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认识中国经济史不容错过的里程碑之作,开创性提出“基本经济区”概念,洞悉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根由,回答中华文明的形成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基本经济区”概念,指出无论是哪一集团控制了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基本经济区”即可征服乃至统一全中国。以此概念出发,重新梳理中国经济史,描绘两千年来中国经济格局变迁的内在逻辑。

本书论点立足于经济、水利、历史地理等问题,笔锋所指却是历代中国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更以此来推演中国的国家组织和形态。纵观世界历史,那些叱咤一时的大国大多烟消云散,为何中国却总能大一统?为了对抗游牧民族,中国的组织机制隐藏着什么核心秘密?翻开本书,了解一段别开生面的经济史,理解我们自己所处的大国的形成机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基本经济区的概念及其与水利事业的关系
  • 概述
  • 基本经济区的定义
  • 漕粮的功能
  • 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
  • 中国历史上基本经济区的转移
  • 第二章 中国治水的地理基础和经济区划
  • 黄土与灌溉
  • 淤泥的肥田价值
  • “持久农业”的物质基础
  • 中国降雨的多变性
  • 水稻与灌溉
  • “河川之国”
  • 气候变化与灌溉
  • 区划的地理基础
  • 第三章 历朝治水活动的地理分布统计
  • 数据来源和性质
  • 数据解释
  • 第四章 承担中国国家经济职能的治水的起源
  • 禹和洪水的传说
  • 灌溉实践的最早记载和井田制
  • 《孟子》新解
  • “沟洫”
  • 发展大型水利工程的社会前提
  • 封建斗争的武器——水利工程
  • 封建中国的人工水道
  • 最早的大型灌溉工程
  • 作为公共职能的治水
  • 官员的治水责任
  • 第五章 作为基本经济区的黄土地区和黄河流域中部
  • 秦和郑国渠
  • 关中与汉朝的兴起
  • 汉武帝时期的水运和灌溉
  • 汉武帝的灌溉诏令
  • 防洪和基本经济区
  • 西北和淮水流域的灌溉工程
  • 白渠和其他工程
  • 汉武帝以后的淮河与汉水流域的水利工程
  • 河内的防洪工程及其发展
  • 河内与后汉的建立
  • 淮河流域的两座大型水库
  • 两汉时期的基本经济区
  • 第六章 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过渡
  • 治水与四川
  • 汉朝时期长江流域的原始状态
  • 治水是三足鼎立的武器
  • 重要古战场淮河流域
  • 晋朝时期长江流域的移民
  • 南朝时期江苏的治水工程
  • 京杭大运河的滥觞
  • 第七章 长江流域的经济统治地位
  • 隋朝大运河的历史
  • 隋唐宋三朝的水路系统
  • 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在中国受冷遇的原因
  • 唐朝对江南的依赖
  • 唐朝治水工程的兴起
  • 北方治水遭到忽视
  • 五代时期长江流域的小分区
  • 南宋时期湖床土地的开发
  • 围田:一个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 元朝的大运河
  • 运河维护和黄河防洪
  • 将海河流域开发为基本经济区的尝试
  • 元明清时期的基本经济区长江流域
  • 一般结论——基本经济区性质的改变
  • 参考文献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