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读书》2020年11期收录张旭东《批判的文学史》等作品。

内容简介

本期主要文章:王铭铭、杨清媚《从<生育制度>到<乡土中国>》、程亚文《全球化的政治限度》、周绚隆《钱锺书选唐诗》、崇明《伟大、节制与信仰》、张国刚《权臣导演的禅让把戏》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从《生育制度》到《乡土中国》
  • “乡绅作为方法”与走出知识分子的“孤立化”
  • 全球化的政治限度
  • 如何理解巴西种族问题
  • 钱锺书选唐诗
  • 批判的文学史
  • 亚瑟·韦利的翻译
  • 超越“无用”与“变异”
  • 五四:地方视野与长程革命
  • “飞天者”张侠魂
  • 伟大、节制与信仰
  • 替谁树碑,为何著史?
  • 有关《剑桥中国明代史》的两封通信
  • 历史观照下的文化图景
  • 权臣导演的禅让把戏
  • 跨境地图:一个全球史的故事
  • “正直的老鹰”与“卑鄙的鸽子”
  • 石刻艺术经典图文
  • 董显光的战场
  • 文嘉笔下的仙侣福地
  • 约翰中国佬的东方之旅
  • 《朝云观》与高罗佩的中国叙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批判的文学史

    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在八九十年代并不仅仅是一个专业分工,而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生活和公共讨论中的热点,也是最活跃的表达方式之一,其影响和辐射远远超过狭义的专业范围本身。随着市场化进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领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文学议题则相对边缘化。伴随大学文学教育的学科专业化发展,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也逐渐失去其公共性、思想性,而更多地成为一个知识 “领域”。其中 “文学史” 作为我国文学教育和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研究范式和知识传承方式,本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其知识生产方式和训练体系既有历史合理性,也有历史局限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 “知识分子写作” 的一个基本样式,从个人情感、群体心理到伦理冲突、社会矛盾、政治改革甚至经济发展,文学批评与研究的写作方式统统可以 “介入”,仿佛文学的边界、思想的边界就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边界。这个理想的阶段尽管只是昙花一现,如今更多是作为怀旧的话题被人谈起,但其实在近代不乏先例。从法国启蒙运动的文学式和批评式写作(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德国浪漫派文学批评(施莱格尔兄弟、海涅),到十九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执民族思想生活之牛耳、引领民族精神生活的风气和中心话题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狂飙突进的时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以自身的创造性、迫切性和重大议题,一马当先地走在了 “文学史” 的前面,界定了日后文学史写作的材料、框架和内在理路。作为一个特例,从白话革命到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文化思想历程,则是通过 “新文学” 先驱和后继实践者自觉的文学史编纂和经典化努力,同时通过左翼文学批评和理论建设的艰苦探索和积累,最终以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基础” 的形式确立下来。这种工作虽然在 “文学史” 框架下取得了最为具体的成果,但就其参与者群体自身的文学经验、审美判断力、知识理论抱负乃至政治自觉而言,根本上讲仍然是思想性的、批判的、创造的。可以说,正是这种批评和研究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于文学史研究的理论性和当代性,使得现代文学学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模板。这样看,随着专业建制内去思想化、反理论和非政治化倾向的发展,现代文学 “二级学科” 对整个文学研究领域学科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甚至用以 “安身立命” 的文学史范式本身也往往需要向文学以外的领域(学术史、思想史、印刷文化、物质文化等)求助,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回顾那些文学史和社会史上的特殊瞬间,可以看到它们都像闪电照亮夜空般昭示了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以及文学史的基本问题和内在动机。比如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应该归属 “审美鉴赏”(康德所谓的 “判断力”)范畴,还是认知、分析和理解(康德所谓的 “纯粹理性”)范畴?就其非功利、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而言,或者说在感官、想象、形式和风格的自律或自由中暗合了必然和规律而言,文学和其他艺术样式一样,需要一种同它的本质相适应的体验方式和感受方式。这是作为美学或艺术哲学的文学鉴赏。与此同时,文学和艺术一样,又是一种复杂现象和复杂结构,包含了高度构思和提炼的人类精神劳动,因此需要一种专门的、经过长期训练的知识、理论、经验、方法、技能,方能被全面深入系统地把握。这就是作为科学的文学研究,包括实证层面、形式分析层面、文学社会学和历史编纂学层面。不过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活动范围,仍然大大越出了这两个人类官能范畴。引入康德的 “实践理性” 范畴,即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律令和道德行动,或可以为我们描述这个越出的范围提供一个思考的起点。此外,如果我们尊重近代政治本体论和政治行动的相对自律性与特殊性,则不妨把政治性在道德律令和道德行动之外单列出来。事实上,一般所谓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往往可以归结到它们的道德立场和政治性,后者决定了前者的倾向性、道德激情、社会参与或介入的程度、宣传鼓动色彩,也决定了它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文学作品、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同这一系列时代的、道德的、价值观的、归根结底是政治性因素的关系既深刻又微妙。深刻是因为后者构成了前者的 “实践理性” 和历史维度的内容,微妙则因为前者唯有保持自身审美或哲学上的独立性、自律性,也就是说,通过把握好同自身道德和历史实质之间的距离,方能够受益于它而不是受制于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早就和树叶约好在秋天去旅行了🍂秋天来了,你也要紧跟步伐,不要让我久等🍂你像秋天揉碎的月光散落人间,害我耗尽整晚安眠只为与你碰面💌你像秋天揉碎的月光散落人间,害我耗尽整晚安眠只为与你碰面💌秋天太温柔了,我们一定要乖一点ฅʕ・̫͡・ʔฅ秋天太温柔了,我们一定要乖一点ฅʕ・̫͡・ʔฅ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