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民法请求权基础理论受关注,助力民法典规范梳理和实践教学。

内容简介

民事纠纷一旦发生,多围绕“原告请求被告”而展开,民事领域的法官找法,其核心即探寻请求权基础。近年来,请求权基础思维训练在我国法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关注,请求权基础理论研究的影响也迅速扩大,又因其直指案件裁判中的“请求→抗辩”结构,以法官视角为切入点,同样受到实务界的欢迎。王泽鉴先生介绍德国及中国台湾地区民法学基础理论的作品《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一书多年畅销,现又恰逢《民法典》即将施行,以请求权基础为线索的《民法典》规范梳理也将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因此本书的出版会引起民法学界的瞩目,对民法学教学与司法实践也具有中药参考价值。本书的努力方向是从方法、体系、实例三个维度呈现民法请求权基础的方法逻辑、规范全貌与适用程式。本书作者深耕请求权基础教学与研究近十年,自2010年起在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开设请求权基础案例研习课程,发表多篇请求权基础主题的论文与案例研习报告,并主持以请求权基础为主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法典编纂中请求权基础的体系构建研究》与教育部项目《请求权基础探寻方法:展开民法的公因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上篇 请求权基础方法
  • 第一章 练习版请求权基础思维
  • 一、规范类别
  • 二、内在结构
  • 三、外在结构
  • 四、多元请求权基础
  • 五、鉴定体裁与裁判体裁
  • 六、鉴定式简例演示
  • 第二章 实战版请求权基础思维
  • 一、法庭报告技术/关联分析法的构造
  • 二、原告阶段:原告诉请的法律合理性
  • 三、被告阶段:被告防御的法律合理性
  • 四、请求权基础竞合
  • 五、法庭报告技术案型示例
  • 第三章 请求权基础思维及其对手
  • 一、请求权基础思维与法律关系思维
  • 二、请求权基础思维与个案类比思维
  • 三、小结
  • 中篇 请求权基础体系
  • 第四章 民法典编纂中请求权基础的体系化
  • 一、民法典编纂应认真对待请求权基础
  • 二、已条文化的请求权基础
  • 三、未条文化的请求权基础
  • 四、立法技术层面请求权基础的体系化
  • 五、小结
  • 第五章 请求权基础规范体系梳理
  • 一、侵权请求权基础的甄别与检视
  • 二、侵权责任编的请求权基础规范序列
  • 三、侵权责任编的辅助规范与防御规范
  • 四、散见其他编的侵权请求权规范
  • 五、小结
  • 第六章 主要规范的评注释义
  • 一、规范意旨
  • 二、占有保护请求权
  • 三、规范的体系关联
  • 四、举证分配
  • 第七章 主要规范及其辅助规范群的评释
  • 一、规范定位
  • 二、本条与瑕疵义务
  • 三、标的物交付义务
  • 四、所有权移转义务
  • 五、多重买卖的履行
  • 六、举证分配
  • 第八章 防御规范的评注释义
  • 一、规范定位
  • 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 三、交付作为风险移转的时点
  • 四、风险移转效力的体系辐射
  • 五、举证分配
  • 下篇 请求权基础实例
  • 第九章 滥用代理权案
  • 一、案情与问题
  • 二、合同效力的检视思路
  • 三、滥用代理权情形之合同效力
  • 四、恶意串通情形之合同效力
  • 五、结论
  • 第十章 多级转租房屋案
  • 一、案情与问题
  • 二、史某对陈某的请求
  • 三、史某对胡某的请求
  • 四、结论
  • 第十一章 玻璃娃娃案
  • 一、案情与问题
  • 二、请求权基础预选
  • 三、请求权基础检视
  • 四、结论
  • 第十二章 错误出生案
  • 一、案情与问题
  • 二、甲对丁医院的合同请求权
  • 三、甲对戊医生、丁医院的侵权请求权
  • 四、乙对丁医院、戊医生的请求权
  • 五、丙对丁医院、戊医生的请求权
  • 六、结论
  • 附录
  • 表1:练习版请求权基础方法
  • 表2:法庭报告技术审查程式表——实战版请求权基础方法
  • 表3:《民法典》常用请求权基础简表
  • 表4: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检视表——以合同履行不能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为例
  • 表5:缔约过失请求权检视表
  • 表6:善意相对人对无权代理人的履行请求权检视表
  • 表7:无因管理人对本人的费用偿还请求权检视表
  • 表8:占有人的原物返还请求权检视表
  • 表9:物权人的原物返还请求权检视表
  • 表10:人格权保护请求权检视表——以名誉权消极防御请求权为例
  • 表11:过错侵权请求权检视表
  • 表12:共同危险侵权请求权检视表
  • 表13: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检视表
  • 表14:给付不当得利请求权检视表
  • 表15:权益侵害不当得利请求权检视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