像“U”
  • 可以进行无破绽交流的人形机器人
  • 人工智能掌握了交流中所需要的东西
  • 关系变好意味着要共享意图和欲求
  • 被人工智能训斥
  • “附身”到人形机器人身上
  • 正因为是岛国,日本才擅长制造
  • 在制造领域自尊心很强的日本
  • 如果能够解释“思考”就能获得诺贝尔奖
  • “思考”是什么
  • 回想起儿时的疑惑很重要
  • “人究竟是什么”是机器人研究的动机
  • 与人相关的机器人——“人机交互”
  • 理解“人类究竟是什么”的技术开发将会变得理所应当
  • 从话剧中“诞生”的像人一样活动的机器人
  • 在人形机器人身上感受到情感
  • 第2章 只有机器人知道的人类
  • 因为有了人形机器人而导致自己的存在变成2倍
  • 比起本人,“Geminoid”的自己更有人气?
  • 思考“存在”
  • 模糊的“出席”概念
  •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价值的高中生
  • 没有绝对的价值
  • 米朝人形机器人收获巨大人气
  • 将已逝作家的人物形象具体化的夏目漱石的人形机器人
  • 如果上夏目漱石的课,学生不会睡觉
  • 第3章 终极的人类是什么样的
  • 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
  • 抹去个性的Telenoid
  • 深化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Telenoid计划
  • 在Hugvie身上感受到的存在感
  • Hugvie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
  • 机器人取代人类是否有问题
  • 技术革新会扩大人的能力差
  • 软件产业的两极分化将加剧
  • 两极分化不如其他国家严重的日本
  • 第4章 1000年后的人类
  • 思考1000年后这件事意义深远
  • 比起基因,由技术造成的能力扩张更快速
  • 技术进步融入人类的基因
  • 摩尔定律不停止
  • 计算机可以替代人脑吗?
  • 对于人类的定义,肉体不是必要条件
  • 人类进化的最终形态是回到无机物
  • 或许是为了成为无机物的智慧生命体而进行机器人研究
  • 第5章 答疑解惑
  • 提问 人类是否只有作为DNA进化的暂时载体这一个意义?
  • 提问 进化这件事本身有意义吗?
  • 提问 是否有可能让计算机变得逐渐接近有机物?
  • 提问 如果人类保持现状,仅技术进步的话,会不会20年后就没有人类了?
  • 提问 世界上理解先进技术的人与不理解的人逐渐两极分化,但为什么在日本这个现象不严重?
  • 提问 如何才能让“岛国假说”从日本推广到全世界?
  • 提问 对于机器人观,有什么作品对您产生了影响吗?
  • 提问 您是如何看待Geminoid的呢?
  • 提问 在研究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时,您对人类最为感动的瞬间是什么时候?
  • 提问 如果能够重生,您想成为什么?
  • 提问 在大学中最好做些什么事情?
  • 提问 如果计算机不断胜过人类,最终是不是就不需要人类了?
  • 提问 未来,更进一步发展的人类的情感是否会消失?
  • 提问 人类对于插手神的领域的恐惧心理是否应该抹去?
  • 提问 即便在1000年后人类是否也会保留动物性的一面?
  • 版权声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未读

只提供有趣、实用、涨知识的新鲜阅读。 「未读」是一个文艺却不高冷、精致而不空洞、独特且开放包容的新锐文化品牌。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