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史铁生半自传式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隔着咫尺的空问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作品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嬗变对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种种影响、冲击、规范和梦想。作品充溢着神秘的美,现代的美、善意的美。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彩插
  • 一 写作之夜
  • 1
  • 2
  • 3
  • 4
  • 5
  • 6
  • 7
  • 二 残疾与爱情
  • 8
  • 9
  • 10
  • 11
  • 12
  • 13
  • 三 死亡序幕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四 童年之门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五 恋人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六 生日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七 母亲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八 人群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九 夏天的墙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十 白色鸟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十一 白杨树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十二 欲望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十三 葵林故事(上)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十四 昨天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十五 小街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十六 葵林故事(下)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十七 害怕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十八 孤单与孤独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十九 差别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二十 无极之维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二十一 猜测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二十二 结束或开始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136 本)#2023 年精读作家(5)史铁生《务虚笔记》大家好!今天阅读史铁生的第六本作品《务虚笔记》,这是史铁生半自传式长篇小说。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隔着咫尺的空问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作品叙述了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嬗变对残疾人 C、画家 Z、女教师 O、诗人 L、医生 F、女导演 N 等一代人的种种影响、冲击、规范和梦想。作品充溢着神秘的美,现代的美、善意的美。2、阅读难度:3 颗星史铁生的文章读多了,读久了,会有一种自我剖析的反思出来,有待于我们深刻领悟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务虚笔记,虚实结合,在文字中既有对人生各阶段会面临挑战的阐述,也会有直抵灵魂式的叩问,难度在于我们这个时代节奏快得吓人,很难有人有时间精力认认真真阅读这样的文学。3、精彩段落:①时间长河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见那两个孩子了。我想那两个孩子肯定不会想到,永远不会想到,在他们偶然的一次玩耍之后,他们正被一个人写进一本书中,他们正在成为一本书的开端。他们不会记得我了。他们将不记得那个秋天的夜晚,在一座古园中,游人差不多散尽的时候,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一盏路灯在夜色里画出一块明亮的圆区,有老柏树飘漫均匀的脂香,有满地铺撒的杨树落叶浓厚的气味,有一个独坐路边读书的男人曾经跟他们玩过一会儿,跟他们说东道西。甚至现在他们就已忘记,那些事在他们记忆中已是不复存在,如同从未发生。但也有可能记得。那个落叶飘零的夜晚,和那盏路灯下一个孤单的身影,说不定会使他们之中的一个牢记终生。他的谦逊和自信都令我感动,他既不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也不为刚才的胡猜乱想而尴尬,仿佛这都是理所当然的。无知和猜想都是理所当然的。两个孩子依然以发问的目光望着我。我说:“可能是因为它生了病。” 男孩儿说:“可它到底怎么死的呢?” 我说:“也可能是因为它太老了。” 男孩儿还是问:“可它到底怎么死的呢?” 我说:“具体怎么死的我也不知道。” 男孩儿不问了,望着那棵老柏树意犹未尽。就是当时听懂了他的意思我也无法回答他。我现在也不知道怎样回答。你知道吗?死是什么?你也不知道。对于这件事我们就跟那两个孩子一样,不知道。我们只知道那是必然的去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我们所能做的一点儿也不比那两个孩子所做的多 —— 无非胡猜乱想而已。这话听起来就像是说: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最终要去哪儿,以及要去投奔的都是什么。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若是没人来,我就坐在这儿,读书,想事,命运还要我写一种叫做小说的东西。仿佛只是写了几篇小说,时间便过去了几十年。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已经没有了。那天那个女孩儿竟然叫我老爷爷,还是那个男孩儿毕竟大着几岁,说 “是伯伯不是爷爷”,我松了一口气,我差不多要感谢他了。人是怎样长大的呢?忽然有一天有人管你叫叔叔了,忽然有一天又有人管你叫伯伯了,忽然有一天,当有人管你叫爷爷的时候你作何感想?你不特意去想一想的话你会以为几十年中一直就是那一群,白的、灰的、褐色的,飞着、叫着、活着,一直就是这样,一直都是它们,永远都是那一群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可事实上它们已经生死相继了若干次,生死相继了数万年。②写作与真实令我迷惑和激动的不单是死亡与结束,更是生存与开始。没法证明绝对的虚无是存在的,不是吗?没法证明绝对的无可以有,况且这不是人的智力的过错。那么,在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必有其他的故事开始了,开始着,展开着。绝对的虚无片刻也不能存在的。那两个孩子的故事已经开始了,或者正在开始,正在展开。也许就从那个偶然的游戏开始,以仰望那棵死去的老树为开始,借意犹未尽来展开。但无论如何,必有一天他们的故事也要结束,那时候他们也会真正看见孩子,并感受结束和开始的神秘。在秋雨敲着铁皮棚顶的时节,在风雪旋卷过街巷的日子,在晴朗而干旱的早晨而且忘记了今天要干什么,或在一个慵懒的午睡之后听见隐约的琴声,或在寂寥的晚上独自喝着酒,在一年四季,暮鼓晨钟昼夜轮回,它随时可能被翻开被合起,作为结束和开始,成为诸多无法预见的生命早已被预见的迷茫。那智慧的老人他说:我们叫做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 / 而宣告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 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那个从童年走过来的老人,他说:如果你到这里来,/ 不论走哪条路,从哪里出发,/ 那都是一样 /……/ 激怒的灵魂从错误走向错误 / 除非得到炼火的匡救,因为像一个舞蹈家 / 你必然要随着节拍向那儿 “跳去”。那么我们真实地占有现在吗?如果占有,是多久?“现在” 你说是多久?一分钟?一秒钟?百分之一秒抑或万分之一秒?这样下去 “现在” 岂不是要趋于零了?也许,“现在” 仅仅是我们意识到一种意义所必要的时间?但是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一旦被意识到就已成为过去,意义一旦成为意义便已走向未来。现在是趋于零的,现在若不与过去和未来连接便是死灭,便是虚空。那么未来呢?未来是真实的吗?噢是的,未来的真实在于它是未来,在于它的不曾到来,在于它仅仅是一片梦想。过去在走向未来,意义追随着梦想,在意义与梦想之间,在它们的重叠之处就是现在。在它们的重叠之处,我们在途中,我们在现在。往事,或者故人,就像那落叶一样,在我生命的秋风里,从黑暗中飘转进明亮,从明亮中逃遁进黑暗。在明亮中的我看见他们,在黑暗里的我只有想像他们,依靠那些飘转进明亮中的去想像那些逃遁进黑暗里的。我无法看到黑暗里他们的真实,只能看到想像中他们的样子 —— 随着我的想像他们飘转进另一种明亮。这另一种明亮,是不真实的么?当黑暗隐藏了某些落叶,你仍然能够想像它们,因为你的想像可以照亮黑暗可以照亮它们,但想像照亮的它们并不就是黑暗隐藏起的它们,可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真实。即便是那些明亮中的,我看着它们,它们的真实又是什么呢?真实并不在我的心灵之外,在我的心灵之外并没有一种叫做真实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待在那儿。真实,有时候是一个传说甚至一个谣言,有时候是一种猜测,有时候是一片梦想,它们在心灵里鬼斧神工地雕铸我的印象。而且,它们在雕铸我的印象时,顺便雕铸了我。否则我的真实又是什么呢,又能是什么呢?就是这些印象。这些印象的累积和编织,那便是我了。4、春幸启发: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往事,过去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未被意识到的,它们都已无影无踪,甚至谈论它们都已不再可能。另一种被意识到的生活才是真正存在的,才被保存下来成为意义的载体。现在” 仅仅是我们意识到一种意义所必要的时间?但是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一旦被意识到就已成为过去,意义一旦成为意义便已走向未来。现在是趋于零的,现在若不与过去和未来连接便是死灭,便是虚空。那么未来呢?未来是真实的吗?噢是的,未来的真实在于它是未来,在于它的不曾到来,在于它仅仅是一片梦想。过去在走向未来,意义追随着梦想,在意义与梦想之间,在它们的重叠之处就是现在。在它们的重叠之处,我们在途中,我们在现在。决定我们现在的,是过去的我们;决定我们未来的,是现在的我们。要改变当下,就要从过去开始,要改变未来,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这个意义来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没有十年前,永远都是现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 《务虚笔记》这本书看完了,有种不甚了了的感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不太适合小学生看,这也算是读完这本书的收获之一吧。​ 这本书我真没怎么看懂,虽然它是一部小说。我想主要是因为:        1.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心不是很静,专注度不够。​ 2. 这本书不是以情节取胜,我阅读的时候,经常出现前后衔接不上的感觉,作者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 3. 作者在书中使用了较多的字母来为人物命名,譬如 CZNLOWR 等,一会儿又是诗人一会儿又是画家,一会儿又是残疾人一会儿又是教师,恕我直言,把整本书看完了,我都没完全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只大约感受到,这些字母指的是某个确定的人,又指的是某一类人。​ 4. 作者在文中有大量的对现实对命运对自由对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往往在叙述剧情的过程中,把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大段大段的以议论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时也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唯一我能略懂的是,作者的心理描写很细腻有真实感。​ 5. 作者在这本书中的叙述角度我有点犯迷糊,一会儿是第三人称一会儿是第一人称,一会儿似乎又把真实的写作时的自己融入到这个小说中去,一会儿以小说中当下的 “我” 来叙述,一会儿以小说中若干年后的 “我” 来叙述。总之,读起来就是那么不顺畅,有种增加认知负担的感觉。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更读不下去了(但奇怪的是我居然没有丢下它不读了)。​ 6. 书中有较多的关于男女情爱方面的描写,有的还比较露骨,我不太能理解。在作者看来,这些描写是确定必要的吗?是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的吗?难道这就是男女之间最人性的底层认识吗?鉴于此,我认为这本书不太适合小学生阅读,中学生也未必适合。​​ 总之,我没有完全理解这本书的主旨,不是因为书不好,可能是我不习惯或者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小说或者作者的这种行文风格。如果有读过这本书的,诚邀您指导一二,帮助我理解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史铁生的文笔,绝无仅有

        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都是被意识改造过的,它们只是作为意义的载体才是真实的,而意义乃是现在的赋予。那么我们真实地占有现在吗?如果占有,是多久?“现在” 你说是多久?一分钟?一秒钟?百分之一秒抑或万分之一秒?这样下去 “现在” 岂不是要趋于零了?也许,“现在” 仅仅是我们意识到一种意义所必要的时间?但是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一旦被意识到就已成为过去,意义一旦成为意义便已走向未来。现在是趋于零的,现在若不与过去和未来连接便是死灭,便是虚空。那么未来呢?未来是真实的吗?噢是的,未来的真实在于它是未来,在于它的不曾到来,在于它仅仅是一片梦想。过去在走向未来,意义追随着梦想,在意义与梦想之间,在它们的重叠之处就是现在。在它们的重叠之处,我们在途中,我们在现在。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